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渔家四时鲜(18)

作者: 朽月十五 阅读记录

她叹口气,也终于同江盈知说起自家的事来,她小声说:“海娃不是我亲弟弟。”

这下换江盈知惊讶了,小梅眨眨眼,“我娘没了后,我爹没过一年就娶了我晚娘,海娃是她跟前头那个的孩子呀。”

“我爹也不疼我,对海娃都比对我好,”小梅挨着江盈知,话语并没有不满,苦笑,“不过我晚娘是个好人。”

“我爹没了后,她没法出海,有人给她介绍了活计,请她去明府那当出窠娘(月嫂),她还想带我和海娃去。”

小梅当然没去,她也没带海娃,只是一个人去了,月月寄些银子、零嘴回来,这几月不知发生了何事,才没寄东西来。

人活在世上,各有各的不堪,两个人倒是对着彼此袒露了,她们的关系也骤然拉近。

江盈知突然说:“小梅,吃不吃烤鱼?”

“这会儿?”小梅惊疑,现在都已近后半夜了。

“想吃,管它什么时候呢,”江盈知说干就干,开始给剥皮鱼去皮,划刀,抹盐,肚子里塞姜片,用竹棍穿过鱼嘴。

在昏暗的灯油下,她把两串鱼穿好,那头小梅嘴上惊奇,动作却很快,利索地升起炉子。

两个人坐在矮凳上,对着腾腾的火光烤起了鱼,火舌一舔一舔地卷过鱼肉,烤的焦滋滋的。

小梅哈哈笑,“我大伯娘要是晓得了,指定要说,你们两个傻蛋,馋得没边了。”

“那别被她知道,”江盈知也笑,闻着烤鱼逐渐挥发出来的焦香,她不由感慨,“要是有壶小酒该多好。”

不管是什么酒,她都能喝上点,来点啤的也成啊。

她咂砸嘴,等以后她有了辣椒,迟早做顿青花椒烤鱼,先把鱼炸到酥再烤,放点配料,再来碗青梅酒,滋味绝了。

不过眼下只能吃点清淡中带点鲜的,她撕咬下一块鱼肉,小梅有些煞风景,“酒比粮食还贵呢。”

“贵怕什么,我们迟早什么都会有的,”江盈知说。

小梅嚼着嘴里的烤鱼,她说话声显得有点轻,“会有的。”

在这个夜里,江盈知突然感觉到安定,对于回去,她没有那么执着了。

她看向火光中小梅稚嫩的脸,她想,是小梅,是妹妹,也会是家人啊。

而且她仍能见到海洋,这就足够了。

这些也足够她有勇气告别海岸线,重新在望海启航。

第09章 一碗碎鱼杂

昨晚说了太久,刚迷迷糊糊睡下,五更天的时候陈大发在竹屋外头喊。

要赶早去买猪板油,这玩意紧俏,不早早去,压根买不着。

小梅趴在船上困得眯起眼,陈大发往后看了眼,“夜里没睡?”

江盈知打个哈欠,摇摇头。顺风行船急速,也没遇上河泊所拦船的,一路便很快停靠在渔港处。

冰鲜船上桅杆印有鱼行字样的旗子飘扬,从船上下来的人提着红色的灯笼,一篮篮小黄鱼往鱼行里抬,到处弥漫着腥味。

等陈大发将船绳反复缠绕好,三人才往里走,路上鱼行檐下一排红灯笼,有人吆喝,“新丰楼要十篮小鲜!”

小黄鱼也被称为小鲜,江盈知听了价,一条百文,直咂舌,谁吃得起。

这会儿城门也已经开了,车马来回进出,江盈知盯着看了好几眼,等小梅喊她才进去。

肉铺在小巷子里,胖屠夫光着膀子,在那剁肉,他媳妇问了声,“要买点啥?”

“老陈啊,又给你家儿子来买猪筒骨了,照旧二十文是不是?”女人借着灯笼的微光瞧清楚了,说话也带了几分亲近。

陈大发点点自己带的铜钱,递过去,又指指后头,“再带我两个小辈来买点板油,还有没有?”

“还有半块,”朱大富扔过来半块猪板油。

江盈知则指指地上筐里的猪肠,问道:“肠子卖不卖?”

陈大发赶紧说:“买它做什么,不好收拾。”

“卖,给钱就卖,这一堆你要的话,给个十文钱,”女人抢白道。

她才不管人拿着做啥。

“再给我来点后腿肉,”江盈知侧过身用手指指,那块地方是无皮后腿,又叫门板肉,适合用来剁肉泥。

主要便宜,没板油那么贵,要是钱够,江盈知指定要买点五花肉。

杀了价,搭上点没用的猪鬃,一块猪皮,还买了一袋十五文的肉,江盈知将它一一堆在桶里。

小梅强打着精神,问了一嘴,“阿姐,你买这做啥?”

陈大发也说:“便宜是便宜,真不好收拾。”

“拿来做点鱼肉肠,到时候你们吃了就知道了,”江盈知提着桶说。

还买了一袋番薯粉,一小瓶醋和酱油,江盈知坐在船上都生怕它们倒了,牢牢抵着,难得能把调料置办齐全些。

回去后,小梅跟她嘀咕,“阿姐,先

前还觉得赚的钱多,加起来有两百文呢,这会儿却是不够了。”

“怎么不够?”江盈知纳闷,买了猪油、酱、醋不还剩一些。

小梅叹气,“要买布啊,你没衣裳穿。买了布,叫伯娘给你做几身栲衫。”

栲衫不是一般的土布做的衣裳,是西塘关渔民常穿的防海水侵蚀的衣服,要用栲淘灶,熬煮薯莨根皮,那衣裳染出来泛黄或是褐色。

衣襟都是左衽的,防止渔网刮到,穿的裤子是宽宽大大的笼裤。

江盈知低头看看自己身上的衣裳,她觉得无所谓,有得穿就成。只有小梅还念叨,“还得买棕丝,编一双鞋,下海碰到带鱼都咬不穿。”

“还得赚啊,”江盈知捏捏脖颈,终于熬好了香喷喷的猪油,她捏起猪油渣吃了一块,满嘴油气。洗着锅又说,“我还想把门前那艘船修一修,老这么叫人送也不是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