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生活系统暴富了(131)
沈檬却是个懂行的,小心地拿起精美的书衣看了看,指着上面的刺绣说道:
“市面上一般的布艺书衣,差不多就是这个价格了,更何况她还加了这么多刺绣来点缀,光是手工都不止这个价了。”
何辛也轻轻地摸了摸那些刺绣,针脚细密精致,绣的是星辰和月亮,在深蓝色的布料上显得格外好看。
“是不是手工制作的书衣,就会比较贵啊?”
张珩笑道:
“差不多吧,主要是这种手工制品和那些流水线产品不同,基本上都是独一件,不会有同款,和私人订制差不多,有些客人会冲着这一点来买。”
“这样子……”
何辛拿起刚才看中的碎花杯垫,问道:
“这个杯垫也没有同款吗?”
张珩狡黠一笑:“这个就不能保证了,毕竟我也不知道,这种布料市面上还有多少……”
“不过,这个杯垫的价格也相对会便宜一点,一个只要5块钱哦。”
张珩早就看出何辛想买,便直接给她报了价格。
五块钱?这个价格还行。
何辛想了想,又拿起旁边一只相对厚实,边缘加了一圈编织麻绳,面上绣了图案的“精致版”杯垫问道:
“那这个呢,一个多少钱?”
张珩看了一眼,“这个啊就要贵一点了,因为……”
她还没说完,何辛就抢答道:
“因为这个杯垫手工制作的地方比较多,对不对?”
张珩忍不住扑哧一笑,“是这样没错!”
最终,何辛还是只在张珩那购买了一只最简单款的碎花杯垫,喜滋滋地放进口袋里之后,就开始了和沈檬的第一次摆摊体验。
一开始沈檬还有点紧张,也拉不下脸吆喝。
但她见何辛不仅大声吆喝,还一副仿佛和谁都很熟的样子,状态非常松弛,笑嘻嘻地和客人闲扯着,也慢慢放松下来,时不时地还能插几句话。
驿站的二手市集在小区已经有了口碑,现在基本上不用宣传,居民们看到驿站门口贴着的活动通知,就会自动地过来了,人流量也是越来越大,没一会儿,她们摊位上的那些书和文具就卖完了。
失策了,早知道多带点东西来卖了。
何辛正懊恼着,却见隔壁张珩的摊位也空了大半,然而她不慌不忙,请何辛帮忙看下摊子,就出去又搬了一个大纸箱过来。
何辛凑过头去看了一眼,顿时惊讶道:
“哇,张姐,你这是做了多少啊?怎么还有?”
李然不知什么时候也过来了,笑道:
“张珩那手速,可不是一般人的手速,就上次你给她的那些布料,还不够她消耗半个月的。”
张珩忍不住打断她的话:
“李然,你也别太夸张了,都把我吹成神仙了。”
一说起布料,何辛赶紧拿起手机,给这些新摆出来的各种小物件拍了个视频,发给了袁奶奶:
【袁奶奶,您睡了吗?张老师已经把您那些布料都用上了,视频里的那些都是,您看看,挺不错吧?】
袁奶奶没有回复。
何辛等了几分钟,看她还是没回复,估计是已经睡了,就把手机关了,继续围观沈檬给客人画明信片。
当场画画时间比较紧,沈檬选择的都是简笔画或者简单的水彩涂抹。
但专业选手就是不一样,只用寥寥几笔,就能根据客人的需求,画出好看又有趣的图案,简直令人惊叹。
何辛看着沈檬专注画画的模样,心里羡慕得很,突然生出了一股拿起画笔的冲动:
教练,我想学画画!
但想起之前在沈檬家画的四格漫画,这个念头刚一浮现就又消失了。
算了,她还是在这帮沈檬接单收钱吧。
这边二手市集热闹非凡,另一边,小区里的某个房间里,袁奶奶躺在床上,就着微黄的灯光,把何辛发来的视频又播放了一遍。
看着那些被做成精致物件的熟悉布料,她半晌没作声,只是轻轻擦了擦眼角,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来。
*
张珩的手作摊子比想象中的还要受欢迎。
当她坦白地告知来买的客人,这些都是用一位老人家珍藏多年的老布料做成后,这些人莫名觉得“老布料就是比现在的布料结实耐用还质量好”,非但不嫌弃,还买得更疯狂了。
原来,那些看似没用的老布料,现在居然这么受欢迎吗?
那些年纪大些的人,仿佛记忆复苏了一般,在二手市集结束后,都悄悄回家搜寻了一番。
他们从家里的犄角旮旯里,翻出上个世纪的存货,再去找裁缝做衣服做衣服、做床单,乃至各种各样的小物件。
有些家里缝纫机还在的,干脆自己上手,重拾起当年的缝纫手艺。
一时间,小区的大爷大妈们掀起了一阵“老布做新衣”的风潮,大家见面说话第一句都是:
“你家拿布料做啥了?”
不过,自己做出来的成品,怎么就是不如人家的好看呢?
不少人心里一合计,索性直接带着一堆布料跑来驿站,问能不能请之前那个卖杯垫的摊主给自己做东西,结果还真问着了:
原来,那个叫张珩的摊主,正准备在阳光驿站里设个裁缝铺子呢,只是还没正式开始营业。
没正式营业没关系,我先排队预约!
有个中年妇女,正愁着家里婆婆积攒的那么多旧布料没法处理,索性把那些东西一股脑都存在驿站了,宁愿交点存储费,也要把家里清出个地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