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的早逝白月光(54)
加之县令早早听棠梨的建议囤积了些粮食,前一世棚户巷子的房屋倒塌事故也没有出现。
除了有部分体弱的老人没熬过去, 整个扶梨县也算是平安无虞。
只是大雪封了路, 众人被困于城中,来往行人稀少,街道上也没几家店铺开门。
气氛十分压抑。
屋子里烧着银骨炭, 窗棂上结了一层白白的雾气, 棠梨拥着小毯坐在窗前勾勾画画。
青骊端着一蛊虫草排骨汤走进屋, 瞄了一眼堆了一桌子的画, “还没画完?”
棠梨正好也乏了,笑着接过汤:“姑姑成天这么喂我, 得把我喂胖了。”
青骊嗔她一眼,“女儿家胖些才好。”
棠梨笑笑没说话, 小口小口喝着汤。
“肚子还疼吗?”青骊问。
棠梨有小日子肚子疼的毛病, 本来仔细调养着,已经没怎么犯了, 不知怎么昨儿又犯了一回。
棠梨拢了拢小毯, 笑盈盈说:“用过姑姑煎的药之后好多了。”
青骊这才放心:“你小日子里就该多歇着, 这画改日再画不行吗?”
棠梨看着桌上堆了满满一叠的画, 眼中笑意淡了些:“姑姑, 这场大雪快结束了。”
青骊不明白这跟雪要结束了有什么关系。
棠梨也不打算跟她解释,只是说:“姑姑,我们准备的艾草包都还好好保存着的吧。”
那仓库里之前闹过老鼠,棠梨实在有些不放心。
青骊道:“你放心,之前千叮咛万嘱咐的,我洒了鼠药,况且这么冷的天,老鼠早就冻死了。”
棠梨点点头:“开春之后,我会和爹爹沟通,寻找适当的时机将学子们遣返到家中。”
青骊先是皱了皱眉,随即像是想到什么似的,神情微变:“你是担心会出现瘟疫?”
自古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虽然扶梨县受灾不严重,但若是其他地方出现了瘟疫,迟早有一天会传到这边来。
书院人口密集,学子们同吃同住,若是出现了瘟疫,场面会极度危险。
棠梨也不瞒她:“是,我心中不安,想提前做些准备。”
青骊明白这可不是小事,脸色沉下来:“等路通了之后,我会再托人采买一批药。”
姑姑办事棠梨是一百个放心的,她握住青骊的手:“裴先生之前送来的银子,还有陛下赏的银子都可以拿来用。”
“在把学子们遣散之前,每人送他们一点银两和药物。”
把学子们遣散只是权宜之计,瘟疫过去之后,熬得过的人自然会回书院来继续念书。
棠梨只能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
青骊凝重道:“好。”
棠梨见姑姑一脸惆怅,忍不住去牵她的手:“姑姑莫怕,等时机合适,我会向县令大人示警。”
自从棠梨得了陛下赏赐之后,也算是在官府面前挂了名,她说的话县令会听几分。
况且前一世扶梨县防范得好,一直坚守到了后期。
瘟疫只是起了个苗头,重出江湖的医圣柏章老先生便将药方配制出来了。
只是见青书院人口密集,不少学生染上了瘟疫,就连棠溪白和青骊都没能幸免。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青骊后来身体便一直不大好,早早死在了流放路上。
青骊回握住棠梨的手:“好。”
棠儿近来办事越来越周全,她恍惚间觉得,那个自小捧在手心养大的女孩是真的长大了。
也能替他们遮风挡雨了。
棠梨故意说些开心的逗她:“我记得今天书院在南城门施粥,姑姑,不若我们去看一看吧?顺便把近日里准备的东西拿去发一下。”
天天待在家里也烦闷,但青骊又想起她在小日子里,犹豫问:“身子能行吗?”
“我多穿些便是,不打紧的。”
两人叫上了秋月和大虎,一行人到南城门的时候,见粥棚前已经排了长长一队人。
大雪封路前,扶梨县涌进来一些难民,官府建了一个临时收容区收留这些人。
原本可以靠着拾荒的难民们要在冬日里过活愈发艰难。
县令也是个心善之人,特意安排难民们到北区挖矿,每日可凭借挖出的矿石换取一点食物。
只是一个县的存粮就那么多,这雪又下个不停,官府也只能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因此难民们虽然不至于饿死,每日却也只能吃个三分饱,人人饿得面黄肌瘦。
见青书院粮食囤得多,但也不敢露富。
对一群吃不饱穿不暖的难民而言,适当接济是可以的,但若是把家底都露出来,恐怕反而会给自己惹来灾祸。
自见青书院的粥棚搭建好以来,平日里都是由书院的学子来帮忙,棠梨还是第一次出现在粥棚。
棠梨穿了件灰青色的斗篷,将整个人都笼罩起来,手里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袱。
棠梨已经尽量挑了一件不打眼的衣裳。
然而地冻天寒、路有饿殍的惨冬里,忽地出现一个唇红齿白的少女,本就惹人注目。
不少难民原本目光呆滞盯着前方缓缓移动的队伍,此时都分神过来看着棠梨。
不少人露出不怀好意的目光。
青骊莫名有些紧张,她不知不觉间挺直身子,目光严厉朝着那些人看去,似乎想把那些恶意的视线都挡回去。
没想到棠梨忽然伸手拍了拍她的胳膊。
流放路上,比这凶残百倍的难民她们都见过。
棠梨早已不惧。
她只是快步走到粥棚,笑着对正站在棚子前监督的陈越说:“陈师兄。”
陈越先是一愣,随即脸上洋溢出惊喜:“小姐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