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四时鲜(84)
小梅双眼哭得通红,她说:“到那边天热,热天吃饭胃口差,阿姐给做的糟鲳鱼能吃段日子,不要不舍得吃。”
“钱不要舍不得用,老想藏着,不要寄钱回来了,主家要是不好的话,就回来。”
江盈知坐下来偏过脸说:“我会给婶你寄东西去的,保重自己。”
周巧女看了她一眼,而后道:“那婶就等着了。”
长久地告别后,第二日清早,周巧女坐上了到明府的航船,手上大半全是吃食。
中午别人吃干饭,她跑到一旁吃熏鱼、糟鲳鱼,那股味散不掉,导致大伙走过那就要说,哎呀,哪里的味这么香。
周巧女听着这些话,坐在船舱一边,摸着盐炒豆吃,就能想起她们两个小孩,心里慢慢地被填满。
而江盈知和小梅目送航船远去,久久地望着,离别是为了以后长久地团聚。
第31章 墨鱼蛋蒸肉
墨鱼汛期, 正逢夏日,渔港有荫蔽的地方不觉得那么热,可在海上, 渔民头顶烈日, 手要不停摇橹划桨,隔着衣裳都得被晒到发红,他们白天放墨鱼网拖墨鱼。
墨鱼喜欢产卵在海礁边, 而且基本在礁石深处。但不同于外海的白鸭船和打烊船, 海浦本地更喜欢用划子船,特别小, 又是尖头, 刚好能抵进海礁边里, 再用网拖墨鱼。
有的还会下笼子,一种是死笼, 固定在一处, 一种为活笼, 随时转移。
白天拖, 夜里仍然不停歇,捕墨鱼最好的时候就是在小潮汛的月初和月末。
江盈知有时候夜里出来倒水,总能看见远处的礁石滩旁有火光。
小梅也看了一眼说:“在拖墨鱼呢。”
墨鱼喜灯照, 黄鱼咕咕叫。
所以渔民会在船上吊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篮, 悬在网上,然后拉着网拖, 墨鱼会探出海面, 落进网里。
海花婶拉着小龙来送墨鱼时, 就跟江盈知说:“夜里去拖墨鱼,那火屑子就一直往下落, 一网全是墨鱼。”
“我晓得你要买的,干脆先给你送一桶来,我们家小龙还是多亏了你,小满啊,这份情婶这辈子都忘不掉,婶也穷,没什么好能给你的。”
“反正往后我让小龙四时八节,都来给你走礼。”
江盈知瞧着在一旁跟海娃玩的小龙,活蹦乱跳的,她说:“婶,你要真想谢我,这桶我收下了,日后你都给我送两桶来,眼下墨鱼价钱是”
“钱好说,你就算按这个价给我,我也是不会收的,”海花婶难得态度很强硬,但她又拿出一把紫色的,像是小型珊瑚的东西。
她把东西拿近一点,让江盈知看得清楚些,“小满,这是礁石缝里生的野菜,你看看,你会不会吃?我们是觉得梆硬,跟生嚼猪皮一样。你懂得多,你给瞧瞧。”
江盈知眼神一亮,这不是海石花,她管这叫石花菜,像是平原水乡用木莲做凉粉,她们沿海地区用石花菜熬凉粉,二三两晒干的石花菜能熬五六斤的凉粉出来。
而且像是海浦外的海州,用来做糖水,叫做洋菜膏,咸甜两吃。
拌凉菜也行,虽然她不太喜欢这种特别脆的口感,鲜石花菜长得像神经末梢,不过夏天得吃点凉拌的东西。
江盈知声音上扬,“海花婶,你多弄些来卖给我呗。”
“小满,婶也要跟你说,墨鱼我能便宜给你,但这总不大成的,要上那个悬水礁上挖,”海花婶也实诚,因为这活实在危险,礁石又陡底下海浪凶猛,实在难采。
江盈知同她商量,二十文一斤,她说只要十五文就够了,只值十五文,再多她是真不收。
最后海花婶拉着小龙,带上桶走了,这个缠着蓝布头巾的女人,带着江盈知给的墨鱼钱,仰着黝黑的脸,哼着渔港的调子,走在了出海采石花菜的路上。
江盈知看了会儿,脸上不自觉露出笑意,听见小梅问她,“阿姐,这海野菜拿来做什么?”
“拿来做凉粉啊,”江盈知却紧接着说,“不是我们做。”
她在那天之后,就一直想给小燕姐找条路子,在渔家补网一天最多能赚二十文,从天亮补到天黑,剖鱼鲞更不成,除非能去渔厂。
江盈知一直在琢磨这件事,看见石花菜她才想起来,做凉粉一个人就能干,而且又特别简单,除了石花菜,去腥凝固的白醋,一点酱料,旁的成本都少得可怜。
但她也并没有立马去说,实在是处理石花菜挺麻烦,鲜的石花菜是紫色的,想要变成更加好看更有食欲的淡黄色,得白天拿出去晒,晚上拿回来泡水。
如此反复晒个十几遍,才会变色,石花菜从干瘪到饱满。
想要做凉粉就得干石花,得晒到水分没了发黄。
而且她想晒好了问问小燕姐再说,这件事她没有说,钓着小梅撅起嘴。
晚点陈强胜来了,他如今有点意气风发的样子,走路虽然仍旧一瘸一拐,但从双拐到拄单拐了,可喜可贺。
江盈知还特别教他,柱拐杖要柱在没受伤腿的边,出伤腿的时候,拐杖一定和伤腿一起往前走,就是因为老想着伤腿不能使劲,不动它,也一直脱不了拐。
虽然这个姿势走路很别扭,但习惯后,好腿那一侧负重没有那么厉害,伤腿一直都在动,上手后走路要稳许多。
只是疼也是真的,拉伸的那种痛感,这才让人没有办法坚持,陈强胜光是走到这就出了很多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