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主她爹是个万人迷(249)+番外

作者: 从心大师 阅读记录

想当时他听姜静行说起这玉佩作用时,都有一种心惊肉跳之感。

如今看来,他还真是慧眼如炬,找了最好的一处靠山。

陆执徐想到此事,心情颇好,不过他也明白,姜静行还有很多事瞒着他。不过想到远在京都的人,陆执徐有些想念,不禁用手指抚摸玉佩上粗糙的纹路。

片刻后,忽地扯下玉佩塞进前襟,给了年鸣英一个眼神。

年鸣英瞬间明白过来,他掏了掏袖子,拿出一块银锭给常嘉。

虽和这半大的少年接触不多,但他好歹也是个刑部侍郎,自认为识人的本事差不到哪里去,这孩子性格沉稳,虽说以这般年岁来看,沉稳的有些过头了,但这孩子家里是肉眼可见的窘迫,不然也不会犹豫了半晌,还是让他们住下了。

常嘉毫不客气地收下银锭,看在钱的份上,他贴心了一回,主动问道:“公子有何吩咐?”

年鸣英揣手道:“我们在你家住了多日,也是时候离开了,等日落了,我们便离去。”

不过许久没做威胁人活计,年鸣英有些词穷,只好拿出问询犯人时的语气,说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应当知晓何人的话该答,何人的话不该答,等我们走了,也许有人来找你,你只管说不知道便是,明白了吗?”

只比陆执徐矮半掌的少年点头,目光透过年鸣英看向康白礼,转而又看向陆执徐,问道:“姜公子不等家仆养好伤再离开吗?”

“不了。”陆执徐语气散漫,丝毫看不出身处一露脸,便要被人追杀的境遇里。

常嘉也不强求,虽然有点失望人今晚要走,但一块银锭也不少了,足够一户五口之家吃上一年,再算上已有的银钱,足够两人去上京,就算到了上京城要过一段苦日子,也比待在常家村好。

常嘉用指尖捏紧银锭,又问道:“若是夜间赶路,不几位公子可要备些热水吃食?”

陆执徐不说话,年鸣英嘴角忍不住抽了抽,好小子,就住了三天,都快把他全身的家当掏光了。

他只好再拿出一块银锭递过去,吩咐道:“都要,再给床上那位仁兄做碗米粥。”

常嘉心中一松,嘴角微微上扬,顺从地回屋煮粥。

康白礼眼瞅着就这一会儿,就送出去两块银锭,不禁感叹都是有钱人,“一块银锭便足以,年兄何必再出一块。”

“只是深有同感罢了,”年鸣英并不觉得有什么丢人,揣手道:“康兄有所不知,我当年入京赶考,因没有盘缠夜宿街头,若不是殿下资助,怕是无缘会试。”

听此往事,康白礼若有所思:“原来如此。”

看人伤口还在渗血,年鸣英不由看向自己主子,提议道:“殿下,不如等康兄养上两日,再做筹谋。”

“来不及了。”

陆执徐一身寻常富贵人家的长袍,长眉淡漠,却让年鸣英心里一突,自从来了荆州,自家主子的手段越发狠辣了,不管是羽林卫里通风报信的人,还是不知身份的刺客,一律是格杀勿论。

刺客杀了也就杀了,可羽林卫是天子亲军,那消息多半也是往京都递的,可殿下说杀就杀,难保不会惹怒陛下。

年鸣英心里的担忧,被陆执徐接下来的话打断。

“荆州世家倒卖官盐的账簿已经到手,证据确凿,已是死路一条,可前几日谋划流民冲击羽林卫,又派人寻机刺杀的,不是康严于三家的人,之前特意留了活口,乾一已经查到身份,和桃林的刺客同属一路。”

陆执徐扫了一眼康白礼的伤势,淡声道:“想来,很快便会随着康大人追来。”

康白礼苦笑,躬身请罪道:“是下官莽撞,下官本就出身康姓世家,如今康家罪责已定,又因己过连累殿下,恐怕归京之日便是下官身死之时。”

见人面色惨淡,陆执徐也没说些免罪的话,只问道:“康大人奉旨治水,先一步本王来了荆州,时至今日,荆州水患可有改善?”

康白礼微愣,顿时明白了话中的意思,于是低声答道:“下官幸不辱命,先后疏江河、开沟渠,已有成效。”

“那便是了,靖国公既举荐了康大人,康大人也要知恩图报才好。”

陆执徐像是随口一说,可落到二人耳中,皆是惊疑。

年鸣英下意识皱眉,因着机茗这桩悬案,靖国公三字在他这里就是佞臣的形象,他自然不愿意辰王府与之攀扯太深。

康白礼则是疑惑他要如何知恩图报,不是他低看自己,他不过初登仕途,位卑言轻,而靖国公位高权重,如何也用不上他。

而且这话由辰王口中说出,也让人奇怪得很。

不过他还是应道:“靖国公举荐之恩,下官铭记于心。”

第123章 一开始就被系统坑了的主角

常嘉端着木盆走到东侧墙角下的菜园子, 将一盆血水泼干净,然后一手抱盆,弯腰拔出两颗菜, 借着身形遮挡, 苍白的手指一拨,一小块碎布便顺势落入掌心。

春娘打起帘子,看儿子站在墙角,挺着比村里同龄人瘦弱的身子择菜, 心中一酸, 险些落下泪来。

“嘉儿, 外头冷, 快进屋里来, 娘煮了白粥吃。”不想让转过头的常嘉察觉自己落泪, 春娘唤了儿子一声, 便放下帘子, 转身回到屋里。

来到灶上,她小心把白粥盛到碗里,又把土灶旁的布袋扎紧藏到灶下。

这一小袋米, 还是前日年鸣英出钱,让常嘉避着人去镇里买的。

不过就算他不嘱咐一句,常嘉也会避开人。

精米价贵,村里的人家根本吃不起,若是有人看到了, 又要惹出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