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羽族文明建设指南(339)

作者: 爬上屋顶找星星 阅读记录

彩鹦服气了:“神子大人,您听到这个数字,难道就没有一丝喜悦吗?”

赵飞宇:“有啊!”

彩鹦眯着眼睛说:“我怎么没看出来呢?”

赵飞宇微笑:“种地的时候已经喜过了呢!当时的预估产量还是你计算的,又没有超出预计很多,也就那样吧。”

“也就那样吧……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粮,像山一样,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彩鹦终于想到一个赵飞宇使用过的词汇,来形容她的感受:真是好凡尔赛哦!

赵飞宇沉默了一会说:“我收过的小麦里亩产最高是1400斤,并且这还不是我知道的最高的亩产。”

这是他用收割机帮隔壁农院的同学收的实验田。

这下换彩鹦沉默了,她竟然忘了老大是从天上来的,肯定见过更多的粮食,不过……

“天界也要种地吗?竟然还需要您去收割?”

赵飞宇无语:“我说了好多次啦,我不是天上来的!也不是什么神子!!!”

然而没有鸟相信,以至于他现在都懒得反驳了,你们爱叫啥叫啥吧!

彩鹦果然也没信,反而一副我懂了的表情说:“知道的,不能随便您的暴露身份!神子大人,您说我们凡鸟有机会种出的小麦,亩产能达到多少?”

又是神子……赵飞宇也懒得掰扯了,神情淡淡地说:“说不定亩产能超过2000斤,只是在遥远的未来罢了。”

科技永远在进步,他相信人类的小麦亩产不会止步于2000斤,那么同理,羽族的未来会如何也同样不可限量。

第182章 第二枚货币

桦鹊是最初赵飞宇领地上生活的喜鹊一家的孩子。因为出生在一棵桦树下, 便被父母起了这样一个平凡的名字。

喜鹊是热爱群居的种族,经常几十上百只的聚在树上吵吵闹闹。随着部落领地的扩大,喜鹊数量的增多, 他们家后面的红松树每天黄昏都在开轰趴,吵得不可思议。

她这个异类实在受不了, 就搬到了领地东北角的偏僻地带,独自居住。家附近种上几棵柞树, 养殖柞蚕,再承包几亩地,日子也算过得有滋有味。

唯一不方便的地方就是购买日用品了,特别是肥皂和酱油!

陶器小心使用好歹能用上很久,肥皂和酱油可是消耗品。为了买几块肥皂和几瓶酱油, 她必须拎着不轻的粮食飞上大半天的时间, 累的不轻。

“桦鹊!我们今天一起去部落中心买东西吧?”

桦鹊回头一看, 是今年追求她的一只雄性喜鹊。不过, 她还想多潇洒几年,便拒绝了对方的追求。

每一只喜鹊在繁殖季都会面临数十次的拒绝以及被拒绝,大家都习以为常了。桦鹊觉得有一只鸟同行也是好事, 便回应到:“你等我一会儿。”

她回家先将柞蚕的粪便清理了,又撒了三七糠除湿, 再给蚕宝宝喂柞树叶。最近造船需要制作不少的帆, 柞蚕丝的收购价格可不低,算是她一个不错的进项了。

桦鹊在沉重的粮食和相对较轻的盐之间犹豫了一会,还是选择了用盐去交换物资。把盐收进贴身的口袋里,她又将上一批收获的简单处理过的蚕茧装进麻袋里, 准备卖给纺织作坊。

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出门,桦鹊惊讶地看着两手空空的雄性喜鹊说:“你什么东西都不带吗?”

雄性喜鹊从包里掏出了一把铜币说:“我也不是什么都没带, 这不带了钱吗?”

桦鹊好奇地望着他手里的铜币说:“钱?”

雄性喜鹊说:“我家地里的粮食全卖给了部落,换成了银币和铜币。管理粮仓的山雀说,我想再换成粮食或者盐的话,去任何一个粮仓都可以马上换到。”

桦鹊:“所以你准备用铜币去市场附近的粮仓换盐,再去换东西?”

雄性喜鹊:“对!”

桦鹊若有所思:“不然,我也把粮卖了吧。”

藏在附近的树洞里,她总担心有鸟或者老鼠、松鼠来偷。

见桦鹊准备找几只鸟来帮忙运粮,雄性喜鹊忙说:“不用找了,你去粮仓直接说卖粮,执法队会来帮忙搬运。”

作为一只从中心地带搬出来的鸟,桦鹊莫名有了一种自卑感:“为什么你什么都知道,我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雄性喜鹊直言不讳地说:“我感觉管理你们的那位代表不太负责,下次别选他了。”

桦鹊点点头:“是呀,麦子到蜡熟期该收割了,他也没来通知我们,还是我们发现旁边地里的鸟在割麦子,才知道该抢收了!”

又和雄性喜鹊吐槽一会儿,桦鹊就启程前往粮仓了。粮仓就在农田附近,她们匀速飞了十几分钟就到了。

连绵的大片农田里,左边的地里只有少量残留的秸秆,其他全都种上了粗放管理的苜蓿。只有右边地里种黄豆、花生、亚麻和葵花的小鸟们还在忙碌。

蓝色的亚麻花和金黄色的葵花丛中,十几只棕煌蜂鸟提着小小的蜂箱在里面穿梭放蜂,自己也顺便尝几口花蜜。

蜂鸟们竟然还没忙完吗?桦鹊和熟悉的蜂鸟打了声招呼:“小小,你们不是去南边了吗?”

葵花蜜似乎没有亚麻蜜好喝!蜂鸟舔舔嘴唇,回答到:“我们是去了南边,这不又回来了吗?亚麻花期短,南边地里的亚麻花比北方地里的先绽放,我们就一路追着花又回来了。”

桦鹊:“这样啊,你们会在这附近停留多久?要不要去我家吃顿饭?”

蜂鸟唱了一首祝福的歌送给对方,却婉拒了桦鹊的邀请:“不用了,我们明天又要赶去部落西北边,看看能不能赶上那边的亚麻花开。小桦,你呢?我记得你今年只承包了两亩小麦,苜蓿也种下去了,怎么又来地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