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暖婚,这个糙汉是妻管严(267)+番外
沈佳乐说:“难得您遇到聊得来的人,多聊一会儿没事的,以后您可以经常出去转转,交一些朋友,不必整天待在家里。”
梁巧丽点点头:“我以前不出去,是担心京市的人看不起我这个乡下来的老太婆。”
岚姐说:“您有这么多优秀的儿女,应该感到自豪才是,怎么这样看低自己?”
陆永福说:“是啊,乡下人怎么了,往上数,谁家祖上三代不是种地的。
咱们家的孩子个个有出息,你出去只管挺直了腰板。
再说了,家电卖场也有咱们的份,咱们在京市也是有事业的人。”
梁巧丽说:“我就是不想多事,带好孩子就行了。”
沈佳乐问隔壁邻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提这个,梁巧丽就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据梁巧丽所讲,老太太姓侯,家里有两个儿子,原先是跟着小儿子家住。
大儿子夫妻闹离婚,大儿媳丢下孩子回娘家,她只能过来带孙子。
侯家夫妻,沈佳乐见过,夫妻俩三十多岁,有两个女儿。
沈佳乐每次见到,一家四口很幸福的样子,不像感情不好。
沈佳乐就问梁巧丽。
梁巧丽说:“侯嫂子说,她家大儿媳贪心,想要现在住的这个院子,她不想给,大儿媳就闹着要离婚。”
沈佳乐说:“隔壁的房子他们不是正住吗?”
“她儿子单位分了房,想把这院子卖了,侯嫂子说这是他们家的祖宅,小儿子不同意卖。”
陆铭丰说:“娘,别人的家事,您别多说。”
“我才不多事,她刚来到这边,没有认识的人,和我比较投缘,就多聊了一会儿,她这么一说,我也就这么一听。”
……
沈佳乐为婆婆有了新朋友而高兴,也鼓励她多出去结识更多的朋友。
还别说,想开了之后,梁巧丽很快就跟周围的邻居都熟悉了起来。
大家听说梁巧丽的儿子儿媳都是有出息的人,个个都对梁巧丽竖起了大拇指。
梁巧丽觉得倍有面子。
可这时,与梁巧丽很聊得来的侯老太太却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你家儿媳妇生了四个孩子,不在家好好带孩子,上什么学。”
梁巧丽说:“考大学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当然要上了,孩子我带就行了。”
“咱们以前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读太多书,心眼多,到时候算计你儿子。”
“他们感情好着呢,我儿子赚到的所有钱都是她的,有什么可算计的。”
“你看看,我说什么来着,你们家已经被算计上了,你还没有察觉到,赶紧回去劝劝你儿子,你们家的钱可不能放在儿媳妇手里。”
自家婆媳从来没有红过脸,突然听到有人想挑拨自家的关系,梁巧丽一下子就对侯老太太没了好印象。
借口回去做饭,不再继续聊了。
之后,梁巧丽再也不主动找侯老太太。
……
周末,沈佳乐带孩子们回娘家,走的时候把院子里的蔬菜摘一些带上,还带了两箱子自己准备的活泉水。
其中一箱是要寄给二叔的。
往车上放东西的时候,见到了侯老太太。
因为梁巧丽的关系,沈佳乐见到侯老太太的时候,点头问好。
等车开走后,侯老太太连忙走进陆家的院子。
“巧丽,你家儿媳妇也太吃里扒外了,那么多东西,不要钱地往车上装,都送去娘家了。”
自从侯老太太说过沈佳乐不好,梁巧丽就不想跟她玩了。
见她大白天还说鬼话,怼道:“我家儿媳妇当着我的面,光明正大拿东西回娘家,菜还是我亲手摘的,怎么到了你的嘴里,就变了味?”
“菜是你摘的,那箱子里是什么,你看了吗?”
梁巧丽没好气地说:“我看了,箱子里装的都是仙丹,你满意了吧!”
任谁都看得出,梁巧丽生气了。
侯老太太讨了个没趣,嘴里嘟囔着:“我就是好心提醒,你不听,早晚家当都被搬空了。”
第225章 梁巧丽跟人干架
宋宝儿正好过来,跟沈佳乐等人打了声招呼,就进去找岚姐。
见梁巧丽气呼呼的,还以为家里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满脸担心地看了一眼岚姐。
岚姐让她进来,然后把院门关上。
梁巧丽气道:“这老婆子,嘴也太碎了,又没拿她家的东西,管得可真宽!”
梁巧丽决定以后不跟侯老太太聊天了。
沈佳乐在娘家吃过饭回来时,带回了不少西瓜。
侯老太太站在门口看着,扬起笑脸说:“你还不错,给娘家送东西,也不忘给婆家也买点,不像我那大儿媳妇,只知道贴补娘家,一点都不知道孝敬我。”
陆铭丰下车说:“这是大舅哥给我们的西瓜。”
“哎哟!是这样啊,你家大舅哥可真大方,送东西还有回礼。”
陆铭丰抱着西瓜进屋,没有理会她。
侯老太太以为沈佳乐会客气一下,叫她过去吃西瓜。
不过,沈佳乐领着孩子们,只是朝她点了一下头就进屋了。
……
饭后,梁巧丽出来消食,与其他邻居们聊着天。
侯老太太见梁巧丽不理她,赔着笑脸走过来说:“巧丽,我之前错怪你家儿媳妇了,我给你赔不是。你们家亲家真不错,大舅哥还给你们家送了西瓜。”
人家都已经认错了,侯老太太还一个劲地夸沈佳乐与陆铭丰。
没有一个母亲面对别人夸自己孩子能无动于衷。
被人夸得心情舒畅,梁巧丽也就不计较侯老太太之前的行为,只当她是嘴快,说话不经过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