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堂(167)
武延寿皱了皱眉,道三哥何必唱这高调?
从此武家泯然寻常世家,子孙荫封入仕,从挽郎做起?
转念一想,儿孙自有儿孙福,当初阿耶自以为能当皇帝,这时回想,何等可笑?走一步算一步罢。
武崇烈垂着眼沉沉思索。
读了许多书,自有万丈雄心,可三哥把阳关道一堵,他往后就只能走尚主这一条路么?
皆大欢喜,唯有李显提不起来。
“三郎——”
女皇扬声唤道。
武崇训不在,相王身后的小三郎李隆基耳朵一抖,摇头晃脑站出来,立时被他大哥李成器拽回队列,惹出窸窸窣窣一阵轻笑。
女皇脸上带着‘瞧瞧你本事’的笑,仍是问李显。
“朕令天下官员奉你为座主,如何?”
李显慌得不敢说话,颜夫人便踏前代为解释。
“我朝官员选授,五品以上由宰相提名,报圣人御批。六品以下,天官按制注批,报鸾台审复。圣人理政多年,深感百事在人,识人才能善用。但太子离京日久,人事不知,继位定然掣肘,所以特为您刻了一枚太子小印……”
宫人捧托盘上来,在李显面前揭开黄绸。
“往后,天官考核官员的注批,由您先筛一遍,再报鸾台。”
女皇阔大的广袖舒展,明黄缎面上重重云纹缠绕,僵硬地犹如山峦,李显如履薄冰,垂着眼诺诺连声,说几句不见回应,便又跪下了。
苏安恒皱着眉看太子表现,便很失望。
区区拔擢六品官员的权力,就令他惶恐不安,那武家刚让出来的爵位官职,又会落入何人之手?
说到选官,连公主都只管避讳,不肯出声,武家几位实权人物更不以为意。
方才那率先开口的小郡主很会弥缝,生得就妩媚可人,讨人喜欢极了,说话的声气儿也是伶俐乖巧,恳切向武三思道。
“三郎全是为我……阿公莫恼。”
嘤嘤牵起李显的袖子托付,“阿耶定要替我照看表哥啊!”
缠绵小儿女情态,任谁也不能拒绝,女皇在上首唏嘘心疼。
“这桩婚事果然配的很好,阿显,你可要嘉奖三郎的忠义啊!”
言辞温柔,好像小两口打到她面前,又因她调停和好如初。
武三思牙根酸痛,瞟见李显诺诺答应的同时,面上竟也露出一丝松快,更是跌足恼恨。
连这样人都知道占了武家大便宜,更何况——
他倏而警醒。
武崇训说服了武攸暨等联名上书,可武家赫赫千人,难道各个肯急流勇退?他这不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了?
转头望向阖族之中,辈分最高的南平郡王武方。
果然,武方爱答不理地撇着眼皮,抿着嘴角,满脸不快,却敢怒不敢言,武延秀站在他身边,垮垮地抱着胳膊,置身事外,可笑是穿戴郡公红袍,亦只见秀美不见堂皇。
瞧武三思望过来,武延秀挂出满不在乎地轻笑,四指并做刀刃,飞快在脖子上一抹,立时放下,好似只擦了下汗。
武三思顿时怔住。
他认得这是十六卫团战训练的手势,意思是不成功便成仁,他单兵突进,队友按兵不动。武崇训任职羽林时受过一样训练,觉得十分有趣,学给武延基、武崇烈看,大家哈哈一笑,都说是防备刺客。
忽然在这样场合看见,武三思便明白,他是骂武崇训似退实进,坑了父兄子侄来图表现,可是武延秀不会让他如愿,一个人也能向前。
武三思又气恼又感慨,心道各个有火都冲三郎撒,真是抻头去当磨心!
苏安恒怔怔直视女皇,看她春风得意,只管与瑟瑟笑谈,武家人口固然有怅然若失的,更多却是如释重负,庆幸保全,他这才恍然大悟,顿时黯然。
一番忠义原是做了驴肝肺,又帮这顺风倒的郡马添一笔人情。
可叹一辈子书海耕耘,终于还是走到了这地步。人说一入宫门深似海,原来说的不是妙龄小娘青春耽误,而是他这样认不清时世的寒门子,抛家舍业,为他人做尽嫁衣裳。
女皇又看颜夫人。
“折日不如撞日,嵩山祭祀只两家在场,天知地知,百姓不知。今日就请苏卿家随朕去做个鉴证,一道明堂立誓,两家永葆和睦,待朕百年之后,武家七庙香火永继,亦如隋室杨氏充做李唐后族,历代拣选宫嫔,皆从武杨优先。”
至尊口谕,落地铄金,一场风波消弭于无形。
因外人的挑拨,两家反而更亲近了。
誓约完毕,垂头丧气的苏安恒跪谢女皇赐金,赐书,想再说两句,却被宫人团团围住,推攘着送出宫外。
御辇走在前头,武三思跟在李显身边,武延基伴着李仙蕙姐妹,话题也多,李重福跟了几句,插不进嘴,索性驻足回头,招呼武家子弟。行四的武延寿是个热情爱玩的,个头没李重福高,却从后头跳起来,两臂往李重福肩上一搭。
李重福跌跌撞撞往前一耸,差点儿倒了,却不恼,嘻嘻哈哈道。
“你下来!咱俩校场上正式比试去。”
“不敢不敢,我哪敢跟大哥动手?!”
武延寿自来熟,两句就喊上兄弟,还招呼身边行五的武崇烈。
“你叫人啊!多个大哥不好?”
李重福很满意,温声令武崇烈不必拘束。
转头就见廊庑尽头,一道高挑的红影飘然而出,步态又稳重又潇洒,一顿一挫,武生踩着鼓点上场样好看。
早听说魏王府还有个垫窝的幼子,人才平平,性子却张狂,几个哥哥加起来治不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