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四时鲜(89)
“刚好能让她瞧瞧啊,做戏那么好看,花了那么多钱,总得叫熟人来看看吧。”
不然那钱不是全给不熟的人看了。
王逢年最后点头,“看人家愿不愿意来。”
王良这会儿倒跑得积极,把票盐塞给阿成,交代几句后,赶紧跑到渔港。
一时被那个棚顶给震住,感慨一句,“你们可真行啊。”
他又问,“晚上看戏来不来,大家一块来啊,可热闹了,敬龙王,还请菩萨下船呢。”
江盈知以前看过不知道多少次,她看向小梅,小梅一直都在西塘关里待着,很少有看戏或是旁的,她人生的见识一直都很贫乏。
小梅想去,她说:“海娃也没去看过呢,还有顺子。”
“去啊,良哥你真是我亲哥,”江盈知笑道。
王良立马拍胸膛,“那是,阿妹可不是白叫的,你们先去收拾下,晚些到渔港来,我接你们。”
“别吃饭,良哥包你们有好饭吃,别不来吃,这饭吉利得很,不来就把你们都拖来。”
一晃到了黄昏,江盈知带上东西过来,身后跟着小梅,海娃和顺子一蹦一跳,陈强胜坚持要跟来,陈大发不来不安心。
王良见了人,很热情地招呼,“走吧,叔,强胜,吃饭去。”
他又跟江盈知商量:“让你坐上席成不成?”
江盈知满脸疑问,王良苦着脸,“没人敢跟我老大坐一块啊,别看我,我不行,我跟他一块吃饭,再好的饭都吃不下去。”
她想,良哥可真是病急乱投医,她难道就能吃得下去?
她还真能。
第32章 干拌面
当然关于江盈知坐上席吃饭的事情, 很快就被否决了。
王良嘀咕,“我们海浦还有那么重的男女大防吗?”
海浦民风较其他府镇不知开放多少,又是各种地方渔船往来, 规矩没那么重, 男女间说话也是很平常的事情。
吃饭凑在一起还能怎么样。
王逢年真觉得王良脑子里缺根筋,到时候外头会怎么传?
要他说江盈知是他妹妹吗?
他起身往外走。
要祭龙王的地方在海滩上,到处扎着红绸旗、船旗、令旗, 旗子飘飘, 有人搬着各色供品。一整只全猪、外头运来的全羊、好几只整鸭,另外有鱼肉鲞蛋、生盐、水豆腐、黄糖…
靠近海岸的地方, 摆了一排的祭器, 元宝桌、八仙桌, 桌上放着蜡烛台,香炉, 红蓝花碗、各色盘子…
沙滩上搭了高高的戏台, 穿着戏服的人在上头摆动衣裳, 小孩绕着其间跑, 一副欢欢喜喜的模样。而那些渔民也高兴非常,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 只有拜了龙王出海才会心安。
他们办不了对龙王的祭拜仪式, 其他船老大不会允许他们去,只有王家每年办, 渔民想来就能来祭拜。对于渔民来说, 龙王在他们心里十分神圣, 只要祭拜了龙王,那就是得了他的保护和庇佑, 能让渔船在海上出行平安,一帆风顺。
所以很多人都带着虔诚,肃穆,又透露出格外的欢喜,这里聚集着四面八方将要出海的渔民。
江盈知正望向祭台,有渔民在跪拜海神和龙王,身边有人扶正了一面被海风吹倒的旗子。
她听见动静偏头看了一眼,是王逢年。
“王老大,”江盈知朝他打了个招呼,“你们这祭龙王办得挺隆重。”
她指指旁边红黄两色的船旗,船旗就是要写船老大的名字,所以每一面写着王逢年名字的旗子,在海风吹拂下摇摆。
“很威风。”
王逢年抹掉手上沾的沙子,问她,“你要吗?”
“什么?旗子吗?给我船旗?”江盈知不解。
她拿写着别人船旗的名字做什么。
王逢年微微摇头,“不是的。”
他拿过来一面彩旗,上面写着顺心如意,江盈知接过,笑道:“这我很喜欢。”
因为不贵重又有心意在里面,彩旗上写的全是一帆顺风,满载而归的字样,能找出个旁的来,是费了点心思的。
王逢年又给她好几面,是令旗,黄色的小旗,专门从外面寺庙菩萨那请来的。
“插在船上,”他不大信,却仍说,“应当能
保顺风顺水。”
江盈知接过,“是普山的菩萨,应该很灵。”
此时大伙都在忙碌,热闹吵嚷,远处平铺着夕阳。
江盈知收下了旗子,她问道:“上回去了江下街,感觉怎么样?”
王逢年想了想说:“没有什么感觉。”
哪怕花大钱做了好事,他也很难会生出点旁的心思来。
毕竟当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清的时候,花一百两和花一两都一样。
“怎么会,”江盈知找了两把凳子,一把递给他,自己坐下来,好奇道,“那你只买了醉瓜?觉得味道怎么样?”
王逢年顿了顿,吃醉了总不大能说出口的,他便只好说:“吃了很晕。”
江盈知看了看远处的晚霞,有点不敢相信,“你在那边什么都没有得到吗?”
“相反没了点东西,”王逢年在她面露疑问时开口,“没了一笔钱。”
突如其来的话让江盈知都难以接上,她试探着问,“钱被偷了?”
那真是她的罪过。
旁边不断有人经过,有时候小孩会跑过来,绕过两把椅子跑,王逢年收起腿,他如实说:“渔厂缺盐,帮他们买了点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