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暖婚,这个糙汉是妻管严(277)+番外
店里的服装数量有限,有的人还没有拿到货,陈大春出去买来豆浆油条让店主们先吃,自己赶紧去宋宝儿的服装厂安排发货。
这一上午忙下来,陈大春忙得连一口饭都没来得及吃。
可是躲在帘子后面数钱的时候,陈大春什么也不在乎了。
她觉得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事,就是答应跟宋宝儿的合作。
至此,陈大春主动去宋宝儿的服装厂,对宋宝儿的设计图提出自己看法,外加催货。
不够卖,完全不够卖。
因为服装厂刚开,产量不是很多,有多少都被抢购一空。
宋宝儿这边,也开始扩招工人,购买缝纫机,加大生产力度。
第233章 陈大春风光买房
所有人都没想到,宋宝儿的服装厂生意会好成这样子。
在厂里员工连续上了一个月的班后,宋宝儿决定强制放假,让员工们休息两天。
员工们还有些不情愿。
加班,她们是自愿的。
因为,服装厂是计件算工资,她们做得多,拿的工资就多。
本来以为服装厂只是一个刚起步的小作坊,生意不会太好。
谁料,订单竟然一做就停不下来。
陈大春数着这一个月赚到的钱,激动得眼眶都湿润了。
她已经看好了一处房子,明天交了钱,自己在京市就有房子了。
远在瑶水村的陈大丫,听到饼干厂的员工叫她去接电话,立刻放下手头的活,叫上孩子们,一起出发。
“是不是娘打来的电话?”
“娘是不是要接我们过去了?”
孩子们在路上叽叽喳喳地问着陈大丫。
陈大丫说:“除了你们的娘,还能有谁打电话来,难不成是你们那死鬼爹吗?”
到了饼干厂,接了电话,听到说要接他们去京市,陈大丫激动得语无伦次。
再三在电话里确认:“大春,你才出去多久,就要把我们都接过去?你可别逞能,孩子们在家很好,吃得饱饭。都去了京市,你一个人赚钱能养得起这么多人吗?”
听到女儿说,已经在京市买好了房,陈大春还是不敢相信,对大孙女陈小秀说:“你掐我一下。”
陈小秀轻轻地掐了陈大丫一下。
陈大春大声说道:“你这丫头,没吃饭吗?使点劲!”
陈小秀犹豫了一下,使出吃奶的劲在陈大丫的大腿上掐了一下。
“哎哟,疼死我了,你这丫头手劲还挺大!”
陈小秀见奶奶虽然嘴里说疼,却没有生气,提着的心才放下。
来办公室里的村长媳妇,见陈大丫开心的样子,问道:“大春是不是要回来看你们?”
陈大丫得意地说:“大春在京市买了房,要接我们一起过去!”
村长媳妇听了也替她感到高兴:“真的,那可太好了,大春可真能干!你们什么时候去?”
陈大丫说:“我先把孩子们送过去,说是已经安排好了学校,过几天我就回来,马上要农忙,家里的地不能扔下。”
村长媳妇说:“大春一个人要忙着工作,你回来的话,孩子们也没有人照顾,不如把家里的土地承包给村里人。”
“那也得等这季农忙后再承包。”
孩子们听说要去京市读书,一个个都很兴奋,没用陈大丫叫,就主动跑回去收拾行李。
……
陈大春在京市赚钱买房的事,很快就在瑶水村传开了。
村民们都在议论,村里去京市的人都发了财。
陆铭丰一家就不用说了,本来就有钱,一大家子都带过去了,跟着去的陆铭启一家,在京市开了家电卖场,也是老赚钱了。
陈大春一个毫无根基的人去了,都能赚到钱买到房子,还要把一家人都接过去。
大家都在感慨,外面的钱真是太好赚了。
有人说:“能赚钱也要看个人本事,有本事的人在哪里都能赚到钱,咱们村的人出去摆摊也赚了不少钱。”
有人说:“这赚的都是小钱,没有人家陆家和陈家赚得多。”
陆永生和陆永安两兄弟坐在村里的大树下,听着村民们聊天。
听得心里痒痒的。
陆永安说:“大哥,三弟家如今发达了,咱们要是也去京市,让他提拔我们两家一下,咱们也能发财。”
陆永生没好气地说:“你还是别想了,他家有钱后,老三的眼睛都长到头顶上了,他眼里哪里还有我们两个哥哥。”
陆永安说:“就凭三弟当初那么疼爱铭轩,铭轩要不是整出那破事,指不定现在你们一家也在京市。”
陆永生叹了一口气, 可不咋的,都怪自家儿子不争气。
大哥家把三弟一家得罪了,他没有,陆永安想让两个儿子去投奔三弟家。
陆铭宇夫妻住在镇上,陆永安就把大儿子陆铭成叫过来,说了自己的想法。
陆铭成听了,很是心动。
姜春芳说:“爹,你叫我们去投奔三叔家,你知道三叔家住在哪里吗?”
陆永安说:“我可以去问村长,你们去了京市后,争取让你三叔也给你们开一家店,好好干,赚了钱,把我们都接过去。”
陆永安见到陆永福和梁巧丽被接去京市享福,早就眼红了。
叫儿子儿媳收拾行李,他去村长家要地址。
陆铭成见媳妇一动也不动,催促道:“你赶紧去收拾,咱们说走就走。”
姜春芳笑了一下:“爹想得也太简单了,他们家三叔可当不了家,没得咱们去了,啥也得不到,还浪费了车票钱。”
……
村长一听见陆永安找他要陆铭丰的地址,就知道他什么想法,说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