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军婚:随军后她风靡家属院(288)+番外

作者:胭回 阅读记录

看着一身军装,笔挺地站在自己面前的男人,宋友德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了不少儿时的片段。

一时竟然潸然泪下。

两兄弟差点抱头痛哭。

等到两人都平静了下来,宋友德带着小贾回了家。

小贾原本还以为哥哥至少应该结婚了的,现在才发现,家里除了喂养的两只鸡,就只有他一个活着的。

宋友德给弟弟倒了水,这才说起了自己的事情。

当初他是自己走丢的。

后来迷路了,被人给拐带到了西南。

他在被拐的孩子中算是年纪大的,心眼也活泛,最终逃了出来,可是还没等他找到人帮忙,就已经因为被拐那段时间的遭遇,身体亏空昏了过去,还发起了高热。

最后被一户姓宋的人家救了。

也就是他的养父母家。

他醒了后,很多事情都不记得了,就跟着养父母生活在这个小寨子里。

养父母家的条件并不好,他们没有孩子,所以才会救了当时昏倒的他,就想着以后有个人能给他们养老送终。

前两年宋家老两口接连去了,家里也就剩他一人了。

他把两老安葬后独自一人生活到现在。

也不是没人给他介绍对象,可他是捡来的孩子,在这里又没个亲族的,总是要受些欺负。也没什么姑娘能看上他,所以他一直是单身一人。

他能知道寻人启事的事情,还是寨子里一个初中生说起的。

因着这件事情,他开始断断续续地想起一些儿时的片段。

直到给报社寄信前,他才完全想起来自己是谁。

他是贾大军,是安阳县下面红旗大队的人。

他有父母还有弟弟。

小贾听到了大哥得遭遇,心中难免替他觉得难过。

最后两兄弟一商量,宋友德把这里的房子卖给了大队,家里的东西能卖的就卖,不能卖的就捐给大队,然后跟着小贾一起回了安阳。

贾家老两口看到大儿子,又是一阵痛哭。

只是这一次两人是高兴地落泪。

当初贾大军只是走失,户口什么的都还在,贾家又是安阳县土生土长的人家,贾大军很快被安排进了大队,每天跟着家里人一起上工挣工分。

这样的日子,他很欢喜。

至于当初收养他的宋家人,老两口的身子原本就不好,是他伺候两老直至入土的,也算是报答了当初两老的养育之恩了。

现在也不允许祭拜烧纸,贾大军即便想要给两老烧点纸钱都不能。

第245章 颠倒黑白

安顿好了大哥贾大军,小贾在家待到探亲假结束后,回了营区。

在回来的前一天,他买了些糖专门去了报社,感谢报社的帮忙。

虽然是交了钱的,可毕竟一个多月过去了,人家依旧把收到的信告诉了他,他很感激。

主编把小贾邀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给他泡了一缸茶叶水这才开口道:“贾同志,要恭喜你找到亲人了。”

小贾高兴地道:“这次能够这么顺利地找到我大哥,也得感谢报社的帮忙。”

主编不在意地摆了摆手,“报社作为大众媒体,关心民生,关爱军人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小贾是个实心眼不太会说话的人,基本都是主编问话他回答。

当然了主编不会问关于部队的事情,小贾也不会说。

就在小贾想着是不是得告辞的时候,主编开口了:“贾同志,我能问一下你给我们刊登到报纸上的画像是出自谁的手吗?”

小贾略考虑一下才道:“画画的是我们营长的妹妹,是大学的老师,其他的我不方便说。”

虽然时听雨没有要求保密,但他却不能真把人是谁叫什么都往外说。

至于告诉对方画画像的人是营长的妹妹,是他觉得这报社的主编并不是个坏人,又想着报社毕竟是大单位,或许对时老师的事业有帮助,这才说了时老师跟营长的关系。

若是真有什么好事,到时候也可以经由他家营长去权衡和决定。

知道应该问不出什么了,主编便也没有强留小贾。

他想着等这段时间忙过了,找小贾的营长问问看关于这位大学老师的事情,他想给对方做个专访,这样的人才,还是很值得探索和报道的。

若是没有那幅画像,光是刊登一个儿童时期的照片还不知道要找到猴年马月呢。

时间过去差不多二十年,即便有人见过孩子小的时候,可又有几人记得孩子当时的模样?

又不是亲爹亲妈。

再者刊登的照片还不一定被看到呢。

贾同志能够找到大哥,这幅画像可以说是居功至伟的。

时听雨并不知道有报社想要给她做专访,她现在正在校长办公室里观看一出大戏。

她们班的何灵慧,那个被调查可能顶替自己姐姐上大学的人,此时正在校长办公室哭的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校长,我真的是何灵慧,家里的是我妹妹何敏慧,档案中的照片是我妹妹偷偷换的,我们本来就长得一样,我根本就没有注意到照片不是我的。”

在座的除了何灵慧,油画一班的老师都在。

孙校长什么样的人没见过,怎么可能被对方哭一哭就相信对方的话。

“照片是假的,但是成绩总不能作假。”说着,孙校长让几位老师说一说对方在课堂上的表现。

各科老师对眼前这个小姑娘的评价就是课业跟不上。

时听雨那里看到得更直观一些。

高考作品和现在的作品放一起,瞎子也能看出不妥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