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富贵之农家贵女(385)
等大家看过了这些规定后,忍不住问出最关心的问题,“今天就可以开始看书了吗?”
云夕点点头,说道:“下午正式开始。每日开放时间是从辰时到酉时。”
第一批的志愿者,也是当初来抄书的其中五人。志愿者的另一项好处便是杜家提供三餐。
大家参观了一回这图书馆,听到中午过后,开始正式对外展出,心中都不由期待了起来。
看着他们一个个脸上难以掩盖的期待和喜悦,云夕便知道,她今天这一出还是很成功的。
……
随着这图书馆的展开,云夕原本就十分响亮的名声更上一层楼。
黄金屋更是从凤凰县传到了楚州各个地方,迟早也会传入其他州城,甚至是京城之中。
每个读书人说起这件事,都赞叹不已,为她的大方,为她的聪慧,为她的善良。
虽然也有一些人有些眼红,可是云夕有身份地位,现在在大家这边的名声又好到不行。若是有谁敢露出点对她的不赞同,那绝对是要被喷死的节奏。要知道文人的嘴,刻薄起来可是能够入木三分的。
也有人想要学这一招,可是他们没有印刷坊,也不像云夕这样,能为了这件事,拉下脸去到处借书。更何况,就算他们做了,也没法比云夕更加周全。做的没云夕好,反而会被拿来做对比,想要做得更好,又不知道得花多少的银子,所以最后也只能放弃了。
至少在楚州这块,目前还没有什么人打这个主意。
不少知道图书馆存在的其他县城的人,也都赶了过来借书。有功名的人,云夕同样发送木牌。对于阳河村的村民们,云夕也不曾忘记他们的存在。村里那些读书的孩子,无论男女,不管有没有功名,她都发放了借书的木牌。
至于志愿者,报名的人还真不少,完全可以排队到明年,所以云夕并不怎么担心。不过对于志愿者,她最先看得是人品。
在这众口皆赞的氛围之中,杜家也欢欢喜喜地准备过年。
------题外话------
每年双十一都觉得自己好穷!
回京啦,成亲时间该定啦
☆、第一百三十六章 龌蹉算计,不喜
“云夕啊,这礼物真的是给我的吗?”姨婆李于氏忍不住问道,语气有些不可置信。
云夕忍俊不禁,“自然是给你的。外婆她给每个人的礼物,都分得好好的呢。姨婆你当年还未出嫁的时候,对我娘十分照顾,外婆她也是知道的,所以才想着送些谢礼。”事实上,所有人中,她所得到的是最多的。李于氏当年嫁妆不少。她和离的时候,她那婆婆待她比儿子还要更加亲热,又深觉得儿子对不起她,私下还贴补了她不少。加上她这些年的进益……她名下的财产,甚至不比于家的家产少。
只是于家人显然是不知道的,不然她那不省心又爱算计的弟媳,肯定会打上她财产的主意。
于老夫人的女儿于青然去世,她在世上最惦记的便是云夕这个亲外孙女,所以这次便以送年礼的名义,送了不少东西过来。云夕收到的不仅有一千亩田地的地契,还有一套金头面、银头面、珍珠头面、红宝石头面。这些加起来最少价值两万两。
所有人中,云夕收的礼最重,大家也都可以理解。
至于杜家其他人也都收到了礼物,云瑶和云霞都是一套银首饰头面。杜一福夫妻收到的则是几百亩的田地。因为李于氏当年颇为照顾于青然的缘故,于老夫人也送给了李于氏一千两的银子,外加一盒的首饰。
李于氏哪里见过一千两银子,还有那塞得满满当当的金钗银钗,这才急忙跑来找云夕。
李于氏叹气道:“我还是觉得太贵重了。”
云夕笑了笑,“外婆东西都送出来了,自然没有收回去的道理。”她顿了顿,说道:“再说了,等将来朵朵出嫁,你肯定也得给她置办一份嫁妆的,这些也都需要银子的。”
李于氏想想也是如此,云夕收留她们祖孙两她已经很感激了,哪里还会奢想着让云夕出嫁妆。最多也就是添妆的时候送份体面的礼罢了。
一千两银子和这首饰,全给朵朵当嫁妆的话也已经够了。毕竟李于氏也没指望孙女得嫁入那种大富大贵的人家。
李于氏被云夕那么一劝说,开开心心地收下这礼物。
然后等她出房门,恰好遇到了带着两个孙子过来祠堂祭祖的杜张氏。
李于氏与杜张氏可谓是相互看不顺眼。李于氏在知道杜张氏当初对于青然不好,还曾想着将云夕给送去尼姑庵后,时常将杜张氏背地骂了好几句。至于杜张氏,那纯粹就是羡慕嫉妒恨啊,嫉妒李于氏能够住在大房这边,而且云夕还待她那么好。
相比较来说,待她这个奶奶却是不冷不热的。
杜张氏皮笑肉不笑道:“都要过年了,你都不用回家啊。”
意思就是,李于氏怎么还赖在这里不走啊?
李于氏扶了扶头上的钗子,小小地反将一军,“云夕让我们先住着,说我们两个弱女子在那边,她也不放心。”
杜张氏气得直咬牙,若不是那洪氏,她现在还是云夕嫡亲的奶奶呢。特别是在知道云夕成为了县主,将来还会是国公夫人后,杜张氏的肠子都要悔青了。
就算云夕再出息,那也和她没有关系了。让她唯一安慰的是,这一年来,大房和她的关系缓和了许多,她现在住在大房在阳河村盖的那大宅子里,每个月一福还给她二两银子的开销,平时也时常送些米粮和肉,她的日子在村里也是首屈一指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