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上朝我吃瓜,女扮男装当名相!(390)
名臣系统虽是辅助,关键时刻,却能成为她最大的倚仗。
林微之回去之后,立刻从系统中兑换出与之对应的药,让人送去上柱国将军府,加上乐奇为她针灸调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琚夫人的病情果然有了明显的好转。
琚致安因为林微之这一举动,完全刷新了对女子认知一事,在大夏学府开设习武堂的时候,他还主动担任习武堂的师傅。
林微之按照现代制度,给大夏学府规定了上课时间是上五休二,一开始都还不习惯,但是,大夏学府已经运行了一个多月了,在里面就读的学子们,已经开始习惯这个模式。
林微之便将其命名而一个周期,一个月便分为了四个周期,琚致安只需要一个周期排一节课,一节课为三刻钟休一刻钟。
虽然都不能理解她这么做的用力,可在里面的学子却深深感觉到这上课周期的好处,不仅仅能过让人学到知识,还能够又充足的时间来消耗。
早上三节课,下午两节课,午时休息一个时辰,琚致安第一次来大夏学府,对林微之这一做法有些不理解。
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他逐渐意识到,这种安排不仅让学子们有更多时间消化和吸收知识,还能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休息和自由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琚致安开始对林微之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教学中也尝试着融入了这种新的模式。
他发现,学子们在这样的安排下,不仅学习更加积极主动,而且身心状态也更加健康。
这一发现,让他感觉十分惊奇,与林微之聊天的时候,他忍不住问道:“林大人,你是怎么想到这一教学方式的,就算是国子监,也没有像这样学习的,学生都是以刻苦为主,可你这休息的时间如此之多,不会觉得时间很浪费吗?”
林微之不答反问:“琚将军在大夏学府教授武艺也将近一个月了,你觉得我的安排是否合理?”
第349章 大夏学府,未来可期
琚致安沉思片刻,回答道:“起初我确实有所怀疑,但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和体验,我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安排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学子们在课堂上更加专注,课后也有了更多时间去练习和思考,这让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林微之听后,点头道:“教育不仅仅是填鸭式的灌输,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
“休息和学习并不矛盾,适当的休息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这正是我所追求的教学理念。”琚致安听后恍然大悟,对林微之的教育理念更加敬佩。
“林大人高见,其教学之法,闻之令人惊叹,实则令人推崇备至,虽非圣贤,我亦能洞察其中所蕴含之伟力,假以时日,若学子们在如此新颖的教学模式中砥砺前行,不仅能汲取知识之精华,更能习得学习之术,铸就独立思考之能力。”
沉默了一会儿,琚致安继续说道,“林大人,若是将这种模式推广到其他学科,甚至是整个教育体系中去,效果是不是会更好?”
林微之回应:“这也是我希望看到的,但是琚将军,教育改革不是你我一句话的事,若是贸然行事,恐怕会适得其反。”
不说别的,就是各个州府的学堂,首先就会站出来反对,每个州府的学堂,都是传统遗留下来的,想要改变何其艰难。
更何况,大夏学府开设时间短,也只在京城运行,想要推广至全国各地,谈何容易,这事只能潜移默化的深入人心。
慢慢地在各地开设大夏学府的分校,等都能够接受这种教育理念了,再做改革也不迟,只不过时间线会拉长很多。
此外,教育改革需要时间,需要从基础做起,逐步培养师资,更新教材,改革考核方式,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
琚致安道:“林大人所言极是,我只是一介粗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了,让林大人看笑话了。”
林微之从容说道:“琚将军过于谦虚了,您对我这种教育理念的认可,实在是出乎我意料,坦诚而言,在大夏学府执教的诸多夫子中,过半数的人认为我的教学模式不足为训。”
林微之这么一说,琚致安但是点头认同,从古至今的教学模式,都是以师承为重,以记忆为本,而林微之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批判性思维,确实与传统教育理念大相径庭。
更何况,她所提学五休二,更会让人觉得实在荒芜时间,与勤学苦练相违背。
琚致安道:“林大人,我虽不懂太多学问,但我知道,任何事物若是一成不变,终将落后,你所倡导的教育改革,虽然艰难,但若能成功,必将为我大夏培养出更多有识之士。”
林微之听后,心中微动,深知在朝堂之上,她的理念常受质疑,而今得琚致安如此支持,实属难得。
她语气凝重地说:“琚将军,你的支持对我而言是无上的鼓舞,我定将竭尽所能,持续推进大夏学府的革新,即使道路坎坷,布满荆棘,我亦要为大夏的未来,为我们的后代,探寻一条光明之路。”
琚致安点头道:“林大人,我愿助你一臂之力。”
“有你的这番话,微之已经感激不尽,大夏学府的建设,离不开琚将军这般通透明理之人。”
大夏学府内为孩童启蒙的夫子,都是受皇命不得不为之。
朝堂上,林微之已经提出过开设夫子考核,能够通过考核者,即可入大夏学府授课,新增七品文散官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