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孤云野鹤(107)

作者: 四火夕山 阅读记录

段玉笙扭头朝段黎招了招手。

段黎立马知晓他的意思, 将一早准备的文房四宝递了过去。

段玉笙摊开了一张纸,笔尖着墨,卷起衣袖便神情奕奕地下笔。

段黎突然开口:“我叔叔说,我底下还有几车粮草,可以用来接济。”

段玉笙闻言,没有犹豫直接拒绝了,“不必,那是你们的。”

“现在还分你的我的?”段黎反问。

“我不是这个意思,北牧援助,这些补给理应由我出,现在怎么能反过来要你们的?”

段黎回答:“那是我叔叔主动说要给的。”

“徽王主动给的?”段玉笙手上一顿,他有一些意外。

“那是自然。”

段玉笙扬唇一笑,心中了然:“那就替我谢谢徽王了,不过我不能收。”

段黎问:“为什么?”

段玉笙回答:“傻瓜,一军领头哪有把粮草送出去的道理,定然是他知道了城中情况,看见你为我着急,所以也久下了狠心,他不是想援助我,他是在帮你。”

“长辈总是见不得小辈人忧心焦虑,他是一个好叔叔。”

“这么说……那我也该谢谢他。”段黎知道巴图对自己的关照,只是她没想到段玉笙会拒绝,她略有些失望。

段玉笙看她沮丧着一张脸,无声失笑。

“那你在写什么?”段黎接着问,她只是在宣纸上浅浅扫了一眼,她不识字,黑墨弯弯转转在她眼里形同一副画。

可是段玉笙却写的尤为认真,这不由让她觉得好奇。

“预防水患之策。”段玉笙回答,他目光灼灼,炯炯有神的眼眸带着别样的坚毅,“我方才观察这沿路的南道运河图,看上面似乎有几处容易引发水患的险处,现在下达计策,修补还来得及,若是洪灾一发,再疏通河道就麻烦了,挽回不了损失,还要多出几倍的灾民。”

一想到此,他眉间轻轻皱着,一边观察着水文地势,一般思索着办法,手上的动作也没有停过。

原来是因为那一群人,段黎不由抿抿嘴,忍不住开口,带着几分抱怨:“你管他们做什么?他们现在还在叫骂着,说你残忍无情,无心无德,用武力霸占了全城的粮食,还滥杀无辜,这帮蠢人连谁要害他们都分不清楚,救了也是白救。”

“喂饱了他们,白涨了他们的力气,到时候还有反过来伐诛你。”

“阿黎。”段玉笙闻言,轻声笑了,他提起一边的袖子,点了点段黎的额头,“掌权者的作用不就在于此么?底下的人混沌,也许被一时迷惑,但是本质无过,我要是放任不管,叫这些人都困死于此,那我和龙椅上的那位有什么不同,我推翻他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民众需要一位贤君,等盛世昌乐,民心才会向善向友。”

“我不想听这些道理。”段黎轻哼一声,“我也不会劝你,你想做什么就做,我听你的,但要是谁敢说不,敢在我面前挑衅,我通通都会还回去!”

“好,你说什么是什么。”段玉笙顺着她的话,“过来帮我磨墨。”

“磨墨?怎么弄?”段黎乖乖地凑过身来。

她事先提醒一句,“我可不会。”

“还有你不会的?”段玉笙故作夸张地说。

段黎没有理会他地揶揄,道:“我可以学。”

“好,我教你。”段玉笙唇角轻勾,脸上已经看不见忧愁烦恼。

“过来。”

段黎便又靠近了一些。

下一刻,段玉笙就握住了她的手,抵着她的后背,俯下身,注意力落到砚台上。

段黎的手掌有些僵硬,随后就听到段玉笙说:“握着这一头,小心不要弄脏了自己的手。”

她手背上传来凉凉的触感,乍一看,段玉笙像是从后背拥住她,这样的动作显得亲密无比,尽管他靠过来时下意识保持了一些距离。

不远不近,他眼神专注。

烛台上的光影映在他半张侧脸,卷翘的睫毛像是洒了一些光辉。

“不要太用力,明白么?”段玉笙嘱咐一句,他说话的距离太近,呼吸喷洒在耳侧,像是在段黎身边咬着耳朵。

段黎心思有些飘远,这种奇怪的感觉让她觉得熟悉,就像……

她曾经也觉得的炙热,在某一个时刻,他也是这么掌着她的手,教她做什么。

相似,却又不一样。

段黎侧过头,看着段玉笙。

他翘挺的鼻梁打过一侧阴影,白皙的脸上多了几分暖色。

段黎却觉得奇怪,分明时间过得并不算久,五官也没有什么变化,可是她却觉得段玉笙和过去记忆里的不一样了。

在记忆的洪流中,段玉笙是带着一些爽朗任性的,可是她似乎很少再看见那一副姿态了。

她下意识的伸出手,想要抚摸对方的脸颊,还没有得逞就被弹了脑门。

段黎吃痛。

“又分心。”段玉笙笑骂一句,“你脑袋瓜里又在想着什么?这么入迷?”

“没什么,我就是走神了。”段黎被抓个正着,她无话可说,甚至有种被抓住小动作的心虚感。

段玉笙见此,无奈道:“那我再教你一次,可不要再犯浑。”

段黎嗯了一声。

她回过心思,认认真真地看着段玉笙的动作,直到他率先松开了手,明显的触觉消失不见,她还有些留恋。

段黎一边慢悠悠地帮着磨墨,一边盯着段玉笙写字。

段玉笙的手指节分明,捏着笔杆子,直长如璞玉,段黎瞅了一眼自己的掌心,上面满是厚茧,摸起来也没有柔软的触觉,而是硬邦邦的,像是刺头,两者分明,她一直觉得段玉笙一双手就该用来捏笔的,而不像她,提刀上阵,粗糙无比。

上一篇: 锦城虽云乐 下一篇: 古代猎户的养家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