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第一菜农(40)
这样的布置,算是有点奢侈了,毕竟大规模种菜,不会弄这些花里胡俏的东西。
用在实验田,倒是还好。
很快,李教授注意到,其中两道菜垄的菜会比较多虫蛀,而另外的菜垄边,竟然有个小腿高的机器人穿梭,飞快地捉取虫子。
机器人还会偶尔发出感叹,“这片叶子真绿,都是我的功劳。”
“这棵菜真圆,祖传的,我的头也圆。”
李教授转头,眼神饱含深意,仿佛在说,你家机器人很有个性,物似主人形。
苏小菜:“……”冤枉,真不是她的杰作,这些机器人喜欢模仿别人说话,肯定是有其他清澈且愚蠢的大学生说过差不多的话,被它们听了去。
想想有些后悔,当初她就不该为了好玩,给它收音功能,闭上麦克风,做个哑巴多好。
接着机器人又开始唱歌:“今天天气好晴朗,处处好风光,好风光……”
五音不全。
苏小菜无法抵赖,是她的腔调。
苏小菜种下的植物都很好,李教授一边看,一边告诉她该如何用农药。
到了种竹子的地方,李教授好奇苏小菜为什么要种这植物。
这种竹子他见过,罕见,却又不到稀奇的程度。
李教授故意道:“很少见的竹子。”
竹子种类繁多,长大后的武帝竹很平常,做观赏植物差一点,它很难矮化,种在后花园,又总是死得不明不白。
野外难成活,精养也不行。
要刚好的水分,刚好的土壤。
但说娇气吧,也不全是,一旦能扎根,它就是这片地里的一哥,别的植物不可能跟它们竞争
“我很喜欢它。”苏小菜暂时保密,“我就喜欢挑战一下,反正没人研究它,我来研究就好了。”
李教授点头,世界上就要有苏小菜这种探索精神的人。
每个物种都需要有人去钻研,才能拥有更多可能性。说不定某一种植物日后会成为明星选手,脱颖而出,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
李教授转移话题,“你家这种机器人有什么用?”
苏小菜的菜地里有些活力不太足的机器人,它们肚子那里会伸出一条探头,碰碰植物,碰碰土壤,动作令人捉摸不透。
“数据收集,它们的覆盖范围比较广,天气、土地和植物出现异常状态,会通知我这边,也方便我日常汇总,不用时刻都往田里跑。”
苏氏星球这么多田,父女俩在家,一个比一个宅,雇人麻烦,苏小菜就只能想出这个办法。
同类型的机器人市面也有售,只不过对比起来,苏小菜的自制机器人是专业对口做出来的,会更有针对性,耗能也更低。
李教授看了苏小菜的数据表,非常实用,这对大部分老教授而言,绝对是福音。
“你这个好,多少钱?哪里定做的,我们也去做几台。”
苏小菜:“不知道。”
李教授一脸疑惑。
苏小菜只能告诉他,都是她自己亲手设计,并且亲自制造的。
得知这个秘密,李教授为机甲系捏一把汗,如果不是机甲系抢得快,人才肯定流到机甲设计院或机械院了。
“你自己做,成本要多少?”
苏小菜也不怕李教授笑话,“它们都是捡垃圾星的零件做的,除了部分需要用到新的,不算人工,成本最多也就两百元。如果在首都星重新做一台,即使买入二手零件,恐怕也要大几千。”
两百元对应几千元,差距非常大,但想想动辄几百万的仪器,苏小菜这些机器就显得务实了许多。
第21章 流言(五千字)
农科院的经费很充足,可农科院的钱要经过采购在正规公司购买,还要开发票、写报告等等一系列的麻烦。
李教授小声说:“咳,我私下要这小东西,卖吗?”
苏小菜讶异道:“教授不怕我只是业余的,东西不合格。”
李教授告诉她:“我们学校的仪器,有百分之二十都是学生的作品,有问题,找学生就好。难道你还能跑了不成。”
好家伙,学校的教授都是人精吧。
买学生的东西,不仅便宜,还能包售后,任何故障都能免费修理,一举多得。
苏小菜犹豫了,手上的钱并不够交专利费用的初期部分,她不想苏老爹再掏腰包出这笔钱。
而她口袋里的三万块钱,是生活费。
相对大多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钱已经很多很多了。
苏老爹年纪不算大,但他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个爱好还格外花钱。
同样都是花钱,当然是自己赚回来的用着香。
苏小菜试探道:“我现在没有多余的,而且做这个要点时间,教授介意等上半个月吗?”
李教授支持学生发展副业,“不介意,你有空再做出来给我就行,工费给你两万一台,够吗?先要十台。”
“够了够了,不需要那么多。不过我没材料,不能出去买,也没有积分借学校的设备室。教授如果能安排好这方面的事情,我这边没问题。”
苏小菜的课程都安排好了,只要田里不出问题,律所的人不来找,她空余时间多的很,还能练几回气感,争取早日能长高到一米七以上。
“积分我们每年都有很多富余,你可以随便用。材料我也会安排人买进来。”李教授玩笑道:“以后机器有问题,不用找其他系的学生了,就找你修。”
工本费不用自己掏,额外又有人工手,只是给教授做几年免费维修工,划算。
苏小菜:“好,谢谢教授关照,我会尽快做好给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