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炮灰带签到系统一路开挂躺赢(267)
“不哭不哭,妈妈以后再也不放开你了。”
狗蛋抹干眼泪:“嗯,我不哭,汐月姐姐救了我,我和她约定好不哭,要做队里最靓的孩子。”
宁汐月无奈的笑了,这孩子就记住了这一句话。
赵安国看到儿子平安无事,没过去抱孩子,而是走到宁汐月面前郑重的鞠了一躬:“汐月谢谢你,谢谢你救了我家狗蛋,你就是我们全家的恩人,谢谢。”
宁汐月连忙过去扶起人:“叔,都是应该的,一个大队的人,说什么谢,谁看到都会帮一把。”
“不,该感谢还是要感谢,你不仅是救了狗蛋还是救了我们一家,谢谢你,汐月,谢谢带回我家狗蛋。”槐花婶放下狗蛋一起鞠躬:“狗蛋,快感谢你汐月姐姐。”
“汐月姐姐,谢谢你。”狗蛋跟着鞠了一躬跑过去抱着宁汐月的腿,扬着笑脸看着她:“汐月姐姐,狗蛋最喜欢你了。”
“你这孩子,鬼灵精。”宁汐月用手指轻轻刮着狗蛋的鼻子。
杨柳婶在边上替槐花一家高兴,可真是幸运,别家的孩子被人贩子带走了很少有找到的,汐月就是她们队的福星,这都帮了他们队多少忙了。
看天气不早,又开始飘雪,杨柳婶大喊着:
“好了好了,孩子也找到了,时间不早了,咱们就回去吧,天寒地冻的,还是家里暖和。”
“好,回去了。”
帮着找孩子的社员都往回走。
杨柳婶看向没行动的宁汐月:“汐月,走吗?”
“婶,你们先走,我还有点事。”宁汐月指了指身后的车。
杨柳婶看了看车,又看了一眼旁边的宁清远,挥手告别:“好,那你路上注意安全,让你哥先送你回来。”
“知道了,婶子。”
宁汐月看着各位社员们坐上牛车离开后,两兄妹去和送他们下来的武装部同志打了一声招呼便朝着小院飞奔而去。
在离开县城时两人先去了邮政一趟,把信和冻疮膏寄了出去。
现在也就不用去邮局,节省时间,可以直奔小院取自行车,骑着自行车朝队上飞快的骑去。
风雪将至,归心似箭。
第233章 连吃带拿
阔别近一个月的时间,知青院也有了一点变化。
因为这几天正是过年,院子里也挂起了红灯笼,还贴了对联,看字迹就知道是陈叶初写的,这样一弄看着还有点年味。
宁汐月回到知青院时,知青院里的所有知青正照着蜡烛围在院子里认真的做什么东西。
“汐月,你回来了。”
陈叶初第一个看到推着车进来的宁汐月,放下手中的竹竿笑着迎过来。
其他男知青看到宁汐月回来了也笑着打招呼。
“回来了,各位新年快乐。”宁汐月笑眯眯的点头,统一招呼回去。
刘瑶和王萌萌也放下手中的东西走过来,两个人穿得红彤彤的,看着格外喜庆。
“汐月,一个月不见,我都想你了。”刘瑶走过去挽着宁汐月的胳膊。
“我也想你们了,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宁汐月好奇的看着院子里的工具,看着像是在做鱼竿。
赵建设一边用搓好的粗麻绳编织着渔网兜一边回答:“我们在做渔具,缝网兜,准备做好了去队外面的那条河里弄鱼。”
“汐月,你不知道,那边的大河已经被冻住,队上好多人凿洞弄鱼,我看到过,特别肥。”
刘瑶一边说一边用手比着鱼大小,脸上是夸张的表情。
“我们就想着也去弄点回来吃,如果多还可以做点腌鱼干留着以后吃。”
陈叶初重新拿起地上的鱼竿绑着鱼线,看向宁汐月询问道:“汐月,你要不跟着我们一起做鱼竿,咱们明天去垂钓,河边人多,还是挺热闹。”
汐月听到热闹二字想也没想就一口答应。
“可以呀,如果能钓到鱼还能加个餐,我还没在冬天去垂钓过,希望能钓到鱼。”
人多的地方还是比较吸引她的,她就是喜欢热闹的地方。
离开队上这么长一段时间,要想了解队上这个月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最热闹的地方聊上一圈。
嗯,她绝对不是想把这一个月的八卦补齐,她只是想融入集体,想婶子们了,就是这样的。
“哥,一起去?”
宁汐月询问着身后的二哥,她二哥好像钓鱼还挺厉害的,小时候经常去城外的河边弄鱼回家。
“行,反正没事做,钓鱼也不错。”宁清远无所谓,只要是妹妹想做的,他都奉陪,并提醒道:“妹,明天多穿点衣服,垂钓冷。”
刘瑶可高兴了,抚掌大笑:“太好了,汐月,你把东西放下后来跟着我们一起做鱼竿吧。”
宁清远抢先替妹妹回答:“那倒是不必做,我那里还有去年做的两把鱼竿和网兜,明天我带过来。”
“那汐月就不用做了。”刘瑶突然想到自己的还没做好,匆匆忙转身拿起自己的做鱼竿用的竹竿去枝丫:“我得早点把自己的鱼竿做出来。”
这时,宁汐月闻到了一股饭菜香味,循味望过去便看到于知遇和赵建设同志端着饭菜出来朝饭厅走去。
“吃饭了,大家收拾收拾吃饭了。”吴桂芳从厨房走出来大声喊道,看到宁汐月高兴的招手:“咦,汐月回来了,快过来一起吃饭呀。”
“桂芳你们吃哈,汐月要去我家吃,不劳烦你们了,你们慢吃。”
还不等宁汐月拒绝,她身后突然传出一道由远及近的熟悉声音,客客气气的回答道。
借着烛光宁汐月看清了身后走来的人影:“槐花婶?你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