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军婚,穿书后成了大院白月光(23)

作者: 一盏红炉 阅读记录

叶常远最沉不住气,闻言有些着急,“潇潇,你当然是我们家的人了。对吧爹娘,你们说句话啊。”

他担心这么好的妹妹真的跑了。

叶建国叹气:“潇潇,我们欢迎你回家,但是不希望这个家给你带来负担。”

叶潇潇也坚定道:“这个钱我是不会收回来的,除非我不住在叶家。”

最后还是苗凤山出来打圆场。

“既然孩子们赚了钱,你们就当成孩子们的一片孝心吧。过完年,这三个孩子都要去念书,也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这些天有他们陪着我,老头子我还非常高兴呢。今年是潇潇回家的第一个年,咱们多买些年货,好好过。”

有了苗凤山的话,众人也都冷静下来。

最后按照叶潇潇的心意,他们收下了钱。

但是叶家人已经把这一片情谊都记在了心里。

又有郝燕燕偷钱的事情在先,两者对比,心也在不知不觉中偏了。

苗翠芳拉着叶潇潇的手,高兴地说:“潇潇,你之前送回来的棉花和布,已经给你做好棉袄棉裤了,你快来试试。”

叶潇潇买的蓝色碎花布,原本那布料在她眼里非常土。

但是做成棉袄,居然还挺好看。

重要的是暖和,合身,耐脏。

除了棉袄,还有一条棉裤和一双棉鞋。

这样的衣服,别说平时了,就是过年家里都不见得能买一件。

但是给叶潇潇做衣服时,苗翠芳可没有一点觉得对方乱花钱。

她闺女配得上最好的衣服。

她还觉得让潇潇自己花钱买布买棉花,怪不好意思的。

叶潇潇抱着衣服,“谢谢妈,我很喜欢。”

苗翠芳:“潇潇喜欢就好。”

第19章 命运的岔路口

因为一家人难得来的齐全,叶家人决定顺便把年货买回去。

如今距离除夕,也就只有二十几天了。

另外苗凤山每年都是去女儿家过年的,如果愿意的话,今年也就一起早点回村了,免得过几日有大雪。

叶常盛告诉父母,之前他们已经去黑市买了米面各五十斤。

但家里人多,这些米面吃不了多长时间,平时还是得多买些糙米备着。

叶建国告诉他们,“买年货的事情,有大人去办,他们这些小孩儿不用担心。”

叶潇潇把自己在药铺做学徒的事情说了,“我想在镇上多留几天。”

不能刚刚拿完好处,就罢工啊。

怎么也得到腊月二十四再休息。

苗凤山:“那你们买完年货就先回去,我和潇潇再过个十几天回家。”

叶建国同意了,但还是叮嘱道:“爸,您要是看着变天,可早点带着潇潇回去,别让大雪拦住了。”

苗凤山:“有我照顾孩子,你们就放心吧。”

商量完后,一家人在苗凤山家住了一晚。

苗翠芳和李桂兰和叶潇潇住在原本的西屋,这屋里突然多了两个人,倒是暖和了一点,但是叶潇潇失眠了。

不太习惯这么多人睡在一起。

东屋更挤一点,那边的说话声一直到夜里很晚才停下,想必是也没睡好。

第二天一大早,一家人起来做早饭,然后去置办年货。

叶潇潇没和众人一起去,她仍旧去药铺帮忙。

叶家人用了三天时间,将过年要用的东西差不多买齐全了。

原本因为存款丢失,不得不节衣缩食的叶家人,因为有叶潇潇的加入,事情迎来转机。

今年的年货,甚至比往年还要丰富些。

苗翠芳甚至舍得买上几匹布,给家里人做新衣服。

其他人先带着年货回去了,倒是叶常盛留了下来,反正他在哪里都是以读书为主。

而家里其他人,则是还有很多活计要做。

苗凤山家里再次安静下来。

叶潇潇终于有时间把段磊邮寄来的箱子打开。

“这些是我朋友邮寄过来的学习资料,你看看有用吗?”

她并不是很熟悉这个年代的教材。

叶常盛打开资料,脸上是肉眼可见的兴奋,“这些题的难度要比百川一中的强,覆盖的知识点也多。”

叶潇潇:“那就好。”

段磊还是很靠谱的,而且段家也能接触到更好的教学资源。

从这天开始,叶潇潇除了每天去药铺学习,还要多做几张卷子。

争取在开学前,把高中的知识点拾起来。

……

京城段家。

客厅的茶几上摆着一封打开的信,女人看完后才交代家里的阿姨,“一会儿拿给段磊。”

“知道了,太太。”

这女人正是段家的女主人,段磊的母亲——吴思芳。

吴思芳并不是不尊重儿子隐私的人,只是看见信件的邮寄地址后,多想了一些。

儿子好不容易安分几日,总不能让人打扰他最近的学习状态。

不过看完信后,她放心了。

上面并没有说什么过分的话,反倒是挺有积极作用。

他儿子最听郝家那姑娘的话了。

从这一个多月的行为里就能看出来。

郝家最近发生的事情,已经在大院内沸沸扬扬的传开了。

那个自己找上门的孩子,大家都同情她的遭遇,但要说很快接纳她,却是不可能的。

毕竟品性和教养还有待考察。

反而对离开的潇潇,众人都很惋惜。

今天看完了信,吴思芳反倒觉得那孩子有骨气,前程都是自己拼出来的,若真有这个心,他们家多帮助一些也不是不行,毕竟是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

吴思芳交待完保姆送信,便出去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