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军婚,穿书后成了大院白月光(91)

作者:一盏红炉 阅读记录

宋光景挺满意的,年轻人就是有干劲。

刚刚在车里还一副昏睡不醒的模样,现在就又斗志勃勃了。

“今天先休息一天,明天带你去咱们家的仁德堂看看。”

叶潇潇想起了宋广景给自己的印章:“师父不是说这牌匾没拿回来吗?”

宋光景:“京城的仁德堂药铺有很多,但是谁是正统,老百姓可分不清楚。你好好学习医术,迟早有一天,让这京城不正统的仁德堂都改掉名字。”

叶潇潇摸摸鼻子,提醒道:“师父,你可以注册商标。”

一九八二年国家就颁布了商标法,但是现在大多数工厂和品牌还都没有这个意识。

宋光景不太了解这个,叶潇潇就给他科普商标的重要性。

宋光景听完后沉默了许久,这个商标不就是他们辛苦争夺的牌匾吗。

而且只要注册了,其他商家就不能再使用,受到法律保护。

宋光景喊来宋国贤,让他去找人问问注册商标的事情,他要把仁德堂抢先注册了,那群老古董肯定想不到这点。

宋国贤虽然也不清楚这是什么,但是先生交代的事情,立刻就去办了。

叶潇潇见宋广景还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思考,也不搭理别人。

她自己先进屋去了,去二楼找到自己的房间,宋晓光已经把行李放好。

屋子很干净,但是过分干净,东西一应俱全,却没有住过人的痕迹。

她把东西收拾一下,等到中午的时候,发现这院子里还有位做饭阿姨。

宋光景说道:“这位是徐阿姨,想吃什么告诉徐阿姨,让她给你做,这是自己家,别客气。”

徐阿姨是个胖胖的中年女人,听到这话,目光看向叶潇潇,“先生,这位姑娘怎么称呼?”

叶潇潇:“叫我名字就好,叶潇潇。”

徐阿姨笑起来很有福气,嘴上也夸赞着:“这名字好听。”

叶潇潇其实以前住在南方的时候多,对北方菜品多少有些不习惯。

但是他爷爷是北方人,可惜老爷子也不会做饭。

她们叶家不论男女都没有会做饭的,那些姐姐弟弟都在专业领域都很厉害,但是生活方面是个小白。

有时候叶潇潇会想,可能就是因为父母都是那种工作狂,所以最后才会离婚,因为总有一个人要放弃事业,照顾家庭。

而她的父母,都是那种强势且不愿意退让的人,所以最后分道扬镳。

徐阿姨应该是为了欢迎宋光景回来,这顿晚饭做的很丰盛。

叶潇潇比平时都多吃了一碗饭。

“这个辣辣的水煮鱼片好像是南方川地的做法。”

叶潇潇被辣的,嘴唇比平时更鲜艳。

徐阿姨就说:“是我改良过的,不然要更辣一些。”

叶潇潇:“可还是好辣哦。”

宋光景的眼神看过来,叶潇潇立刻就闭嘴了。

这个老头!肯定要考她养生知识了。

不过宋光景虽然严厉,但作为师父没得说,到京城的第二天,他就把叶潇潇带到药铺去了。

和松林镇的那个小药铺不一样,这里有整整三层楼。

外面是仿古红木建筑,进屋后,排队区、问诊区、拿药区、付款区、位列分明,俨然一个小型医院。

第77章 仁德堂

“师父,你这是开了一家医院啊。”

叶潇潇随着宋光景走进去。

这里的伙计对宋光景不是很熟悉,但是看见宋晓光在后面跟着,应该也能猜到这是谁了,工作起来都非常认真。

“比起医院还差得远呢,不过这是咱们仁德堂的总部,带你来看看。”

宋光景平时不太管理这里面的事。

有一段时间仁德堂回归国有,最近两年又变更为私有了。

变来变去,把他那点钱都变没了。

叶潇潇随着宋光景把这上下三层楼都看了一遍。

宋光景问:“看出什么了吗?”

叶潇潇便说:“来这里问诊的年轻人比较少,而且仁德堂是不是缺大夫?”

来这里半天了,排队时间很长,只有一位大夫在看诊。

宋光景叹气,“是啊,咱们中医没落了,没准儿再过几十年就要消失了。”

叶潇潇:“我倒是觉得别说再过几十年,就算是再过几百年,中医也不会消失。”

宋光景:“灯火不息,医卷难得,有些方剂马上就要失传了。”

提起中医的未来,这位老先生难免伤怀。

重新回到一楼的时候,几人碰到一位非常棘手的病人。

原本所有人都在排队,突然间有个男人闯进来,说自己有急症,要优先问诊。

前面的人看他手好好的,腿也好好的,自然不肯让,便吵吵了起来,乱成一团。

宋光景招手:“这位先生着急看病的话,不如来我这里。”

宋光景蓄着白胡子,一头白发,看起来仙风道骨。

那男人还真的没再喊了,而是口齿不清的说:“你也是这里的医生?”

宋光景点头:“正是。”

于是男人走到一旁,其他人得以继续排队。

宋光景在旁边凳子上坐下。

“不知道你是哪里感觉不舒服?”

“我……牙疼。”

男人捂着脸,说话的时候不敢动作幅度太大,否则牵扯到脸部肌肉、碰到牙齿,便更是疼得要命。

都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命,

男人最近真是疼的想拿头撞墙。

宋光景:“之前可用过什么药?”

男人:“用过止疼药,刚开始还管事,但是治标不治本,过一两个小时就又疼起来了,我总不能一天吃好几次止疼药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