绑定真话系统后我爆红了(264)
这段戏比起刚刚和靳扬的那段来说要平和许多,不是什么很特殊的节点,也没有什么激烈的冲突,只是帝姬与帝师的一个平淡午后。
这个时候沈长宁已经开始行监国之权,皇帝彻底病危,整日昏迷不醒,更严峻的是皇后竟然先皇帝一步而去,明国皇室其他支系愈发虎视眈眈,朝中明争暗斗不断,长宁帝姬一人苦苦支撑,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就在这时,帝师卫迟自请入朝为官,成为帝姬麾下最强有力的一员大将,他能文能武,通晓国情,无论燕王怎样刻意刁难他,最后都能轻松化解,因为他帝姬在朝中的声望一日比一日稳固,越来越多的能人志士拜到帝姬门下,沈长宁逐渐坐稳了监国之位。
卫迟年长帝姬十二岁,出身草芥,沈长宁年幼时的一次出游曾给当时落魄的卫迟解过围,后来卫迟解决好家中事,参与了当年的科举,一举夺得魁首,因念着长宁帝姬知遇之情,放弃高官加爵,只愿当沈长宁的老师。
卫迟学识渊博,沈长宁在他的教导下成长地越发出色,师生二人相处地极好。但他却在沈长宁十六岁时突然提出辞去官职,沈长宁问他为何,他沉默良久,最后只答,我能教授的都已经全部教给帝姬了。
沈长宁虽然不解,但最后还是选择放他离开,还为他举行了一场气派的送行酒宴,封了他许多赏赐。
卫迟在那晚听遍了各路道喜,大家都以为他是功成身退,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不是辞别,而是逃离,他怕再多看一眼,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心,做出有违人伦之事。
卫迟离开后沈长宁的日子果然变得越发艰难,尤其在那之后老皇帝的病也越发严重,燕王的锋芒越发不掩藏,甚至在一年后指使叛党余孽掳走了沈长宁。
幸好最后被季尧救下。
没有人把季尧当回事,他父亲现在不过是一个潜逃在外的叛贼,他在宫中也一直受到宫人的为难和折磨。但这次事件后,他被沈长宁调去了长宁宫做护卫,日子比之前好过不少。
但因为身份悬殊,陶春并不允许他接近沈长宁,两人经过那次郊山营救后再无任何交流。
季尧虽然当了护卫,却也还是会因为身份被歧视,每次训练都遍体鳞伤地回去,沈长宁得知此事想给他送药,但碍于身边监视的人太多,哪怕让宫女去送也不方便。
最后是她唯一的好姐妹,齐王之女,她的堂妹,清安郡主沈如心提出一法,说她替沈长宁送药过去,会帮沈长宁留下符号让季尧知道是谁,也保证不会让人看见。
沈长宁应了,之后每次再送药过去,便都是沈如心代她前去。
谁知这么一来二去,季尧和沈如心最后竟暗生情愫,最后季尧更是直接站队了齐王一派。
沈长宁的日子更艰难了,朝中燕王齐王两党势力不相上下,唯独她势单力薄。
在危难之际卫迟重新出现在了朝堂上,助力沈长宁夺回局势,朝中逐渐变为三足鼎立之势。
今天试戏的内容就是沈长宁和卫迟在某个寻常早晨进行的一番对话,对话开头沈长宁是伏在卫迟膝上的,靳扬看到此条提示略有些不爽地挑了挑眉。
姜幼柠和方时都是十分专业的演员,虽然是第一次对戏,但并没尴尬的感觉,很自然地在中间坐下,姜幼柠拆掉头上的发簪,散着头发轻轻靠在方时膝上。
何吾朝站在场边负责临时饰演配角女官陶春的中年女演员使了个眼色,对方赶紧点点头,开始准备入场。
这是宫中一个寻常而又不太寻常的早晨。
季尧接受了齐王的招安,成为他麾下齐家军的先锋将领,在老皇帝再一次传出病危之诏后,宣布举兵叛乱,燕王紧随其后也选择了反叛,燕齐两军驻扎在城门外,不日便要冲进皇宫活捉沈长宁。
任谁看沈长宁这一局都是必输的局面,宫里的宫人们也都神色惶惶,连自己的职务都无心去做,全都在想法设法找门路逃出皇宫。
陶春起床后竟然是自己去打的洗脸水,跟了她快五年的大宫女也在昨夜偷跑了,她心生悲凉,又担心沈长宁身边也是如此,简单洗漱完后打好水准备去服侍沈长宁,结果却发现有人先她一步。
长宁宫大殿里,沈长宁正阖眸伏在卫迟腿上,而卫迟则低着头,一手持着玉梳,一手轻柔地抚着沈长宁的头,缓缓帮她通着青丝。
感受到陶春的脚步声,卫迟抬眸无声地盯了她一眼,手上的动作却未停止。
陶春那一刻心脏悬到了嗓子眼,又在电光火石间领会到了什么,原来平日间她总莫名觉得哪里有点奇怪,并不是她的错觉。
陶春什么也没说,最后默默离开了,离开时踩到一片枯叶发出声响,沈长宁轻轻动了一下,但因为肩膀被卫迟压着没能起来。
“怎么了?”姜幼柠趴在卫迟膝上,戏服厚实精致,她的声音听起来闷闷的。
方时手上通发丝的动作没停,漫不经心道:“无事,一只闲雀而已。”
他的目光极尽温柔,仿佛快要化成水。
沈长宁却无端叹了声气:“还有闲雀愿意来这里,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卫迟听出她话里的潜藏含义,温和安慰道:“长宁宫开阔明朗,还有多种古树异花,怎会不幸。”
沈长宁没有再答,只是轻笑了一声,她缓缓在卫迟膝上侧了下脑袋,一双眼无神地盯着大殿外。
若是季尧此刻能看见定会十分惊讶,那双在被叛党掳走的山洞里都始终明媚的桃花眼,此刻竟然透出一丝干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