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她爹是个万人迷(147)+番外
这二人心安理得的坐着,甚至还明目张胆地打量她。
姜静行被这两道目光看的不爽,便皱眉看了回去,这才发现是两个皮肤黝黑的壮汉,还带着一股与京城格格不入的桀骜不驯。
机茗见到这一幕,目光微闪,主动解释道:“这是随末将入京的徐州总兵,张文忠和徐剑康将军。”
张徐二人随即也抱拳行礼,高声道:“我们兄弟都是粗人,失礼之处,还望大将军恕罪!”
突然听见两个熟悉的名字,姜静行眉毛一挑,顿时眼露惊喜,心里那点微末的不爽瞬间烟消云散,就连机茗都被她暂时抛之脑后了。
她上前扶起二人,笑的格外和蔼:“不碍事,不碍事。”
不瞒诸位,此时她心里只有一个想法:男配算什么,这才是能解决老子心头大患的宝贝疙瘩!
至于姜静行的心头大患是什么,此事说来话长。
她这几日之所以忙,年中事多是一方面,但还有一件更麻烦的事放在她桌案上,那便是各地快马加鞭送来都督府的军报。
夸张一点说,十封军报里面,有六封都在讲水匪有多残暴,其余四封,又有两封是启奏筹备水军以防水匪。
但是问题来了,打仗的前提是备军。而留守上京城的,满打满算三十七名将军里,包括姜静行她自己,竟然没有一个是精通水军的。
姜静行打过的仗自然是数不胜数,但她以前和前朝匪兵打,现在出征去北方和外族打,朝廷以往的重心也都放在这两方面,与之相比,南方几处海盗水匪,自然就是不痛不痒的小事了。
可大约是今夏雨水太多,边疆又一片祥和,这点小事眼下便成了让人焦头烂额的大事。
最后,还是兵部尚书不死心,在各地驻军里扒拉了一圈,总算发现了两个金光闪闪的人才!
不是别人,正是从小在水里打转儿,又从徐州本地升迁的两个总兵,而徐州水军战力强悍,大部分功劳都要归功于眼前二人。
等了许久的人就在眼前,姜静行自动就将机茗从视线里剔除,兴致勃勃地问起练水军的路数来。
而张文忠和徐剑康对视一眼,心中的抗拒也减轻了几分。
说实在的,即便知道眼前坐着当朝大将军,他们还是有一种不真实感。
毕竟水军不受重用是出了名的,他们虽是总兵,但徐州地方不大,头顶还有武安侯这个侯爷管着,手中自然也没有太多的实权,平日里也就是练练兵,这次突然被调来上京,二人虽然不怕,但总归心中忐忑。
但眼看姜静行态度和缓,问的也都是他们熟知的事,张徐二人便慢慢打开了话匣子。
一时半会儿,三人竟也聊得颇为投契。
而机茗坐在一旁,数次想要插嘴,却都被投入进去的姜静行抬手打断。
这种熟悉的被忽视感,让他心中越发苦涩,本以为他成了武安侯就会被人看在眼里,却没想到还是被人无视。
想到当年在姜静行帐下做事的日子,机茗嘴角的笑容慢慢消失了。
最起码霍辛进来的时候,见到的就是这样一张冷脸。
霍辛见姜静行长时间不回来,还以为是什么难题,谁知一进来就见几人聊得热火朝天,显然是已经忘了时辰。
他高声打断几人:“我在外院就听到你们说话了,这是聊什么呢。”
被迫停下的姜静行意犹未尽地喝口茶,介绍道:“这是徐州水军总兵,张文忠,徐剑康。”
张徐二人见一身形魁梧的壮汉进来,虽不知身份,但也起身抱拳行了一礼,霍辛也知道最近水匪的事,眼下见到真人,便也跟着打个招呼:“幸会,幸会。”
等几人客套完,外面就进来个兵部的郎中,拿着令牌将张徐二人叫走了。
待人走后,说到口干的姜静行终于想起过来的目的。
她看向机茗,略带些歉意地问道:“武安侯说要交接文书,不知是何文书。”
听到这句话,霍辛眼睛睁大,就连看向机茗的目光都闪过几分惊奇,他心中暗道,眼前这长得像个娘们的人,竟然就是新封的武安侯!
机茗没有在意霍辛打量的目光,他轻扯嘴角,暗讽道:“大将军贵人多忘事,本候这点小事不如明日再说吧。”
姜静行听出他话中的怨气,也意识到自己有些冷落对方,便假咳了一下,再次歉意道:“公务繁忙,本公一时忘了,武安侯见谅。”
说来也是奇怪,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明明格外引人注目的人,她却总是将人忽略,忘了人家给她做过副将的事也就算了,今天一个大活人杵在眼前,她竟然还把人忘了!
想到这里,姜静行不禁深深看了机茗两眼,仿佛是要将他那张妖孽的面容印在心里一样。
机茗被她看的喉结滚动一下,心中不满顿时消散,他直视着姜静行颇具穿透力的目光,笑得格外明媚:“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我接到调任,接任京卫指挥副使一职,需要将军在文书上加印。”
说着,他伸手探进袖中,片刻后,那张宛若好女的脸上突然露出明显的懊恼来:“瞧我这记性,定然是出门的时候将文书丢下了。”
见人急切,霍辛不由得笑道:“不是什么大事,武安侯回府拿上再来一趟就是,明日来也行。”
这的确不是什么大事,可机茗的眉心却紧紧皱在了一起:“只是...今日便是交接的最后一日,而我三刻钟后还要出城一趟,夜间才能归来,这可如何是好?”
听到这话,霍辛也闭嘴了,扭头看向姜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