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航(43)
自嘲地笑了笑,梁宛知道自己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小矮人,她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开始或结束任何一段经历,除非依靠冲动。
夏日巴士的空气里混合着汗水留下的微弱酸味,并不好闻,但她没得选。
她收到一条陈知渊发来的信息。
「刚下班,月光真亮。」
并配上一张用水果手机拍的月亮照片——一团模糊的光。
梁宛转身对着写字楼也拍了一张——无数团模糊的光点。
「没有办公室的灯亮。」
陈知渊发了一个哈哈大笑的表情。
「健身去了,回聊。」
凌晨健身?
梁宛摇摇头,叹了声气,她怎么就没有这样使不完的牛劲呢?
自陈知渊回国后,他时不时会找她进行一番没营养的对话。梁宛从不冷落人,每次也会陪着他将一个话题讲完。
高中时他也这样,闲来无事时想起她,就到二班找她聊上几句,或是有关辩论,或是有关中午食堂的菜。青春期的梁宛也没少自作多情过,但二十九岁的梁宛不会给他人的言语附加任何含义。
金毅:「明天下午2点方便来沃斯吗?」
梁宛揉了揉眼睛,才发现自己忘记回复这条信息。当时她正在吃晚饭,看到信息时恰巧遇陈彦打岔,忘记回复,到此时才意识到。
「方便的。很抱歉,我刚结束一场长会议,这才回复您。」
金毅还醒着,回复:「小事。明天见。」
职场上适当的谎言是必要的。
沃斯是梁宛的新客户,一家科技创新公司,而金毅正是此次的对接人。
梁宛此前对沃斯的了解不深,只听说过其名字。调查过后,她才知道沃斯的产品在欧洲颇有市场,尤其是无人机和运动相机系列。在无人机领域,沃斯已占据欧洲60%的市场,全球范围内客户遍布八十几个国家。其在国内的知名度尚未打开,但有不少测评博主对其产品青睐有加。近三年的扩展速度惊人,成为不少人口中的讨论对象。
关闭手机,梁宛缓缓吐出积压在体内的一口长气。工作上,她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
她急需一场放逐自己的机会,像当初去挪威那样。
她想起关雅沁的话,心想澳洲也不错,去南半球体验颠倒的四季。
想法美好,现实骨感。
翌日,梁宛刚开完一个线上会议,就到公司楼下买了两个可丽饼,带上两杯拿铁,和实习AE赶往沃斯。
坐上车,梁宛把香草拿铁和一个可丽饼递给实习生姜之琪。
“小姜,一会儿见到甲方记得要收敛脾气,有什么气等回公司冲我发。”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姜之琪的性格,相处的这段时间里,梁宛发现她很直爽,但同时嘴比脑快,不怕得罪人,有时没忍住也会冒出些粗话。
若是当朋友,梁宛不会反感这类人,但从职业角度考量,她觉得姜之琪并不适合当account,毕竟与客户沟通是当好一个account的关键之一。尽管梁宛这样想,她也不会去干预任何公司人事的决定,只做好自己的职责。
在甲方那儿受气是惯有的事,梁宛忍得了,不代表旁人也是。
每一次遇到趾高气昂的甲方,梁宛都更想辞职一分。
她希望这一次的甲方友善一些。
沃斯距离Fingerprint并不远,路上花了约莫10分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梁宛就解决了可丽饼和咖啡,一抬头发现姜之琪才吃了一个角。
梁宛看了一眼手表。
“不急,还有时间,我们在外面坐一会儿。”
沃斯的创办人名叫周沥,出生在上海,长在北京,后去往德国留学,在校期间成立了沃斯。
德国。
梁宛有一瞬的恍惚。
“Denise,我吃完了,走吧。”姜之琪打断她的浮想联翩。
-
沃斯的对接人性格随和,不仅没有趾高气昂,在提要求言简意赅。姜之琪还不明白这份难能可贵,但梁宛清楚这样的甲方有多稀少,更何况沃斯连预算也给得很高。梁宛难得在工作时露出发自内心的笑意。
跟随金毅参观沃斯时,梁宛将沃斯的氛围与她去过的其他同类型企业横向对比,发现这里松弛愉快许多。工作日的下午,有人用下午茶,有人在健身,甚至有人在放映厅看电影。这对两眼一睁就是工作的梁宛来说,宛若天方夜谭。
金毅介绍说,创始人周沥更注重工作的效率而非时长。比起让员工从早工作到晚,将一肚子怨气投入到项目中,不如选择能聪明解决问题,掌控生活节奏的人。沃斯也致力于调动员工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当然,这份表面的轻松不容易维护,除了给予可观的薪水外,它的代价就是过滤掉那些思维不够灵活敏捷的人,有时不近人情。
“这是周总的办公室。”
大门紧闭,仅有的一面巨大玻璃窗拉着百叶帘,不像是欢迎参观的模样。
金毅解释道:“周总今天并不在公司。”
梁宛点点头,她也并不想见。创始人可未必有金毅这般好说话。
“Mia.”
起初梁宛并未听清。
“Mia——”
直到第二声,她心惊了半秒,回头看去。
原来是金毅在叫一个新来的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