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四时鲜(44)
江盈知和小梅对看一眼,后面陈大发和强子也一脸无奈。
原是从医馆出来,王三娘便跟失了魂一样,呆愣愣
地拽着钱,口中只说个老庸医,喊她也不应。
陈大发便下了狠劲推她,这才唤了点魂回来,正逢路边有人叫鸟测字。
渔岛盛行此俗信,叫养的小麻雀吃一粒米,告诉它给人测字,它便会跑到一排签条里,叼出一条来,算命的便打开来解签。
这测一次要一百文,早前王三娘疯了才会去,这会儿她也确实疯了,冷不丁拿出一吊钱扔在地上,指着强子说:“给他测测字。”
算命的忙接过数钱,而后才抚着胡子,左手抓了一把米,咕咕叫了声,小麻雀过来啄米,而后飞去叼了张木牌签。
“叫什么名字,”算命的打量强子一眼,王三娘说:“陈强,我们管他叫强子。”
“这名字不好,他现在身子弱,你又叫他强,这叫以弱胜强,改个名吧,叫强胜,这是以强胜弱。”
王三娘陷入沉思,一听是这个理,又花五十解了签文,也不想再去怀疑。只管随算命的改了名,以后再也不叫强子,只叫胜子。
江盈知听完,揉揉眉心,她想说:“这不能信…”
关键时候小梅拉了拉她,也跟着王三娘改口,“强胜这名字一听就好,鸟测字算出来也有几分准头,我以后就叫强胜哥。”
王三娘忙说:“你也觉得好是吧,这名字指定错不了,”
她低声重复,“指定错不了,”
江盈知便也不忍心说什么,她拍了拍王三娘的背,“阿姑,我给你下一碗敲虾面,晚些再回去。”
陈大发把王三娘扶过去说:“吃点热汤,吃点热汤吧。”
强子苦笑,“我都二十五了,还改个名。”
“说不准就应了,”小梅过来拿凳子让他坐下,“强胜哥,你坐着歇会儿。”
连江盈知也改了口,强子便也接受了这个名字,只想叫他娘好受点。
渔港人渐渐少了,往来渔船变多。
江盈知把剩的敲虾投进滚水里,她做的敲虾,厚薄适中,只去了虾头和虾壳,留下虾尾,再沾上淀粉用棒槌敲,便成了圆圆一张皮。
过了水,淀粉溶解,滚水的浸泡让敲虾渐渐卷起,变得有厚度,肉粉色中掺着橙红,虾尾红得鲜亮,瞧着像圆鼓鼓的金鱼。
盛到碗里,浇了汤,汤用虾头熬的,少不得蛤蜊、小香菇、一点肉末、小青菜。
她捧了到桌子上,塞给王三娘一双筷子,“阿姑,你尝尝。”
说实话,王三娘哪有胃口,只觉得浑身都浸在海水里,手脚都泡得发麻。
低头看碗里的敲虾面,卖相实在好,她动了动筷子,拨弄了下,虾油慢慢浮动。
陈大发劝她,“你吃口,不吃我吃。”
王三娘一下来了劲,白他一眼,自己夹着滑溜溜的敲虾,用了点劲,塞进嘴里,使劲嚼着。
可哪要她这么用力,牙齿跟牙齿碰到,它就断了,虽说并不薄,淀粉让它变得嫩滑,滚水烫得它十分紧实。
她没有言语地在嘴里嚼完了敲虾,默默地喝了口汤,虾头煎出来的汤,明明是鲜的,她却尝到了苦咸的味道。
王三娘低头,她叹了一声,又看天,渔港天边有霞光,海鸥飞过来在不远处啄食,那有客人掉的虾头。
她看了会儿,又喝汤,吃起敲虾,等全部下肚后,她撸起袖子起身,把碗拿过去放在桶里。
系上腰巾就开始收拾锅碗瓢盆,把凳子叠起来,江盈知忙拦住她,“阿姑,我会收的。”
“我闲着没事做,”王三娘撤了炉子的炭火,夹出来扔进小桶里,连续把活全给干完,一个人提着装了几十口碗的木桶上了船。
把一碗面吃出的活劲,全在这一通里消耗掉,坐在船上回去时,王三娘是想明白了。
活着活着,苦嚼碎了也得活。
哪有什么过不去的潮头关。
只她清醒过来,她拍着大腿,越想越亏,“白搭了一百五十文进去。”
江盈知在另一条船上哈哈笑,缩在各种器具里,给她支招,“阿姑我跟你说,你喊一百五十遍强胜,这花出去的钱就回了本,天天喊,年年喊,简直稳赚。”
“这主意好,”陈大发附和。
一时两条船上的人都笑起来。
王三娘也接受了,又强迫西塘关众人改称呼,她自己每天至少连名带姓地叫二十遍陈强胜,她说这样好早日回本,弄得人哭笑不得。
后面江盈知叫陈强胜以后都跟她们一起出摊,之前只说是帮阵忙,这会儿却给他寻了个正经营生,也不用每日待在家里。
一日能有四五十文的赚头,陈强胜自然答应,也活得更有盼头。
一晃日子往后数了好几天,照常出摊,江盈知还学划船,渐渐地也能自己划到渔港。
生意渐渐安稳下来,这天,从明府来的航船停靠在渔港。
李翠文的丈夫来到摊子上,捎来一袋东西,和一封信。
江盈知拆开看了信里的内容,面上露出些许惊讶。
小梅忙问,“怎么了,是我晚娘出了事吗?”
“不是,”江盈知收起信,她看着小梅说,“是你晚娘要回来了。”
第24章 虾仁猪肉水煎包
“啊, 我晚娘要回来了?”小梅喃喃自语,颇为不敢相信。
江盈知点点头,又展开李翠文的信, 上面写道:我到了明府便去石员外那走了一趟, 周巧女到了石员外亲戚家里,我见了她。
她瞧着挺好,说月月都托人捎了东西来, 叫我问问小梅可有收到?我又跟她说了你的事情, 她便再也坐不住,隔日来找我, 说向主家告了半月假, 要回来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