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贤王偷听傻王妃心声上了瘾(493)
这垂拱殿御书房里,竟然成了太皇太后含饴弄孙的地方。得,反正正事儿也说完了,洛璃赶紧提议,去慈宁宫给麟儿喂奶吃。……
顾平舟气的一把撕碎了那张“大宋日报”,也不知道摄政王从哪里找来的十几个书生,才思泉涌,巧舌如簧,花样百出,阴险狡诈。这对台戏唱的,“京华晚报”明显的就落了下风。
更阴险狡诈的是摄政王赵德芳,他竟然收买了京城里所有的说书人,替他的新政唾沫横飞,胡说八道的做着宣传。听说还找了一些野戏班子的班主,要到各处去做什么新剧巡回演出,定也是帮他的新政说好话唱大戏的。
气煞我也!宰相薛居正和参知政事沈伦,答应了要劝说摄政王不要一意孤行,却没有任何动静。
昨日好不容易被游说蛊惑起来,到皇宫前跪地请愿的那些国子监学生们,就是被薛居正和洛骥给劝说回去的。
这文斗的各种手段都使尽了,只是在京城里翻起了一朵朵小浪花儿来,远远没有达到让民怨沸腾的地步。看那些市井小民们讨论起新政来,眉飞色舞满脸喜色的样子,真是愚不可救!
既然文斗行不通,那就武斗吧!
京城里禁军数万,摄政王军权在握,不容易起事,那就在大宋境内给他来个遍地开花。
赵德芳,我看你一只手能不能捂过天来?
这大宋的江山若是毁了,你赵家皇室若是灭亡了,可不别怪我们世家大族手段狠辣,都是你赵德芳惹得天怒人怨,闯下的祸端!
顾平舟怒恨交加的打定了主意,立即命管家,去把最信得过的崔正卿和陆潜请到府上来。
三人在顾府书房里密谋了一夜,终于制定出了一份详细的武斗计划。
各自回家给家族的主事人去写书信,把详细武斗计划一一禀告,等待着回音。
摄政王赵德芳把皇城司收编,和手下的鹰司合并改制,新衙门的牌匾上是《监察司》。
莫言和六个影卫被调拨过来,心细过人的莫言担任了主司,原来的鹰司主司薛斌被调回京城担任了副司,六个影卫都是担任了监察司的监察使。
在监察司的主司办公屋里,坐在主位的摄政王赵德芳将手里的茶盏放下,淡淡的扫视了几个心腹手下一眼。
:“那些罢工被免职的官员们,必须要盯好了。各种手段使尽了后,他们定会孤注一掷得拼死反抗一下!
本王这里早已磨刀霍霍,就等着找几个开刀了。”
“遵命!”众人齐齐抱拳领命。
莫言开口说道,:“王爷,从蜀地调来的飞云骑明日就到京城,九千飞云骑加上六千墨云骑,就看哪个不长眼的往刀口上撞了?”
薛斌有些担心的说道,:“王爷,就怕起兵作乱的不在一个地方,却是他们分头行动,墨云骑加上飞云骑这一万五千人马,可能会疲于奔命,也鞭长莫及呀!”
摄政王赵德芳淡然一笑,:“无妨,蜀地训练出来的三万民兵团,也被本王调出了蜀地,分派去了几个方向。
北边不用顾虑,有司马青云在燕云十六州的六万多大军,那些世家大族没有敢动弹的。
主要是江南和西边,需要防范好。”
薛斌又谨慎的问了句,:“拥兵自重的折家,需不需要提前做好防范?”
摄政王赵德芳毫不犹豫的回道:“不用!折家曾为大宋江山立下过汗马功劳,对大宋忠心耿耿,在府州拥兵自重是为了自保。家主折德扆是明智之人,应该不会做出谋反之事的。”
薛斌笑了笑,:“说来也是有趣,佘太君是折德扆的女儿,却在嫁给杨业后,印章上改成了杨氏佘赛花。”
摄政王赵德芳也笑了,:“佘太君可是个和王妃性情相投的脾气,做出何等迥异于常人的事来,也不稀奇。”
京城里世家大族子弟们,文斗反抗新政落了下风,因为摄政王殿下在军中和百姓们心里威望极高,顾平舟等人使尽了阴谋诡计,也只算是小浪花儿朵朵泛起,翻不出大浪来。
但是,一个月后,江南西路,荆湖北路,两浙路,陕西东路,河东路都接连发生了反抗朝廷“暴政”的义军。
大宋内乱频起!
第331章 雷霆手段,闪速平叛
京城里的平民百姓们刚从说书先生读的“京华晚报”上,得知了大宋境内各地烽烟四起,几支打着反抗朝廷“暴政”的地方武装起兵造反。
又从说书先生读的“大宋日报”上得知,那些叛军是反对新政改革推行实施的逆贼,懵圈了的人不少,明智之人也不少。
但,人心惶恐不安是一致的。
大宋国富民安,好好过日子不好吗,干嘛要起兵造反?要是朝廷大军对付不了那些叛军,再被异族铁骑趁机入侵,宋国百姓们遭受战火荼毒,可就真的是天下大乱了!
京城文武百官们,有愤怒的,有窃喜的,有悲观的,有坚定的,站在朝堂上时,个个脸色凝重。
端坐在龙椅上小皇帝没有丝毫恐慌之色,摄政王殿下更是老神在在的云淡风轻。
宰相薛居正出班请奏,:“皇上,摄政王殿下,各地陆续发生的叛军作乱,要赶紧招抚或者征讨啊!不然,其它地方再有响应的叛军起兵,大宋江山会岌岌可危呀!”
摄政王赵德芳面色不改,淡然说道:“无碍!几个居心叵测的家族挑起的叛乱而已,半月之内,全部平定。”
半个月全部平定?半个月的时间,朝廷大军能赶到那里就不错了。见摄政王稳坐钓鱼台的模样,群臣低声议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