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吾妻阿婵(13)

作者: 一枝春茶 阅读记录

玉婵过去一瞧,原来孙老夫人体丰怯热,在轿里闷得太久中了暑。

只是她年事已高,若不及时散热解暑也是十分危险。

玉婵忙喂她服了一枚解暑丸,再命人将她抬到阴凉处,敞开身上衣裳,布巾浸了水,仔细为她擦拭手脚脖子。

一番忙碌下来,一刻钟后孙老夫人终于醒了过来。

仆妇们大喜,对着玉婵又是一顿千恩万谢。

那时玉婵为了在外行走方便,都是做少年郎装扮,并且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并未告诉孙家人她的真实身份。

好巧不巧,半年后,她在街上行医又被孙老夫人撞上了。

这一回孙老夫人说什么都不肯放她走,非要拉她家去引荐给家里人。

无奈之下,玉婵只得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了她。

孙老夫人听后也是愣了好半晌,不明白怎么转眼间救命恩人就变“仇人”了。

“难怪我回城后到处打听也遍寻你不着,原来是邹家的姑娘。”

玉婵无奈笑笑:“请您千万别将我行医的事儿告诉别人才好。”

谁承想孙老夫人这头才一口答应了,回头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自家儿子。

“原本,我是想让她来咱们家益元堂,再由你好生栽培,将来必成大器。谁承想,这下是彻底没戏了。”

谁知孙掌柜听罢也不由嗟叹。

“说起来当年邹家同咱们家的恩怨本就是一场误会,我爹临终前也说过,这事儿不怨邹文廷,要怨就怨咱们技不如人。只是这么多年这样是是非非地传下去,咱们两家倒真不好往来了。”

孙老夫人听罢也忍不住点头:“就是这么个理儿。唉,总之这回是咱们孙家欠了他们邹家一份天大的人情,你可要记住啰。哪怕我老婆子将来归了西,也要记着还。”

孙掌柜连连点头,又劝母亲勿要多想。

孙老夫人想到玉婵那模样、秉性,总觉着没把人弄进自家门儿,有些不甘心。

于是又打起了自己几个孙儿的主意:“他们邹家不是没儿子吗?要不你同你媳妇商量一下,看是将小二还是小五但凡人家看得上,给人家做上门女婿也好。”

孙掌柜一听还真有些动心,当即派人出去打听,结果令他失望的是邹家早就跟沈家定了亲,定的正是他们属意的这位二姑娘。

这下孙掌柜算是彻底没辙了,许是这越求之不得的东西越向往。

两年多来他一直等着报恩,等到今日可算是让他给等着了。

“这样吧,这几间铺子就当是我们孙家替你们看着,回头等你爹养好了,或是你回心转意了随时找我。”

孙家一家从上到下都是敞亮人,自来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想到这些日子吃过的闭门羹,玉婵对孙家的这份情更是感激。

她垂头掖了掖眼角,抬眸时又恢复了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孙伯伯,比起这个,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我要拜托您。”

第7章 义诊施药

济世堂由益元堂孙家接手,邹家在春柳巷的旧宅子也典卖给了一位外地来的客商。

接下来便是铺上账目的结算和家中仆妇家人们的安置。

无论是济世堂的几位老大夫还是家中的嬷嬷管事,大多是跟了邹家大半辈子的老人。

为了将这些人妥善安置,玉婵同母亲商议后决定将他们的身契送还给他们,并且根据他们在邹家的年限给出一笔相应的安置费。

刘管事自少时便跟了邹家老太爷做事,如今已年过六旬,早就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

他的儿女早已各自嫁娶,此前也几次三番前来想要接他回家中含饴弄孙、安享晚年。

可都无一例外被他拒绝了,给出的理由是:“我哪里就老到动不了了,需要仰仗你们活着。”

两个儿子拿他没法,索性见他在济世堂精气神都好得无可挑剔,便也由他去了。

这一回,邹家出事,为了劝说刘管事回家同子女们团聚,玉婵也是费了好一通口舌。

再来便是银杏、连翘两个,他们自幼便同邹家姐妹吃穿都在一处,名为主仆,却情同姐妹。

连翘的母亲原是邹夫人的陪房,她的父母兄弟俱在府中,这些年家中也小有薄产,再加上邹夫人给了他们一笔不菲的安置费。

且她素来性子稳妥,人又能干,等回头再相看一户好人家,下半辈子应当不成问题。

相比之下,银杏则显得有些孤苦无依。

她是夔州发大水那年邹夫人救回来的孤女,自幼便没了亲人,一直把邹家当成自己的家,将几位姑娘当成自己的亲人。

且她如今年纪尚小,还不到说亲的时候。

玉婵左思右想只得将她托付给了孙家老夫人,孙家家境优渥,孙老夫人慈和仁善,必是不会亏待了她。

只她二人听罢姑娘对他们的安排,又是感激又是难过。

一齐跪在玉婵身前声泪俱下地恳求道:“姑娘,求求你别撵我们走。姑娘去哪儿我们便去哪儿。”

玉婵忙将她二人从地上扶起来。

“快别这样,非是我狠心,不想带着你们。只是以家里现在的处境,朝不保夕……”

言罢又从妆奁里取出两只小匣子。

“这里头不过是几件不起眼的钗环首饰,咱们姊妹一场,便当作是我给你们的添妆了。”

她二人更是说什么都不肯要。

连翘捏着帕子含着泪道:“姑娘不带着我们,我们也懂姑娘的难处。只是以邹家现在的处境,我们再要姑娘的东西岂不是连猪狗不如?”

上一篇: 古代猎户的养家日常 下一篇: 偏偏折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