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上交了沙雕穿书系统(298)

作者: 三傻二疯 阅读记录

在长久的厮杀搏斗之后,地面已经在火光与吼叫声中乱成了一锅沸粥,这样拼死砍杀血腥四溅的一团乱局里,当然不会有人在意空中一闪而过的那点异样;至于身边的同伴或敌人忽然一声不吭的倒地暴毙,那更是战场中寻常之事,丝毫不足留意。

——当然,如果他们愿意在百忙之中稍微低头看一看这些尸体的死相,大概就不会这么从容了。

无论如何,借着夜色与混乱的掩护,无人机的定点狙杀都相当隐蔽且成功,即使有极少部分幸运儿能见识到目标被当空爆头的奇景,他们的狂呼乱叫与涕泪横飞也只会被当作交战中常见的疯吼——甚至于干脆被低空无人机搭载的声波感应装置捕捉到关键词,而有幸领到了下一发子弹。

数十分钟的定点狙杀之后,尽管城中混乱依旧,但厮杀战斗的血腥烈度却显著降低了——在AI的精准识别下,战场上最嗜杀酷虐的暴徒已经基本被清洗完毕,剩下的只不过是挥舞着武器却心存畏惧的普通家丁而已。按向亮所讲述的现代化反恐理论,在骚乱中造成最大破坏的往往只是占人群百分之一的极端暴徒,排除掉这些占据主导地位的战场卷王之后,剩下的多半只能算被裹挟的无知愚民,很容易就能传檄而定。

随着定点狙杀的逐步推进,城中大部分区域的局势都逐渐得到了控制,从高强度厮杀渐渐转为了持械斗殴的模式——大部分家丁也只不过是混一口饭吃的打工人,当然不会卷得这么真心实意。

半个多小时的急速横扫之后,散落在城市街巷的高危分子逐渐被清理完毕,只剩下隐匿于深宅大院,负责幕后操控乱兵,指挥劫掠杀戮的几个高价值目标。被落后的建筑技术局限,古代宅院在空间上颇为狭小拥挤,实在不适合无人机潜入。于是,在人工智能综合判断后,最终选择了呼叫部署在高空的远程轰炸火力。

寅正一刻,第一批地对空近程□□从空中盘旋射出,摇曳焰火闪耀明亮,仿佛笔直坠落的流星。只是□□的燃料中含有大量的磷,灼烧后的焰色反应呈现出极为诡异的惨绿颜色,难免会让有幸瞥见的乱兵们惊惧不安,乃至狂呼失措。

不过,这种狂呼声迅速就消弭了——当惨碧色的流星坠下之后,落点处立刻便腾起了一团蓬松而摇曳的火焰,耀眼辉光灼灼舞动,足足有十数米来高。还未等乱兵们有所反应,紧接着便是震动大地的巨响,以及狂飙巨浪一样,势不可挡的气流。

为了保证近距离的杀伤,火/箭/弹中基本装填的是高爆型的新型炸\\药,在威力上猛烈到超乎想象。数十发□□倾泻而下之后,从爆心膨胀开的冲击波在数秒内横扫一切,方圆百米之内的活人几乎立刻就被掀翻在地,脆弱的内脏血管在气流冲击下逐一爆裂,大量鲜血无处可去,终于尽数从口鼻中喷涌而出。站得稍远的人倒是幸免于难,但随气流而来的高热狂风迅速将这些呆若木鸡的货色席卷在内,而后轻松点燃了他们的须发与衣服,乃至于将肌肤都灼烧得块块脱落。剧痛之下人体本能的呼号奔走,几乎成了一个滚动狂奔的火炬。

爆鸣与惨叫在极短的时间内炸开,即使相距甚远的宫城也能听得清清楚楚。被惊动得大臣们再也顾不得礼数,纷纷涌在窗边眺望远处。眼见天际流星如雨坠落,又见远处火光升腾,群臣惊恐震撼,刹那间竟然结结巴巴,大失常态,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不过官场风波险恶,殿中毕竟还是有几位稍有胆气的角色,即使亲眼目睹如此诡异乱象,居然也能在震动之余有所反应,抖着嗓子进谏:

“至——至尊,天象有异,是否要召太史博士……”

饶是心中同样惊异,齐王听到这话仍旧有些无语。他大致已经猜到了这些流星是谁的手笔,当然不会让那群看天相的博士来插手。只是淡淡回了一句:“外面兵荒马乱的,怎么能随意召见外臣?先令人记录在案吧。”

殿中众臣面面相觑,默然许久之后,才有人战战兢兢,小心进谏:“事出突然,怪相频仍,变故实在不能预计,至尊是否暂且移驾……”

这惨绿色的怪火离宫城也就一两里地,着实是叫人心惊胆寒,哪里还能慢条斯理写什么天文记录?趁着局势还能控制,那当然应该走为上计——至少先到城外再说吧?

齐王抬眼一扫,果然见群臣面上大有赞同之色,只要自己稍一松口,估计立即就能借坡下驴,移驾郊外避开所有风波。但心腹传来的衡阳王口信却说得清清楚楚,是要他静守城中,坐观变故……齐王仅仅稍一犹豫,便做出了抉择:

“宫外局势未定,实在不宜轻举妄动。再者,子不语怪力乱神,朝廷为政无阙,又何惧妖氛异相呢?”

为首的重臣大觉愕然,一时间竟难以接口。以诸位公卿的才智,当然知道至尊是在引用太史公书中伊陟劝谏帝太戊的名言,所谓“妖不胜德,帝之政其有阙与?帝其修德。”——妖邪又怎能胜过天理呢?只要修持道德施行良政,自然能够胜过妖邪。

这句话冠冕堂皇,实在不好反驳。但此种高调说说也便罢了,现下殿中大臣反躬自省,却自觉实在没有能胜过邪物的盛德;因此绞尽脑汁,想劝至尊抛下这虚无缥缈的颜面,赶紧调拨禁军,动身出逃——现下城内乱作一团,没有强兵掩护,大人们谁也不敢出宫门一步。

但在此犹豫暧昧之时,至尊却折身返回,径直坐回了宝座上。他极目眺望远方的火光,再也没有说第二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