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妻阿婵(128)
他双臂将她圈在怀中,与她对视了片刻,灼热的视线贪婪地描摹过她的眉眼,最后落在了她轻启的唇上,垂下头却被她微微侧头避开。
“有人……有人还在看呢。”她贴在他耳边低声喃喃道。
他轻笑一声,一夹马腹,朝着官道旁的一条荒草丛生的小径策马而去。
玉婵侧身坐于马上,两只手紧紧抓着他的腰身,心如擂鼓,暗自将酡红一片的面颊深深埋进他的胸口。
到了林中,他便索性松了缰绳任由落雪信步而去,一手揽住她的腰身,一手轻抚过她染着红晕的面颊,长指落在她光洁的后颈上,垂下头与她唇齿相贴。
两个人紧紧依偎,难舍难分。
“阿婵,这些日子我没有一刻不在想着你,你可感受到了吗?”
他一边缠吻她那灵巧的丁香小舌,一面拉着她的手去感受他身上的炽热。
她红着脸气喘吁吁地回应着他。
早春的风拂过丛林梢头,鸟雀振翅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斑驳的日光穿过枝叶洒在生满不知名的小花的草地上,那马却也只是垂着头安静啃食着林间沾了晨露的青草。
良久他才放开了她,她双颊酡红,气喘微微,身上裹着他的外衫,柔顺地倚靠在他的怀中。
他艰难地将视线从她那印着斑斑点点红痕的雪白玉颈上挪开,抬手替她理了理凌乱的衣襟,静静揽着她的腰肢,似还未从方才那激烈的情潮中回过神来。
片刻后,他牵着她的手来到林中的一片湖边。
晨曦静静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那湖水清澈见底,可以清楚地看到轻轻浮动的水草和空若无依的游鱼。
落雪迈动着修长矫健的身姿缓缓迈入湖中,垂下它纤长的脖颈在湖中啜饮。
两道如胶似漆的身影在湖面涟漪中轻轻荡开。
他将她整个人圈在怀中,再一起倒向身后的草甸,在她的惊呼声中抱着她在松软的草甸上滚了几圈,在她捏起拳头捶打他的胸口时笑声朗朗地握住她的小手放在自己胸口的位置。
在那个地方,衣衫之下有一颗炽热的心正在激烈跳动,为她而动。
她眼眶湿润,轻轻将脸贴向他的胸膛。
他没有刨根问底问她为何会到陵州来,只半闭着眼静静听她述说这些日子遇到的人和事。
“这些日子,我从老军医那里学到了许多应急之法。我在伤兵营里遇到的那个小兵,他不过十六岁……
她一边说着,一边含笑注视着落雪印在湖面的身影,直到耳畔传来他均匀的呼吸声。
他长睫低垂着将头靠在了她的发顶,身体维持着原来的姿势,人却是彻底睡着了。
她微微仰头注视着他眼底的乌青,这个傻瓜,为了见她不知赶了多久的路,她笑了笑,伸手点了点他鼻梁上的那颗小痣……
直到一声突兀的鹰啸声彻底打破眼前的宁静。
第72章 故人相见
魏襄猛地睁开眼,抬头看了一眼远处城池上空掠过的一道黑影,神色倏而绷紧。
“出什么事了吗?”她轻声问道。
魏襄轻轻捏了捏她的手指,起身对着湖面打了个呼哨,唤回落雪,双手揽住她的腰肢将她抱回马背上,朝她笑了笑道:“没事,只是有位故人来了,须得回去一趟。”
玉婵朝他点点头,强压下心底那隐隐的不安,目光注视着他转身走到湖畔,弯腰掬起一捧清水沃面。
早春的湖水还有些凉,冰凉的湖水洗过面颊叫人彻底清醒了过来。
他翻身上马,坐回她身后,伸手握住缰绳策马回到了城中。
在陵州城中,魏襄不出意料地见到了太子萧胤。
萧胤此行是奉命而来。
一则雍王之乱持续了数月之久,民生凋敝,朝廷也须犒赏三军,安抚百姓以彰显圣君仁德;二则皇帝早就迫不及待想要当面审问雍王,他人坐镇京中不得抽身,特派太子亲自前来押送雍王父子回京受审。
陵州相邻几个州县的官员听说太子奉旨前来的消息都立刻严阵以待,等着迎接太子大驾。
谁知这位太子殿下却偏偏一反常态,抛下大队人马,只带上几个近身护卫乔装改扮成普通商旅模样,一路行来混在商贾百姓之中,也算是看清了那些官员极力掩盖的民生疾苦。
太子一行人来到陵州后既没有急着见魏准、魏钦父子宣读皇帝封赏,也没有立刻去审已沦为阶下囚的雍王父子,而是立刻传讯魏襄,叫他知晓了自己的行踪。
为了掩人耳目,萧胤特地选了道旁一座不起眼的小酒楼与魏襄碰面。
魏襄离京将近一年之久,萧胤便有一年多的时日不曾见他。
兄弟二人甫一相见,萧胤诧异于他这一年间身上发生的难以忽视的变化,忍不住仔细打量着他。
魏襄见了太子也是纳头便拜,只是他人还没拜下去便被萧胤伸手给扶了起来。
兄弟二人把臂相顾都忍不住大笑出声。
先是魏襄朗声唤了一声:“兄长!”
萧胤微微颔首,忍不住伸手捏了捏他的臂,眼中流露出由衷的赞赏之色。
“好小子,大半年不见,瞧着倒比从前结实不少,性子也沉稳了许多。不错,整个人瞧着越发英姿勃发了,等回到京中又不知要惹得多少闺秀泪湿罗帕。”
魏襄有些赧然地抬手摸了摸后脑勺,正想说些什么忽见他抽回手,背过身去,摸出帕子掩着唇重重咳嗽起来。
魏襄忍不住深深皱眉,忙亲自斟了一盏热茶递过去。
“兄长既然身子不适,就该好生留在京中休养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