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降豪礼三千万(104)CP+番外

作者: 独惆 阅读记录

“嗯?”

“你是不是想找借口逃跑。”

“……不是。”

“真的?”

许星桥感觉有东西顶上了自己的小腹,急忙更改自己的口径:“假……假的。”

宴舟笑起来。

他突然撤开距离,并不像刚才一样急着亲吻许星桥,反而双手撑在许星桥的两侧,直起身子看着许星桥,笑道:

“跑吧。”

宴舟的语气极具有诱哄性,语调简直像是情人间的低喃,带着好像马上就要妥协的尾调,许星桥一句“还有这好事”差点就要脱口而出。

但他挣扎起来的手还没腾空,又被宴舟扼着手腕压回柔软的被褥里。

一向装傻卖乖的鬼在此刻露出他真正的面目。

宴舟单手解开许星桥的外衣,俯身而下毫不留情地咬住许星桥的喉结,让身下的人被迫绷紧了身子,朝他露出最薄弱的软肋。

没说完的话在许星桥绷得像一张弓的姿态,和被异物侵入濒临崩溃的瞬间,被宴舟轻飘飘的补完。

“跑吧。”

他说。

“至于跑不跑的掉?”

“各凭本事。”

..........................................................................

第69章 你在月色里闪闪发光。

一般来说,安静是深夜的代名词。

无声和黑暗彰显着一天时光的落幕和休憩时间的开始,星月同辉了大半个月,也该到了盖上云朵睡觉的时候。

乌云接班,小雨淅沥打在叶鞘树梢,带着凉风阵阵,是快节奏都市难得的催眠曲。

当然,一般的意思也意味着,事情总有例外。

凌晨不知道几点几分,海边别墅的灯早已熄灭,沙滩上一片寂静,连早起的海鸥都无精打采地沿着海岸线踱步。

二楼的主卧门窗紧闭,一点雨夜的凉风都渗不进来,混沌和暧昧的气息却被紧紧锁在这一方天地之中。

床上的被子和衣服被许星桥在极致的荒唐中踹扔在地,他紧紧抓着身下的床单,在濒临崩溃的气喘中用另一只发汗的手去揽宴舟的脖子。

宴舟没有任何反抗的低下头,顺着力去亲吻许星桥潮湿的眼尾,在又一场疾呼中一波三折地攻城掠地。

两军对战,不了解行情的许星桥由原本气势汹汹的挑衅“你是不是不行啊,宴舟”,到最后节节败退,意图鸣金收兵摇旗投降,带着沙哑和哭腔的尾调在宴舟耳边小声劝降。

奈何某个鬼千年未战沙场,一身气力无处施展,久雨未至,好不容易棋逢对手,说尽了好话浑话,哄着缠着交颈咬耳,疯狂的想要浸润身下的土壤。

“不行了。”

许星桥在极致的快感后意识开始模糊,半闭着眼用着气力往下抓,在宴舟脖颈上留下一道白痕,疲累地推道:“你能不能快点?嘶......你属狗的?别特么咬了!”

“骂人倒是有力气,谁刚才说受不了让我慢点的。”宴舟在许星桥侧颈间最后轻咬了一口,紧绷的动作后呼出一口热气,俯在许星桥耳边笑道:“最开始是谁说自己经验丰富、不在话下的?骗人才是小狗,你说对不对,桥桥?”

“桥桥”这种称呼从许星桥有记忆起就从来没被人喊出口过,再亲近的关系也最多只在一句“许星桥”中止步。从前的同事们喊他“小许”,方子行喜欢连名带姓的叫他,或者大大咧咧的称他“兄弟”、“哥们”,就连从小看着许星桥长大的孤儿院院长,也最多只亲昵的喊过他一句“星桥”。

不得不说,宴舟口里“桥桥”这个称呼把他恶心的不轻,以至于他一时分心别处,城门失守,让罪魁祸首计谋得逞,轻而易举的大刀挥入,宣告这场战争的结束。

许星桥捂脸懊悔,满眼震色:“宴舟你竟然在这种时候跟我玩阴的?!下流!”

宴舟其实喊完之后也觉得这种肉麻的称呼不适合他俩,正想打个圆场掀过话题,又被许星桥的话逗的抑制不住的失笑,埋在许星桥的颈窝笑的发抖,边笑边道:“都说了各凭本事,我可没骗人。”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但许星桥认为自己就是个俗人,那自己说的话不也是俗话,那对于其他俗人说的不符合他喜好和当下行为的话,有什么必要听?

没有符合自己行为逻辑的合理说辞,就自己张口编一个嘛!

于是许俗人抬腿就往宴舟腿上踹了一脚,美其名曰自家独创:

——伸腿就踹笑脸人。

宴舟吃痛的往后避了避,也不恼火,顺势抱着许星桥在床上滚了一圈,侧躺着身子望着许星桥,眼底的笑意化成温柔的波,一圈一圈的晕开。

许星桥被望的莫名其妙,在才刚经历过激烈纠缠的情景后被宴舟用这样的眼神望着,他不由自主的有些脸红。

有些人越是紧张、羞怯,越是喜欢强装镇定、掩饰自己,许星桥就是这种人。

他摆出一副冷静的姿态,半垂着眼,好像已经困的不行了,只是抽空随口问了一句:“你笑什么?”

宴舟没有戳破许星桥的伪装,他伸手滑过许星桥汗湿的发尾,就那样专注而又柔软的望着许星桥,答道:“没什么。”

许星桥还有点想纠结这个问题,但不知道宴舟的眼神有什么魔法,他竟然在这样的目光下安定下来,困意横生,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月光透过树影从窗外照进来落在床上,照着两人十指交扣的手。宴舟就着这点月色挺起身,在许星桥额头轻轻吻了一下,小声说了一句:

“晚安。”

宴舟在刚接触到这个时代的文艺作品时,曾在书中读过这样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