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将军和俏掌印gb(171)

作者:问远 阅读记录

乔昭隐在角落处等待,从外面太阳高照,等到夜幕低垂,寒风四起。

随着夜越来越黑,天气越来越冷,乔昭的眉毛都结了一层淡淡的冰霜。

终于等到那个男人的出来。

这个男人身材有些矮小,在辽西男人中格外明显,让人一眼就能注意到他。仔细看他的脸,就会发现他的额头上有一个拇指大小的疤痕,似乎是被硬物砸出来的。

男人面色有些苦恼,皱着眉头,步履缓慢的走出府堂,似乎是在发神。

陈裘真内心有些苦闷,犹如一团乱麻般,眉宇间是划不开的愁绪。

他从中京回到辽西,已经有六年之久。当初他被吓得肝胆俱裂,头皮发麻。他听到了那些人商量着比灭九族还要恐怖数倍的事情,想要赶快离开,但只觉得两腿发软。

后来他说什么都不愿再留在中京,就算是大好前途也不要了,只期盼着赶快离开。甚至不惜用回家守孝这样违背孝德的谎言,离开了中京。

三年守孝期过,当年他们商讨的事情虽没有发生,但是陈裘真也不愿再回到中京,宁愿呆在他的故乡辽西。

索性他在里面,实在不显眼,就算没回去,也无人在意。

本以为就这样安安稳稳的在辽西过一辈子,奈何汀州也是一个虎狼窝,进来了便没那么容易出去。

陈裘真心事重重,自然也没发现有人跟在他的后面,再加上乔昭隐了呼吸。因此直到他回了家躺在床上,也没发现异常。

乔昭看见里面的人歇了灯,她耐心的等了一会儿。估摸着里面的人已有睡意,便将迷烟悄无声息的渗透进去。

乔昭带的迷烟连头牛都能给迷晕过去,更遑论处在睡眠中的人。

乔昭从窗户处翻了进去,陈裘真的屋子格局一眼就能看到头,没什么奢华的。只是书案上摆满了东西,乔昭潜了过去,小心的翻着他的东西。

还要给他复原,免得引起注意。

也不知道为啥他的书案就这么乱,东西胡乱摆着,七零八碎,乔昭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

眼看着时间缓缓流逝,迷烟的功效也在慢慢变弱,乔昭都找得没脾气了。

直到乔昭在背后书架的最底下,踢到了一个木箱。这木箱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了,乔昭蹲下身,将它轻轻的抽了出来。

木箱上了一把铜锁,将所有的秘密全部锁在里面。看起来里面的东西挺宝贵的,所以才要锁起来。

乔昭微微勾唇一笑,她抬手从袖中取出一根铁丝,然后插在锁洞中。乔昭将耳朵覆在上面,一边转动,一边听里面的声音。

以前乔昭或许对这些旁门左道,不太了解。但是去肃州军营磨砺五年,乔昭已经成为全能乔师傅了。正经的,不正经的,通通学了个遍。

开锁更是不在话下。

随着“咔哒”一声,声音有些清脆利落,与刚才闷闷的金属声不同,对了!

乔昭神色一喜,用力一转,锁梁弹开,锁打开了。

第83章

乔昭缓缓将木匣子打开,里面的东西有很多,七零八碎。不太有逻辑的样子,反正什么都有。

但是他既然用木匣子装起来,还上了锁。足以可见陈裘真对这里面东西的重视程度。

乔昭垂着眼眸,仔细的翻找着。

直到她翻出来一张泛黄的帖子。

通关文牒。

在北齐,在官员要住官驿,皆需要通关文牒。如果陈裘真是从中京回到的辽西,那么他这一路上一定会住官驿。

而通关文牒上,会将执照人的名字,官职,所经过城池的官印,都一一记录在上面。

因此找到了通关文牒,也就能确定陈裘真的身份。

帖子泛黄,看起来已经有一些年头了。乔昭轻轻翻开。

上面写道:

北齐兵部令史陈裘真,以父之逝世,须归家守孝三年。自起于中京,至止于汀州。是年永和十三年十月。

所以陈裘真以前在中京,是兵部的人。因为守孝,回了汀州。

他走的时间如此凑巧,早不走,晚不走。偏偏乔愈年从边塞传急报来的时候,就走了。

陈裘真此人没什么背景,一路从汀州考到了中京,随后入了兵部。在兵部也算不上一个多大的官,只是一个小小的令史。

当然,在中京芝麻大点的官,在别的地方也能压死人。尽管没有像陈裘真所想那般,在中京遇见伯乐,然后一飞冲天,平步青云。

但是能够慢慢努力奋斗,一步一步向上爬,在中京扎根,他也很满足了。

就这般,陈裘真在中京汲汲营营,过了两三年。

乔昭一开始注意此人,是因为她回中京以后。开始排查周承远身边的人,尤其是他的部下,以及门生。

他在北齐这么多年,身居高位,提拔了不少自己人。几乎渗透了北齐朝堂的大半江山。

如果说各大世家,就像是割据一方的豪强。那么太后,周承远一派,就是北齐朝堂暗处的掌权人。

以太后,周承远为中心罗列出来的人物,盘根错节,犹如蛛丝网一般,紧密相连。

如此牢固,没有缺口。

一个小小的陈裘真,只能排在最末端,最不起眼的位置。或许,正因为他只是一个边缘人物,所以没人关注他,自然也没人发现他的异常。

乔昭看着手里的文碟,垂眸沉思。

是什么东西,让他避之如蛇蝎。

现在不是轻举妄动的时候,没到最要紧的关头,不确定这个人会讲全部实话说出来。

辽西的夜,透着一种苍茫的冷寂孤独之感。现在已经到了亥时末,越发的冷。冰冷,从脚下一直蔓延至四肢百骸,乔昭连呼吸都变成白气。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