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花开富贵之农家贵女(392)

作者: 月亮喵 阅读记录

想到这里,云夕忍不住觉得,她是不是该另外再弄一个情报部分,专门负责收集江湖这块的消息。

相比较其他人而言,沈欢的待遇比那五个大汉要好很多。那五个大汉,被直接捆绑住,塞在马车里,那马车里还放着一些货物,加上五个人,狭窄到不行。

沈欢则是手臂被绳索捆着,坐在马车外,他抱怨道:“我真的和他们不是一伙的,你放了我吧。”

云夕听到他对话后,冷冷道:“等我们调查清楚后,自然是会放了你。”

沈欢也担心会惹怒他们,接下来倒是安安分分的。

等晚上回到家后,云夕直接将沈欢和那五个人交给了赖三。汪雨桐则先住在她们家,云夕依旧让银丹照顾着她。

杜周氏见她去一趟州府捡回一个姑娘,很是惊讶。

云夕不想让他们担心,只是避轻就重道:“她只是在咱们家里住上几天而已。”

杜周氏也只当是她和云瑶新认识的朋友,待汪雨桐倒是十分亲热。

汪雨桐私下还一脸羡慕地对云瑶说:“真羡慕你,你娘对你可真好呢。”

云瑶笑嘻嘻:“咦,你娘对你不好吗?”不然没事羡慕她娘做什么。

汪雨桐被云瑶这直接了当的问话给弄懵了,她怎么回答都不好,若是说不好吧,那她这个在外头说亲娘坏话的人,给人的印象也不好起来。若是说好的话,又如何凸显自己的可怜。

她最后只能咬了咬下唇,说道:“我娘对我自然是好的。”

“那不就得了。”

云夕在不远处看到这一幕,差点喷笑出声。云瑶这丫头,还真有些急智呢,时常梗得汪雨桐有苦难说。而在这过程之中,汪雨桐的本性似乎也逐渐暴露了一些。

原本云夕还想着要如何打听汪雨桐的身份,结果等一见宫里来的两个嬷嬷,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张嬷嬷看见汪雨桐,脸上闪过一丝的惊讶,“这不是汪家小姐吗?怎么从京城跑来凤凰县了?”

云夕扬了扬眉,正待说什么,汪雨桐连忙向她投来恳求的眼神。在两位不怒自威的嬷嬷面前,她行事都显得规矩许多,说道:“我随姑姑来楚州玩耍,同云夕姐姐一见如故,所以才来杜家玩几天。没想到两位嬷嬷居然会在这里呢。”

当时她家也曾打过张嬷嬷和李嬷嬷的主意,想着再怎么样也得请其中一位来当她的教养嬷嬷。可是等打点好了以后,两位嬷嬷却已经出宫了,汪家甚至找不到她们的踪迹。

汪雨桐怎么也没想到,这两位居然是来杜家当了教养嬷嬷。要知道汪家先前也只打算请一位回来……

她心中生起了淡淡的不服气:陛下就这么喜欢这位杜姑娘,不仅送了两位嬷嬷来,而且还将她指婚给云世子吗?

汪雨桐并不知道,这其实是云深的手笔,便当做天子对云夕的恩典。

张嬷嬷神色淡淡的,说道:“就算如此,汪家也不该让自家大小姐出门在外,连个丫鬟都不带。”这也太没有礼数了吧。

李嬷嬷不咸不淡地说一句,“正经的大家小姐,哪个不是一脚出,八脚迈的。”

汪雨桐脸颊飞上红云,偏偏不能说出真相。

云夕用手绢遮下嘴角的笑意,没错过她脸上一闪而过的愤怒,她慢慢道:“嬷嬷,我正好有几个规矩上的问题想要请教你呢。”

张嬷嬷同云夕相处了几个月,知道云夕面上规矩虽然做的极好,内心却不喜这些繁文缛节,哪里可能会主动上前询问所谓的规矩,不过只是托词罢了。

只是云夕对张嬷嬷和李嬷嬷很是尊敬,平日有好东西,也不忘给她们。两位嬷嬷同她也产生了一定的感情,自然会顺了她的意思。

两位嬷嬷的离开也让汪雨桐不自觉松了口气,她的眉头不自觉地皱起——有这两位据说很严苛的嬷嬷在,她的计划还能成功吗?

……

云夕将两位嬷嬷请回了自己的房间。李嬷嬷说话更直接一些,说道:“我和你嬷嬷在宫里什么人没见过,在看人上也有几分的准度。这汪家小姐,看似天真浪漫,娇憨可爱,实则内心藏奸,一肚子的算计,你可别被她那一张甜嘴给哄骗了。”

云夕知道李嬷嬷这是为她好,才会说出这种掏心掏肺的话,笑了笑,笑容中也多了几分的真诚,“放心吧,嬷嬷,我心里有数的。你没看连云瑶都没上当吗?”

她直接问道:“我只知道她名字,却不知道她身份呢。”

张嬷嬷道:“她在京城中身份可是不一般。她爷爷是从二品的巡抚,奶奶是郡主。她娘也是伯爷嫡长女,父亲也是副护军参领。几位叔叔伯伯也都有要职在身。”

云夕明白了,这位的后台还真不是一般的大啊。她将汪雨桐这一路上的行事一一告诉两位嬷嬷,让她们帮忙分析。

“我不明白,她这样的家世,要什么没有。为何要处心积虑接近我?”正因为没明白这一点,她索性顺了她的意思,让她以为自己成竹在胸。

她疑惑道:“难不成是为了我手头那几个方子?”若是随便拿到其中的一项,以汪家这样的势力,肯定能够挣不少银钱,不像她这样,只是小打小闹。

李嬷嬷唇角忍不住挂上了一抹的冷笑,“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了一件陈年旧事。昔年那位汪巡抚,年纪轻轻便是探花郎,原本已定下了亲事,未婚夫是当时的内阁学士孙子张氏,张氏温柔贤淑,汪巡抚才高八斗,倒也匹配。那时候的文月郡主……也就是汪雨桐的奶奶,还是那张氏的好友。只是后来传出张氏与人私相授受,甚至还同那人私奔。文月郡主为汪巡抚抱不平,甚至前去安慰她,两人慢慢定情,最后结为两家之好。这件事在京城中,还成为了一桩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