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点情爱(49)
文东第一次来这种“高级”的地方。显然这是有闲钱的有钱人才玩得起的高级。一家餐厅只有几个包房。他还上网搜了一下这家餐厅,菜品每道菜只有一拇指那么多。
当然也是有闲钱的人才会来这种地方以茶会友。这院子里摆放的所有茶器、陶瓷瓶都是主人家的私人收藏。
主人姓陆。人们把他围了一圈,正在听他讲《茶经》。他笑说自己跟写这本世界上第一本茶学专著的人也算是本家。
有人说可不是这样?你陆董爱茶的这个痴劲儿显然是从根儿上得到的真传。
陆董显然很受用。他开始跟大家讲《茶经》,讲书里的各种金句。
文东听他说的文绉绉的,一度控制不住神游。他几次想走开。
不管怎样,他总算是礼貌地捱到了“讲课”结束。一结束他就拿出手机百度了一下《茶经》,看到它的作者叫陆羽。这便是陆董跟人家是本家的渊源。
这就是他对今天这场茶文化课最大的兴趣了。
“陆伯伯。”安安突然拉他去跟那陆董说话。
“安安啊,今天你自己来的?你妈妈怎么没来?”
“我妈要开会,所以派我来做代表。”安安指着文东说,“我朋友陪我一起来的。文东。我们现在合作做了一个茶品牌。”
“是嘛?有没有带来给我尝尝?”
“带了的。”安安示意帮她保存礼盒的服务员拿过🌹来。
陆董拿起来一看,“哟,这么丰富的中国元素。很好很好。”
“我设计的。”安安得意地说。
“你呀从小脑子里就有这种天马行空的想法。我早知道你是搞艺术的料。”
“哎呀陆伯伯你就先别夸我了,你先看看我们的茶吧。”
文东帮着打开礼盒。
“绿茶,红茶,白茶。”陆董冲安安笑,“哪有你们这么卖茶的?你最起码在前面加个地名,或者后面加个原料。”
“就是没人这么卖我们才这么卖的,这就是我们的特色。”
文东补充说:“是这样的陆董,我们是考虑有很多人喝茶只爱从口味上去选择,像绿茶清爽,红茶醇厚,白茶清淡。这些人对产地或者原料不会很在意。我们的目标客户群就是这样的人。毕竟如果按照常规的卖法来说,我们不一定能抢的过那些已经占领了市场份额的品牌。”
陆董看了他一眼,“那行,咱们就尝尝你们的茶怎么样吧。”
随后过来一位穿着旗袍的年轻女士。她按陆董的指示泡的是白茶。
陆董介绍说这是很厉害的茶艺师,有五年的从业经历之类的。
文东看她脸上带着一种很恬静的微笑,手腕一提,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把水冲到茶壶里。然后大家就等着茶杯泡开。
陆董对大家说:“冲茶也是艺术啊。”
大家说是啊,这是我们从古代就传下来的茶文化,该学会欣赏。
于是这个说自己买了一套什么样的景德镇茶具,那个说自己学了什么新的泡茶方法。
文东听他们讲话心里想,上流社会果然有腔调。像他喝茶就用个玻璃杯。他爸爸妈妈也是。往上数,他爷爷是用茶缸喝的。不管用的是什么,他们家都是捻点儿茶叶往杯子里一放,水一倒,等着喝就行了。
他不禁认真看了两眼那位小郑的操作。想着学会了回家给自己爸妈露一手。
但想着想着他又觉得不对。他爸一定会骂他:“你瞎磨蹭啥?要渴死你爹?”
茶泡好,有人伺候着上了几只盖碗,每个盖碗下都有托。茶艺师优雅的把茶倒到几只碗里。然后,她给每只碗盖上了盖子。一旁的人把茶送到客人手里。
文东一手端着茶托,一手拿着茶盖,嘴里学陆董轻轻吹着热气,就那一刻,他顿时有种回到古代做大户人家少爷的感觉。
讲究。真讲究。
“这茶还真的不错。”陆董点评,“清净淡雅,又有种药香。这样吧小安,你这个礼盒卖给我十份,我送给我几位茶友品品。”
安安开心地叫:“真的吗陆伯伯?”
“真的,我还能骗你?”他转过头对他的朋友说,“八度生鲜安总的女儿。我从小看着长大的,现在创业了我可不得支持一下吗?”
有人附和,“重要的是这茶好,我也给我朋友带两盒回去。”
陆董问文东,“你们这礼盒卖多少钱?”
文东回:“1980。”
陆董说:“你们刚开始做确实还有上升空间。回头我给你们介绍我另一个做茶的朋友,他家的茶几万一斤的都有。就这忠实客户可多了。我也是买他家茶跟他成为朋友的。”
安安说:“是不是正山家的?”
“咦?安安你懂我。”
“你送过我妈妈它家的茶。”
陆董很高兴,“那都是两年前的事了,想不到安安你还记得。”
安安说:“我妈也记得呢。她老提起来。呐说好了啊陆伯伯,你要介绍陈正山给我们认识的。”
陆董笑笑,“说好了。”
回去的路上,两个人都很开心。安安开着自己的跑车载着文东。
文东想着陈正山他是知道的,他创的茶品牌最贵卖到了十万一斤。或许他可以向他请教请教。或许他也能做到像他那样。
或许呢。
“你还说不想做白茶,怎么样,那些会喝茶的人首选的都会是白茶。”安安说。
“还真是。”
文东想她是有钱人,果然比他懂有钱人。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大量投入生产了?”安安说,“我觉得我们会卖得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