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茫茫(115)

作者:浮游飞絮 阅读记录

桥妧枝脚步一顿,突然觉得他比以前还要气人。

猛地转身,少女双颊染上绯红,怒气冲冲瞪他,整个人鲜活的好像是春日里的迎春花。

沈寄时悠悠站定,身影在暗夜中显得有些透明,清俊的脸上满是无奈,出声唤:“卿卿。”

心一下便软了,桥妧枝连忙偏头不去看他,生怕自己多看一眼,就莫名奇妙消了气。

见她不语,沈寄时上前扣住她手腕,俯身抵上她额头,问:“卿卿真生气了?”

少女依旧不说话,甚至在他凑近时主动避开,飞快地眨了眨眼。

沈寄时收敛神色,扣住她后颈,凑近亲她,温声道:“卿卿,我错了。”

双唇相贴,香火气缠绕在四周,他身上依旧带着属于鬼魅的寒凉。

桥妧枝长睫颤动,抓在他袖口的手指轻轻收紧。

“沈寄时。”

她声音很轻,但他还是听到了。

呼吸一顿,沈寄时垂眸看她,眼中满是落寞。

桥妧枝果然心软了,她道:“以后若是有外人在,我喝醉了酒,你要及时将我叫醒,不然我会恼。”

“知道了,下次一定不会再犯。”

顿了顿,他低声道:“我虽年长卿卿两岁,可有些事,还要卿卿教我。”

教他怎么做一个,对桥脉脉而言,完全合格的夫君。

桥妧枝微微勾唇,终于慢下步子,拉着他冰凉的手掌往回走。

垂眸看着两人相牵在一起的手,沈寄时无声扯了扯唇角。

其实桥脉脉真的很好哄,只是年少时的沈寄时太骄傲。他有太多事需要做,总是不经思考,本能地用战场上的方式粗暴地压下他们之间出现的一切争执。

如同桥妧枝一样,年少时的沈寄时也不止一次的听过一句话:沈寄时与桥妧枝并不相配。

最开始,他是从阿娘口中听到的。

“桥家的小姑娘生性稳重又温柔,是个固执的性子,你自小不服管,以后不知道要怎么欺负人家。”

彼时他十分不屑一顾,“我喜欢她又怎么会欺负她,以后只有她欺负我的份。阿娘你别看她表面温柔,实际上生起气来可凶了。”

然后阿娘长眉一挑,拎着他去了演武场,一练就是一整日。

再后来,他是从沈萤口中听到的。

“小桥姐姐整日忧心你的安稳,你却整日东跑西跑不让人省心。”

她摇头,十分不赞同道:“我觉得你应当娶一个像阿娘一样的女将军,小桥姐姐呢,最好嫁给一个才华横溢的书生,就像相国大人那样有才学的最好。”

沈寄时差点气死,如同拎鸡仔一样将沈萤放到树枝上,一边听她害怕得大哭哭一边嘲讽:“没眼光,那些书生有什么好,肩不能提手不能扛,她要是被人欺负了怎么办,书生能为她拼命吗?”

沈萤一边哭一边冷笑:“那你能为小桥姐姐拼命吗?”

“我能!”

他毫不犹豫,长枪一扫,语气桀骜:“我能为桥脉脉拼命。”

说完,也不管还在树上大哭的沈萤,他头也不回地去找桥脉脉,迫切证明他们天下第一配。

哪怕时至今日,他依旧觉得他与桥脉脉天下第一配。

只是,也不是没有产生动摇的时候,仅有的一次动摇,是他刚被她召回,他是鬼而她是人,阴阳两隔时。

但也正如她所言,人鬼殊途,但殊途同归。

昭宁元年六月,动荡了半年之久的大梁终于滚过泥泞踏上了一条还算安稳的道路。

祸乱四方的山匪悉数被剿灭,六县百姓也终于勉强能够填饱肚子,迎来一场长久的安定。

桥夫人终于不再每日出城施粥,桥大人也终于能从政事堂搬回了桥府。

一连数月的操劳,桥大人较之前苍老了许多,两鬓华发染霜,竟显几分老态。

他说起今年的春闱:“都是些年轻的后生,前三甲更是能力出众,做文章虽比不上张渊,可能力不比我年轻时差,假以时日,定然能够撑起大梁的江山。”

他语气带着几分欣喜,几分喟叹:“新帝铁血手腕,年纪轻轻也能镇得住一帮圆滑的老泥鳅,有中兴之能,说不定要不了多久,还能再现大梁盛世。”

“夫人,也不知你我,还能不能看到那一天。”

桥夫人将烩好的汤递给他,“你我看不看的到有什么重要,大梁百姓看得到就好了。”

闻言桥大人便笑了,他点头:“夫人说得对。”

热汤下肚,驱散了多日的疲惫,桥大人突然道:“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我年事已高也该退隐了。夫人,脉脉,你们说临安这个地方如何?”

桥妧枝一怔,脑中突然略过她曾在书中看到的临安。

那似乎是一个与长安很不一样的地方,至于哪里不一样,她未曾去过,也不知道。

桥大人:“我觉得不错,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长安虽好,但我们待得时间已经够久了,不如换个地方看看。”

“夫君。”

桥夫人道:“我觉得临安很好,等你辞官之后,我们便定居去临安吧。”

桥妧枝低头,莫名开始走神。

“脉脉。”

她看向正在出神的桥妧枝,微微抿唇,道:“你去问问沈寄时,愿不愿意随我们去临安。”

桥妧枝呼吸一滞,猛地握紧手中的玉箸,以为自己听错了。

周遭很静,风声刮过耳畔,她大脑一片空白,缓缓抬头。

桥夫人神色不变,仿佛是在说一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情:“以后吃饭时,也将他带过来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