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首辅的早逝白月光(185)

作者: 安南以南 阅读记录

时常冷着一张脸的郎君忽地笑起来,只是那双眼睛却愈发锐利:“忠义军已经打到皇城脚下,这个时候她不忙着抵御敌军,倒忙碌着收拢权势。”

话毕,陆辰远又自嘲笑道:“她手下能人如此之多,少了我一个便进行不下去了么?”

黑衣人沉默着垂首。

近日皇后先是将原先收养太子的妃嫔扶为贵妃,又接连提拔了不少与周家沾亲带故之人。

没有皇帝的遏制,皇后如今愈发肆无忌惮。

而从中斡旋之人,正是眼前的陆辰远。

众人皆知,如今大庆的第一宠臣,不是陆辰远又是谁?

当然,这“宠臣”二字,便值得人好好琢磨了。

皇后近日行事猖獗,她手中的刀自然也惹人厌恶。

不少人痛心疾首,昔日意气风发探花郎,今日却做小伏低甘为佞臣。

甚至有人将他此前向皇帝举荐方士一事拿出来作为佐证,称他狼子野心,早与皇后有所勾结,其二人乃是狼狈为奸,迟早要葬送大庆江山。

黑衣人知道其实他们家大人对这些传闻都有所耳闻,然而他从未做过任何解释。

他跟了陆辰远许久,深知他私下绝非蝇营狗苟、玩弄权术之人,有时候实在是替他感到不值。

陆辰远说:“你回去复命,就说我身体抱恙,需要好生休养几日。”

黑衣人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出言提醒他:“大人,忠义军已经打到皇城脚下了。”

“我听民间传言……原先魏家是想将皇后许配给徐怀忠的,或许这两人之间真的有什么首尾,若真是如此,等徐怀衷登基那天……”

关于皇后与徐怀忠之间的传闻近日可谓是甚嚣尘上,陆辰远亦有所耳闻。

真相到底如何他并不在意,以他对皇后的了解,哪怕她与徐怀忠之间并没有任何关系,为了自己的利益投怀送抱……也完全是她能做得出来的事情。

若再深想一层,恐怕她连皇位都能当做筹码予以交换。

陆辰远闭了闭眼,一时不知道自己当时的选择是对是错。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若遇明君……他何尝不愿肝脑涂地,甘作贤臣。

只可惜,如今的他,早已不配当一个贤臣了。

父亲若是知道他当初所做种种,根本不是为了参与党争……恐怕会气得跳脚。

黑衣人的话打断了他的思绪:“徐怀忠绝非等闲之辈,那谢家世子如今生死未卜,叫我看来,恐怕其中没那么简单。”

“大人还是提早给自己留好后路。”黑衣人欲言又止,朝他抱拳。

他没有注意到,陆辰远在听到裴时清名字的那一刻,脸上露出一丝奇异的微笑。

“好。”他听到陆辰远回答。

青年从袖中抽出一封信递给他,眸色晦暗:“你将此信,送去陶府。”

黑衣人心中一惊。

大人近来频频与那位清流砥柱陶知禾陶大人来往,究竟是在做什么?

但他不敢多问,只是埋头接过信:“属下这就去。”

“路上多加小心,不要泄露行踪。”

***

时值傍晚,天色已经阴沉沉黑下来,乌云翻滚在天际,枯枝败叶被寒风席卷着四处飘零。

勤政殿中点着灯,灯火飘摇,饶是满殿通明也驱散不了压抑。

皇后扶额坐在太师椅上,凤目微阖,面上看不出表情,太子立在她旁边,背脊绷直。

大殿中一片黑压压,朝臣皆垂首不语。

“轰隆——”

整个大殿亮如白昼,随之落下大雨。

殿内依然安静得针落可闻,隆隆雨声中,忽有战鼓齐鸣,响彻天地!

皇后猛然站起身,太子扑通一下跪到地上:“母后!”

大殿中霎时沸腾起来,朝臣低声交谈,有人面色铁青对皇后说:“娘娘!他们进攻了!”

皇后身子晃了晃,被旁边的宫女扶住。

她面色戚戚,缓缓跌坐回太师椅上:“终究是我大庆……对不起百姓。”

为首几个老臣对视一眼,其中一人撩起眼皮道:“娘娘,大庆气数已尽,不必自责。”

众人心中皆是一惊。

难道之前的传闻……当真要坐实了!

他们小心翼翼观察着为首那个雍容华贵的女人,此刻她以手掩面,肩膀微微颤抖,一副我见犹怜的模样。

若皇后早已做好将大庆江山拱手相让的准备,他们这些人……又何必负隅顽抗?

太子此刻已经意识到什么,瘫坐在地,脸色发白。

太子生母乃是宫婢出身,因为生母身份低贱,他虽自幼挂在婉妃名下,但依然谨小慎微,养成了一副唯唯诺诺的性子。

他明白若非皇弟们尚且年幼,这太子的位置又怎么可能会落到他身上。

可是如今……他就算再蠢也该明白了,皇后原本就没打算为大庆挑选继任者!

待到忠义军攻破皇城之时,便是他的死期!

皇后依然在掩面哭泣,太子看向她的眼神已经带上了怨毒。

一片嘈杂中,大殿门忽然被人推开。

众人纷纷望去。

青年肩披墨色大氅,眉眼间染了些雨水,如同一株清瘦的竹,立在沉沉夜色之中。

落雨如柱,将他身后的一切都模糊。

陆辰远踏入大殿,双手捧上一封信,掷地有声说:“禀娘娘,忠义王命人传令。”

皇后起身,眼眸通红:“信上说什么?”

陆辰远看她一眼,展信开始读:“呈魏氏:忠义军大军已临城下,若于今日辰时前开城门,迎忠义军,则不掳一草,不杀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