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女学堂(747)
他们算过,如果在金麦城养孩子,最少也得花去他们所有钱的三分之一。
如果是这样,养一个还养得起,养两个就非常费神,两三个就不用吃饭了。
虽然金麦城对于养三个小孩的合理家庭,一些补助,但是这些补助都要看你养小孩的方式是不是符合金麦城的模式。
有很多人毕竟不喜欢养小孩,还要金麦城的官方人员来关注。
也最可怕的是,如果你养小孩最后不符合金麦城的要求,金麦城不愿付这笔钱,小孩又不能送回女人的肚子。
生了就生了,就得养,就得照顾,如果想要依照金麦城的方式来照顾的话就没有钱吃饭,除非搬离金麦城。
金麦城模式现在成为大汉非常关注的焦点,很多人都在观察金麦城的模式,这么不同于大汉的方法。
最后究竟会走到什么地步,不过他们发现,金麦城模式让金麦城的人越来越有钱。
而更多的人受到吸引,回到金麦城去,但是因为他们没有金麦城的基本素质,往往需要费力的追求。
对于新到金麦城的人,他们一享受到金麦城的公共服务,就再也不想要离开金麦城,就算他们过的日子比金麦城人还差了一点,但是他们在金麦城发觉到一点,只要他们努力,就可以提升生活的品质。
这种努力不只是在赚钱方面,还必须在他们的读书识字方面。
但是只要努力就可以提升,在大汉很多时候都办不到。
只要他们读书时是达标,得到金麦城的认定,就有机会成为金麦城民享受金麦城的更多服务。
不是金麦城认证合格的人,虽然可以住在金麦城,但是不能够在金麦城租房子,只能住在客栈里面。
甚至他们在金麦城都不能购买房子,即使买了房子,在一定的时间里,里面没有得到认可,他们的房子还会强迫卖出,这个时间不会太短,至少给你一年的时间。
多富豪宁愿买了房子再努力的尽到金麦城的补习班去补习,达到金麦城认可标准,因为在金麦城的房子,拥有大汉所没有的方便措施,只要跟大汉其他地方比较,就能够理解在金麦城的小房子拥有多么方便的生活技能可以减少很多,需要人家服侍的地方,也就是说不需要花这么多的钱了。
有钱人其实也会算账,知道怎么样让自己过得更舒服而这些人如果不用服侍他们,就可以让他们去种田,比他们多赚一点钱。
而且他们发现以前在大汉,想要享受生活,就必须养个厨师,虽然厨师也不需要很多钱,但是好的厨师需要代代相传,才能够累积足够的菜谱,甚至很多菜谱在传宗接代的时候甚至会遗失。
不管是什么样样的菜谱,他们发觉他们的私房菜,跟金麦城小吃街的菜比起来,真的是有点落差。
要知道大量自由的产业,只有金麦城有,所以只有金麦城那有吵架等食谱。
不许长安的女学堂,还有中央水塔区也有,但是对大部分的人来说那太远了,而且长安不是谁都能够过去的。
相对起来,来到金麦城容易多了,因为皇帝针对金麦城的自由通行令到现在还是有效的。
以人口如果要到长安城,有非常多的关卡,可是想要往金麦城却是自由。
这也导致金麦城附近的人口大量的流失,很多人都纷纷的上书给长安,那边希望长皇帝能够撤回这个命令。
皇帝并没有撤回这个命令,而是纷纷要求这个地方,想办法把野人抓回来,并且把失去人口的土地耕种起来,而失去人口的土地,一般土地都不是抛荒,而是卖掉往往能够买得起土地的都是大地主。
而这些大地主很多是商人,没有错,但是最可怕的事很多都是皇亲国戚,还有朝廷官员。
导致于这些县州的税收大量减少。
可是这些人也是最需要劳力的人,而劳力却大量的以往金麦城,导致于他们劳力不足,劳力不足的时候,如果还想要雇佣佃农,就只能给予更高的福利。
要不然只有买奴隶回来耕种了,但是买奴隶就要承担它对官府的税收。
但不用出人,但是要出钱,对于有钱人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金麦城倒是会去搜寻,是不是有失据家长照顾的孩子,而把这些孩子买回来加以教育训练之后,放归他们自由,至于买他们的身价金,就让他们工作之后慢慢归还,当然他们受的教育也是需要出一点钱,但是因为可以分期付款,所以并不会构成他们太大的负担。
这种事情,现在金麦城形成一种循环,这也是金麦城,年轻人涌入的通道。
很多人就算不是孤儿,也想要把儿子卖给金麦城,由金麦城来把他们抚养长大,在抚养长大的时候,还会给他们足额的教育,这是他们做不到的而金麦城却可能做到。
透过买卖的行为,他们就可以转移户籍,成为金麦城的人民。
对他们来说,这是个大福利,也算是钻金麦城的漏洞了。
不过金麦城的管理人员却不是很在意。
因为这笔钱原本就是公主交代他们操作的。
把更多的孩子训练成有用的人才,金麦城才能够有足够适用的人才来发展,想要发展出更高程度的城市,没有高级人才是不行的。
这些管理人员也发现有些工作,普通人根本没有办法做。
他们自己也在奋力的读书之中,要不然他们会逐渐被金麦城淘汰掉。
金麦城就是一个不断成长的城市,其实生活在里面的人还是很有压力的,不过他们在压力的情况之下,还是能够体会到金麦城带给他们幸福的感觉,因为在金麦城,他们有大汉,别的地方没有的公平与自由。
朝廷官员所需要的劳动力,金麦城根本就是专业人员来取代这些人,不但工作更有效率,而钱是由金麦城给,除了财产在一定标准以上的人家都不用负担这笔钱。
第七六〇章 继续南下
在钱汝君眼里,像金麦城这么大的地方,住个几千万人都没有问题。
几千万人,可就等于这个时候的大汉人口。
虽然没有办法把青菜水果运来,但是把可以长久放置的粮食运来没有问题。
钱汝君现在除了积极发展轨道交通以外,最积极开发的就是水运交通。
轨道交通和水运交通,才是搬运粮食的利器。
把整个大汉的人口都聚集起来,大概也就这几千万人。
在后世,一个城市就能够把所有的人容纳起来。
但是现在没有办法盖高楼,如果盖高楼,全部会变成危楼。
这个时代的钢筋水泥远远达不到合格的标准。
盖个三四层楼就已经是超高的,即使是长安女学堂现在盖的楼层比较高,也不过是六七层,这六七层已经是把金麦城打铁做出来的最好,钢铁都用进去了,可以说是消耗了几年的产量。
如果仅整个金麦城都要用这种钢铁,以现在的打铁能力远远达不到。而且这个时候的打铁铁的成本可是等于后世的一辆汽车,对后世的人,汽车也是很贵的。
所以现在有锅子的人也会想办法要修修补补,到现在,金麦城出现修补锅子的人,都是属于高新科技的人才,不像后世补锅子的人已经退流行了,逐渐消失在历史的潮流里。
当然这里所包括的人口并不包含野人,野人可没有计算在大汉的常住人口里面,也就是说在历史上根本没有记录,其实在这个年代是真正纳入统治的人,大概只有住在外面的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的人躲在山野里面,不想让别人寻找到他们,并不是没有跟外面沟通,只不过他们的沟通很少,并且会躲避官方,只跟住在乡野间的人,交易往来。
其实他们需要兑换的产品大致上就是盐巴,还有一些铁类。
至于其他的东西,生活在山野里面的人,很多都能透过自己的手工制造,当然,如果是外面作坊生产的东西会比较精巧,他们如果有可能的话,也想要兑换几个回去,在山野里面的生活,说不上高端富贵,但是想要吃饱却没有问题,比较大的危险是山野里的猛兽很多,他们生产的作物很多都会被山野里的猛兽吃掉,但是他们也有机会捕捉到山里的野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