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山野日常(115)
做完这些,何淑琴重新回到王家。
然后,关紧了房门。
接下来,何淑琴一整天,就没有再出门。她呆在自己专属的那间柴房里,裹着一张薄被褥,坐在铺满干草的地面上,闭着眼睛,一动不动……
许秀芳到了阿杏婶家,阿杏婶正领着女儿许秀香也在做鞋子,许秀英从纺织厂拿回来的碎布头,基本许家同族的人,每家都分了点。
这会儿,阿杏婶正搅了一碗浆糊,带着女儿做鞋底子。
这鞋底子想要厚实,就要沾一层又一层的布,用什么沾,很简单,就是用浆糊来沾。
布料提前裁剪出相应的尺码,再拿浆糊来糊,一层一层,现在手里碎布头多,也就糊厚点。
阿杏婶瞧着许秀芳,赶紧就招呼她:“秀芳,你快过来,刚好我们搅合了浆糊,够你用的。”
许秀芳笑道:“谢谢婶婶。”
阿杏婶瞪她:“谢啥?咱们一家子人,说那些见外的话。”
许秀芳抿嘴笑了笑,跟着开始沾布料,她做得细致,每一双经由她做出来的鞋子,都特别耐穿。
看到许秀芳这样,阿杏婶忍不住数落起自己女儿,说:“阿香,你天天跟秀芳一起玩,怎么就学不到秀芳那沉稳的性子呢?”
许秀香朝着许秀芳吐槽,说:“你看,你看,她又来了,又抓着我说教了。”
许秀芳哈哈笑道:“婶婶,阿香其实也很沉稳呢,她现在做的鞋子,进步可大了,你别老说她了。”
几个人说说笑笑。
许秀香忽然拉着许秀芳的手,小声问:“秀芳,你离着王家近,他们家今早发生什么事情了?我看动静挺大的,难道那王老婆子又打她儿媳妇了?”
阿杏婶忍不住翻个白眼,说:“她那天不打?”
哪天没打,才稀奇呢。
许秀芳简略说了下,道:“铁柱烧的厉害,送去镇医院了。”
闻言,阿杏婶与许秀香都恍然大悟,许秀香忍不住道:“那王婆子真是的,我看她平时不是挺宝贝王铁柱的吗?这关键时候,怎么这么不靠谱?”
孩子烧成这个样子,也不往卫生所送。
阿杏婶深以为然,想了想,阿杏婶道:“瞧着吧,要是铁柱大好了,也就算了,要是因此落下什么病根,王家还有得闹,那谢三丫可不是好相与的。”
“不能吧?”许秀香眨眨眼,说:“我瞧着谢三丫跟王婆子俩婆媳关系很融洽啊,听说谢三丫是王婆子娘家什么亲戚吧?”
阿杏婶道:“是娘家侄女。”
许秀香瞪眼:“关系这么近?”
许秀芳也忍不住吃惊的张张嘴。
阿杏婶笑道:“这有啥?以前老社会时,表兄妹结婚,那是常有的神情,也就是解放后,才禁止的。”
谢三丫跟王婆子的二儿子王卫军,早早就结婚了,当年乡下地方管的没那么严格,他俩结婚几年都没有孩子,不是没有生,是没有养活,好不容易有了个宝贝蛋王铁柱,现在终于平平安安长到了五岁,因此谢三丫跟王卫军夫妻俩都很重视这个孩子,王婆子平时也是很宝贝的。
而王家大儿王卫民跟何淑琴,几年来就生了个女儿,现在那女儿被带到镇上,在镇里面上学,已经有十岁了。
许秀香道:“这么说,两人关系这么近,肯定不会闹得很厉害的吧。”
阿杏婶道:“看着吧,谢三丫的性子,我了解,那是不会吃亏的主,她儿子出了事情,可不会像何淑琴一样忍气吞声,必然要跟王婆子闹的。”
许秀芳低着头,做着自己的鞋底,一边听着阿杏婶跟阿香聊天。
许秀香自来不怎么喜欢做针线活,这会儿注意力被转移了,就忍不住问:“娘,我一直很好奇那何淑琴婶婶,她娘家是什么个情况啊?怎么咱们村里人都好像说不清楚呢?”
阿杏婶闻言,深深叹口气,道:“这件事,你问我,算是问对人了,因为我当时还帮着何家人收敛入棺。”
许秀香听了,瞬间睁大眼。
许秀芳也停下了手。
阿杏婶道:“这事儿你们知道就好,别往外说了,哎。当年不帮不行,何家那会儿都没人了。”
两个女孩闻言,都点点头。
阿杏婶道:“以前何家是咱们山里的大户,听说最鼎盛的时候,祖上还出了大官的,咱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以前都是何家的,不过后面经历了一代代的发展,加上几十年前的战乱,何家也是没落了,坝子村、谢家村这些土地,也都归了集体。”
“何家其实并不是为富不仁的那种地主,当年打小鬼子的时候,何家也是出钱出力的,后面何家也主动将所有的田地、财产啥的,都给散了出来,算是在最混乱的时候保住了全家的命。”
阿杏婶娓娓道来,一点也不急切,道:“不过,何家运道还是不好,有一年闹饥荒,也不知道怎么的,有人偷偷摸上了何家的门,那时候何家人丁已经很稀少了,就何淑琴的爹娘,还有哥哥、侄儿几个在家,那作恶的人又是有心算无心,何家人没有防备,一夜之间,何家的人都死了,全部是一刀割喉的,也不知道是谁干的。”
“啊?”许秀香与许秀芳都忍不住惊叫一声。
阿杏婶皱着眉头,重重叹口气,说:“那凶手,真是好歹毒的心,至今那个人是谁,都还是无头公案,县里、市里都来了人调查,都没有找到凶手,这么些年过去了,就更加难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