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让我当炮灰主母,我偏另谋高就(439)

作者: 霁妘 阅读记录

*

另一边,谢家人在岭南等圣旨,等得心儿发慌。

先是祈祷能赶回去过年,后来日子一天天过去,希望破灭,便觉得开春能回去也不错。

好在他们虽然被京城那边晾着,但京中有人坐镇,这边的官府依旧不敢怠慢。

只是同样疑惑,那镇国公为何还不来‘营救’自已的家人?

又等到了腊月上旬,岭南最冷的一段日子,谢家人瞅着那些继续劳作开荒的罪臣及罪臣家眷,急躁的同时不无庆幸,好在轻舟已过万重山,他们无需再劳作。

这日,皇帝的圣旨总算到了。

谢家人大喜过望,连忙穿戴整齐跪下接旨,这圣旨前半段的内容与他们所想无异,宣和帝看在谢韫之辅佐有功的份上,特地赦免他们一家,脱除罪籍。

而后,谢家人期待的回京却成了泡影,皇帝不知如何想的,竟然任命谢明宗为岭南当地的某县知县。

其次子谢淮安也得了一个百夫长的官职。

公公一通圣旨宣读下来,叫谢家人全都愕然不已,他们难以接受这个安排,脱罪是好事,但谁要留在岭南这个鬼地方!

“怎么会这样?”秦氏还想回京城当贵夫人呢,忽然被告知要留在岭南,她的天都塌了。

谢明宗也不能接受:“公公,是不是弄错了?陛下怎会叫我在岭南当知县?”

公公心里一梗,这话说的,圣旨怎会弄错?

不过看在谢韫之的份上,公公依旧和颜悦色,笑道:“谢大人说笑了,圣旨怎会弄错,这是陛下的恩典,您就是太高兴了也别忘了谢恩呐。”

被公公一提点,谢明宗才清醒过来,连忙接旨谢恩。

心中却十分苦涩,他明白了,表面看起来这是陛下的意思,实则是谢韫之不想他们回京城。

秦氏也想通了这点,等宣旨的公公走后,她崩溃地破口大骂:“是谢韫之,一定是谢韫之出的主意,他根本就不想我们好啊,老爷,你生的好儿子!”

以往,秦氏每次发疯,谢明宗和谢淮安父子俩都会呵斥回去,但是这一次,他们都沉浸在美梦破灭的思绪里。

别说呵斥秦氏了,甚至连他们自已也忍不住想骂两声解解气。

知县又如何,岭南是个人待的地方吗?

谢韫之就是不想他们回京城!

可是他们又不想想,倘若他们用心做功绩的话,凭自已的努力也能往上升,三年不行五年,五年不行十年。

总好过一直开荒!

冷静下来,其实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期望太大,曾经的日子过得太好,内心接受不了如此巨大的落差罢了。

四个人之中,唯一很开心的就是杜缙云了,被苦日子折磨过后,她的愿望很小,只要脱罪成为自由身就行。

宣读圣旨的公公,还给谢明宗带来了一封谢韫之的信,谢明宗冷静星下来才拆开阅读。

谢韫之深知,父亲和弟弟接到圣旨肯定会生气,因此在信中解释了不能一步将他们接回京城的原因。

而后细心叮嘱他们,好好在职位上做功绩,但凡能够不出错,表现良好,将来他会从中斡旋,帮助他们一步步往上升。

这才是正确的回京之路,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还不会叫皇帝为难。

信很长,通篇都是一片为他们好的拳拳之心。

“……”谢明宗原本确实生气,当看完长子这封厚厚的家书,那有理有据的解释与挑不出错的计划,心情就变得分外羞愧。

说实话,他也很想变成长子这样能力出众,条理清晰的人,可惜每次遇到事情,他还是情绪大于理智,难以自控。

“好了,韫之为我们争取到这个结果已经不错了。”谢明宗压下心中的难堪,沉声说道:“这样做只是不想陛下为难,从知县往上升比较体面,他会从中斡旋的。”

“有何为难?”秦氏依旧情绪激动:“他分明就是能做到,可是他不想罢了!”

谢明宗气道:“是,他不想,那又如何?他又不欠你分毫!”

胡搅蛮缠的妻子,叫他越发难堪,难怪长子看不起自已一家,拼了命也要分出去。

随后对谢淮安道:“别听你娘发疯,你我收拾收拾准备上任,你娘若是不想走就随她,让她烂在这里。”

“是,爹。”谢淮安应了一声,也认同爹的说法。

他看着现在的娘,就好像看见了以前的自已,既愚蠢又无能,只会咆哮抱怨。

想来在谢韫之的眼中,他这个弟弟一直就是这样的混球,也难怪对方高高在上地俯视于他,从未将他放在眼里过。

百夫长吗?谢淮安暗暗握紧拳头,说来惭愧,这算是他有生以来的第一份差事。

那就从百夫长开始,不择手段,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戴着镣铐连狗都不如的日子,体验一次就够了。

秦氏遭到丈夫与儿子的双重冷眼,讪讪地闭嘴,毕竟知县夫人再不好,也比烂在这里好。

一家子默默收拾行李,前往就任的地方上任。

依着谢明宗的想法,知县只是自已的跳板,管好一个县不难,干个一两年左右自已也就升了。

可是到了地方却发现,想管好一个县很难,要知道岭南这边民风彪悍,百姓们动不动就聚众打架斗殴起争端。

再者穷乡僻壤油水少,想不清廉都只能被迫清廉。

因此上任后别说做功绩,不出大错就谢天谢地了!

另一边,谢淮安这个百夫长也做得挺艰难,因为他之前只是个书生,一件正经的事都不曾做过,对从军的事更是一窍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