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山野日常(200)
于是,许秀芳就跟哥哥一起打下手,找一些适合编织成套子的树枝、藤条,山里啥都不多,就是树木多,尤其是这种藤条、灌木,因为不耐烧,村里人只用来引火,不怎么当柴火烧,就很好找。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许强带着谢溧在兔子洞的前后左右,都下了套子,只要兔子经过,肯定就能捕捉到。
弄完了后,许强道:“干正事,咱们把咱们这一片的茶树,都给找出来,也做好标记,你们的农资社能不能搞起来,可就看这些茶树了。”
三个年轻人,自然是听许强的,就继续探查,接下来的两天,都是做同样的工作,总算是将周围的茶树资源,都给整理出来了,许秀芳还将这些茶树,整理成册,标注了信息,以便于日后的管理。
第76章 工分抵扣
茶树资源, 全部排查出来,预估了一下产量,许秀芳与谢溧心里就有数了。
许秀芳问:“阿溧,我们真的去试试吗?”
谢溧笑道:“试试吧。”
许秀芳深吸一口气, 道:“那就趁着这个时间, 咱们把所有茶树都教一遍水。”
谢溧看她的表情, 还是有点担心的,便轻声安抚道:“我们已经试验过了, 使用了空间潭水的茶树, 茶叶的品质提升了很多, 即便只是使用了很少的潭水,品质也是显著提升的。”
“那就试试。”许秀芳下定了决心:“我只是担心万一没有提升品质,反而让茶叶的质量降低了, 那就糟糕了。”
谢溧抬手, 揉揉她的眉心, 说:“不会的。我昨天去大舅公家里瞧过了, 那几棵用潭水的茶树, 全部都活了,我还采摘了几片茶叶试过, 品质很好。”
“大舅公、大舅婆都说,那茶树的品质提升了, 他还以为是今年的雨水、天气好,不仅茶树活了,连品质都上升了呢。”
许秀芳问:“那剩下的茶树, 你都浇了潭水吗?”
因为要急着排查整个坝子村与谢家村的茶树资源, 谢溧前两天进山巡逻时,许秀芳就没有跟着进去, 那空间潭水,她用家里的军用水壶装着,让谢溧给带过去,想办法趁着没人注意时,把野猪桥附近的那些野茶树,全部都浇一遍。
谢溧点点头:“当然浇了。”
许秀芳闻言,眉眼都带了笑意,说:“那大舅公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可以采摘那片茶叶?”
谢溧喜欢看她,尤其喜欢她的笑,只是静静看着,他心里就觉得十分开心。
闻言,点点头,道:“4、5天左右,就可以采摘了。”
许秀芳惊讶:“这么早?”
谢溧笑道:“那边别看是大深山,但光照足,实际上是比咱们附近的苦茶要成熟早,自然就可以提早几天采摘了。”
许秀芳想了想,问:“那你安排人采摘了吗?”
谢溧抬手,给她将风吹乱的发丝别在耳后,说:“安排了,大舅公、大舅婆年纪大了,就不让他们去爬树摘茶叶了,大柱舅舅说了,他跟前进哥两个人就可以摘完。”
“前进哥还好,大柱舅舅的身体……”许秀芳有点迟疑,后面的话没说出来。
谢溧看着她,笑道:“没事儿,大柱舅舅会注意的,他说了,到时候如果采摘不及时,就会找村里其他人帮着一起摘,肯定会帮助咱们把茶叶全部及时收取了。”
许秀芳:“嗯。”
坝子村与谢家村附近一带的,都是苦茶,入口的口感比较生涩,估摸着很多人一开始不会喜欢,许秀芳决定这些苦茶,暂时放在后面,她跟谢溧的给山里茶叶找销路,那就先以大舅公家里的这些茶叶来打基础。
只要给这批茶叶找到了买主,那么后续茶叶的销路就有了参照,这样一来,之后怎么卖茶叶,就不用那么着急了。
两人说完话,谢溧就带着许秀芳返回家里,还提着两个木桶,拿着水瓢出门。
路上,不少人问话。
谢溧都温和的回答:“是去给茶树浇水。”
村里人一听,顿时就没了兴趣。
关于农资社成立这件事,无论是坝子村生产队,还是谢家村生产队,对此都不怎么看好。
这农资社,说白了就是把山里的农产品给卖出去,可自己人都吃不饱了,哪里还有啥农产品可以卖?
再说了,卖给谁,也是个问题啊。
山里人家,缺的油盐酱醋糖……这些生活必需品,至于茶叶啊,山货啊啥的……
不吃又不会饿死。
谁去买?
反正,两个生产队的人,都想不明白,于是也就不去想了。那农资社,听说是谢溧与许秀芳这对年轻小夫妻来管理的,且也不会挪用大队里的钱,至于怎么解决那些问题,都由这小夫妻俩来想办法。
这不影响村里人的生活与生产,以后搞好了,还能给山里带来好处,大家自然都非常赞同。
于是,虽然很多人心里觉得没搞头,不可能搞成功的,但也都没有泼凉水,也没有出面阻止,遇见了许秀芳与谢溧夫妻俩积极忙活农资社的事情,还笑着打招呼,能帮忙的,都帮帮忙。
……
谢溧与许秀芳,与几个路过的村民说完话后,便继续赶路,山里有一条小溪流,挑水也比较方便,就是很多茶树都是站在半山腰上,需要爬坡。
谢溧挑水,许秀芳负责浇水。两人分工合作,一点抱怨都没有。这落在外人眼里,也不得不佩服两人的吃苦耐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