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福妻当自强(737)+番外
安宁直接选了二十盒六色蜜饯,纤长的手指捻起一块粉色的果脯,放进嘴里尝了尝,味道果然不错,比她家平时买的还要好上一些,也难怪生意这般好。
安宁尝了好几样,除了那些蜜饯,还另外买了十斤的话梅、三斤的陈皮,以及五斤的乌梅。话梅和陈皮她打算拿来做梅枝猪手。
他们一口气买了这么多,肯定没法自己带回去,不过这好口福店铺早就习惯一些达官贵族一次性订购果脯,所以表示只需要留下地址,他们到时候就会亲自送过去。
安宁留下周家的地址,又付了钱,然后同玉容她们顺便又到桃花源中走了一遭。
桃花源的生意依旧红火,按照芍药她们的说法,这店铺里的雅室,都已经预约到下个月去了。
安宁也不敢在桃花源里呆太久,不然来往的客人见到她,总要拉上她的手说上几句话,一直呆下去的话,天黑她都未必能够回家。
……
等到家以后,周李氏看上去还挺着急的,拉着她的手,低声说道:“安宁啊,今天那工部尚书周大人、户部尚书翁大人和司农卿王大人来我们家里找你呢。说是要和你说什么套种的事情。”
安宁扬了扬眉,恐怕原因是因为她之前交给凌青恒的那份套种报告吧。她今年所开的试验田,一共弄了三种方案,生姜套种玉米。玉米套种红薯和马铃薯套种棉花,因为是老本行的缘故,今年虽然是第一次种植,却也取得了很是不错的成绩。那实验报告交上去以后,安宁原本还惊讶凌青恒居然没有什么反应,敢情他直接交给了这两位大人。
工部尚书可是掌管屯田、水利、土木等部门,妥妥的正二品,他来这里是正常的。司农卿则相当于现代的农业部部长,不来才奇怪,可是户部尚书怎么也跟着一起来了?她想起在三年之前,户部尚书还是那位喜欢秦文的姑娘越思云的父亲。只是那位越大人在前年的时候因为除了纰漏的缘故,被调职,如今便换上了这位翁守河翁大人。
安宁回过神,问道:“他们三个在哪里?”
周李氏道:“在聪哥儿他们院子里呢,你过去瞧瞧,保不齐就是在书房里。”
安宁点点头,涉及到大周小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她还是十分愿意过去同他们打交道的。
她原本以为这三位大人应该是在书房里,同聪哥儿他们谈谈功课一类的,谁知道还没走到聪哥儿的院子,就听到聪哥儿的声音响起。
“笨死了!连这个都不会!”
一道有些不服气的声音响起,“难不成你会?”
“那当然,这种题目,我一年前就已经做到不爱做了。”聪哥儿的嗓音透着一点的小得意。
“哈哈哈,老翁啊,亏你一向对自己的算学十分自得,如今被一个不到十二岁的男孩给比下去了吧。”
“老了,老了。”
安宁走到院子里,一看到眼前的场景,额角跳了跳。
只见三个年纪至少在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家皆是一身简单的便衣,蹲在地上,手里还拿着石头,在地上画着什么,她家聪哥儿也同样蹲着,一脸神采飞扬地在那边指点江山,“我告诉你,这道题应该是这样做的……”
这画面实在有点醉人,若不是她娘事先告诉过她这三位的身份,她还以为是村里哪个角落闲着没事做的老人家在同她侄子排排坐听八卦呢。
她咳嗽了一声,努力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四个低头族齐刷刷地看她,目光灼灼,聪哥儿更是兴奋地丢开石子,说道:“姑姑,你来了。”
他正要站起来,一位身着皂色衣裳的老人家却拉住他,“你还没给我讲完你的算法呢,这几个蝌蚪一样的符号又是什么?”
安宁有点无语,福了福身子,“见过周大人、王大人、翁大人。”
聪哥儿看他姑姑恭恭敬敬的模样,有些疑惑地眨眼,“姑姑,他们不是咱们家的远方亲戚吗?他刚还说是我们的舅爷爷呢。”
他手指着皂色衣裳的老人家。
安宁瞥了一眼这三人,发现三人脸上似乎都有些尴尬。安宁还真没怎么见过这三位,温和道:“我这侄子向来愚钝,三位大人还是别欺骗他的好,他会当真的。”
“哪里愚钝了。我看他机灵得很呢,这算学,都把我那些下属给甩一大截。”
一个十分具有清隽气质的老人家说道:“是啊,就连老翁都被比下去了。”
说话的同时还不忘看向自己的好友。这位若是再年轻个二十岁,那肯定是不可多得的美男子。
翁守河被好友周大人说自己被一个孩子比下去,也不生气,反而乐呵呵地捋着自己长长的胡须,看着安宁,说道:“我听这孩子说他的算学都是你教的?来来来,我们也来比划一下。”
安宁不由黑线,这人的算学都比不过聪哥儿,还想和她比较,她想了想,直接说道:“我先出道题考你好了。在一个直径四寸的铁球上镀上一层一寸的铜,请问铜的重量是多少?”
翁守河:“……”
他默默地低头,开始算了起来,又是画图,又是计算,他在地上的计算步骤都快画满整个院子了,还是没算出来。
算到后面,因为上了年纪,又蹲太久,差点还要往后一倒,聪哥儿手疾眼快地扶住了他,还安慰他道:“舅爷爷,没事,这题我也算不出来的。”
他姑姑最过分了,每次烦了,就拿一堆难死人的题目刁难他。虽然聪哥儿的确很喜欢算学,但再喜欢,每天沉浸在奥数级别的题海里也是想吐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