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首富的亲姑姑[年代文](429)+番外
陆明珠侧了侧头,“逃难的时候可能会忘记藏在家具里的珠宝,有可能来不及收拾墙上的字画,但金条会被遗忘吗?不可能,他们收拾金银细软的时候肯定以金条为首选。”
金银细软,金银细软,黄金排名可是第一位。
全世界都可用的硬通货。
“打开看看就知道了。”见铜箱顶部有个提手,谢君峣直接提出来,入手就知道自己猜错了,“不太重,不是金条。”
正面有扣却没锁,他顺手打开。
陆明珠探头看,发现是一个金胎白玉葫芦式的首饰盒。
“清宫后妃的首饰盒吧!”陆明珠伸手打开,葫芦一分为二,外面是和田白玉雕琢出流云百福图样,内部是金胎,两个半葫芦合上就严丝合缝,堪称巧夺天工。
里面自然不是空的,放着各式各样的珠宝,其中以戒指占了半数。
由此可见,这家女主人一定非常喜欢佩戴戒指。
合上首饰盒和铜箱,与之前找到的宝贝放在一起,两人继续搜寻,再没从客厅中找到任何贵重之物,当即转移到餐厅、会客室、佣人房、厨房等地。
典型的上海小洋楼,典型的居住规矩,一楼没有主人的卧室。
陆家不同,陆家花园主楼两侧有副楼,而且陆家主人多,四层还住得紧巴巴,一楼当然要物尽其用,总不能不考虑老太爷和陆老太太的年纪,非让他们每天爬上爬下。
餐厅里除了家私陈设名贵,墙壁上挂着几幅名画。
会客室里同上。
佣人房只有床和大衣柜,空空荡荡,一无所获。
厨房里有灶台、餐具和刀具,也没有其他值钱之物,但餐具却都是名贵瓷器,还有许多西洋餐具,银刀叉、银勺子等物。
特意把珠宝物件藏于客厅,显然是前房主认可灯下黑之说。
陆明珠和谢君峣上楼。
二楼应该是男主人和女主人的卧室、衣帽间、书房和茶水间等,因为家具更名贵,处处透着富丽堂皇,遗憾的是屋顶结了不少蜘蛛网,满是霉气和灰尘。
但是,不影响陆明珠和谢君峣寻宝。
老家具有暗格,可卧室里是欧式大衣柜、维多利亚床,床头柜、梳妆台等通通都是欧式的,没有因为长期无人居住而显得陈旧。
质量不错。
陆明珠拉开大衣柜,看到里面有很多没带走的衣服,霉气很重。
谢君峣看了一眼,“这家人走得一定非常匆忙,逃命一样。”
“49年离开上海的人群可不就是逃命吗?”他们离开后,上海房价就崩塌了,在此之前的房价已经达到惊人的2.3亿元每平方米。
虽说是货币贬值所致,但足以说明上海房价的离谱。
在原身记忆里,三四年间,上海房价飙升40倍,再过几年又在40倍的基础上涨三四倍,是最开始的140倍,前后不到十年时间。
论炒房,上海位居首位。
对了,顶手费这玩意儿的发源地貌似就是上海,而且是以金条来顶。
三四十年代,先花10根大黄鱼顶下一间屋,每月还得支付房租,大概是顶手费的300分之一,导致许许多多的名人到上海后都买不起房,最后只能租亭子间。
第162章
女士衣服上面的扣子比陆明珠从姨太太们衣服上剪下来的更加名贵,还有一件黑色大氅领口下方缀着沉重的一根金链条。
特别粗。
四件黑色大氅,只有一件如此。
陆明珠扯下这根金链条,“回去一定问问我爸,前主人到底是什么身份,这般豪富。”
“应该是军阀或者高官。”指着男士衣服,谢君峣说出自己的猜测,“你看,里面有军装,还有民国时期高官所穿之服。”
陆明珠缓缓地拧起眉头,目光有些惊疑不定。
谢君峣问道:“怎么了?你有什么发现?”
“我好像认出来了。”陆明珠抹了一把脸,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这些衣服有一部分是干爹和干妈穿过的,就是曾家的干爹和干妈。”
谢君峣一愣,“你不知道他们的住址吗?”
陆明珠摇摇头,“在我印象中,他们不是住在这栋花园洋房,而是住在不远处的曾公馆,我小时候住的就是那里。如果问这里为什么有他们的东西,只有一个解释,他们有好几套房子经常轮流住,减少被人刺杀的危险。”
而这些,是原身不知道的。
曾梅的工作本身就有一定的危险性,也不是没有对头,一直活得很谨慎。
难怪他们在匆忙之间还能把房子过到陆父名下,原来是有这层关系,估计这套花园洋房在落到陆父手里之前也未必是放在他们夫妇名下为人所知。
谢君峣好笑地问:“找回去还给曾夫人?”
陆明珠叹了口气,“总归要问过他们的意见再处理。”
曾梅年后回港,紧接着便带曾夫人离开香江,悄悄地来,悄悄地走,没张扬,因为他们是前往宝岛探望曾夫人病重的父亲,所以请吃炸鸡那会儿,陆明珠没有请他们。
如果他们在香江,肯定请他们。
曾夫人的父母和数位兄弟姐妹及其后代都在那边,这份关系不好叫人知道。
看了看大衣柜里五颜六色的四季衣服,陆明珠说道:“我要把所有扣子都剪掉送到干妈身边给她再利用!”
咔嚓咔嚓一顿剪,剪掉一大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