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山野日常(368)
就不用公社这边帮忙传递。
反正,简化了很多人的工作。
张科长对于给农资社安装电话机这件事,也十分的积极,因为每次农资社有啥事情,都是他亲自,或者安排人去深山里跑一趟的,现在天气温暖还好,要是等到寒冬时节,那大雪封了山,张科长都不敢想象要怎么跑进去传消息。
关键是,农资社的每个消息,都是紧急的,比如顾客要追加订单,或者修改产品……这样的事情,就根本没法耽搁,必须要第一时间传达。
张科长笑眯眯说:“李书记,咱们可得说好了,无论怎样,只要那边通了电,那就必须要给安装上电话,这件事可不能耽搁,就算农资社那边不愿意垫资,咱们也得自掏腰包给安装上。”
李书记:“……”
李书记充分发挥了抠门的有点,笑着道:“自掏腰包这件事再议,其他都可以商量。”
张科长与刘会计都笑了。
刘会计笑看了一眼张科长,要给李书记挽回了一点颜面,说:“张科长啊,你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咱们书记为了多攒点钱给公社的上上下下,那是每天愁得吃饭都不香。”
张科长笑着说:“我懂,我懂。”
……
许秀芳与许宏达等人,这阵子都在张罗着修路的事情,因此还不知道路还没有修好,就有这样的好事情落下来了。
路已经修到黑山集市,黑山集市距离镇上,还有不到10公里的路程,已经十分近了。
只要一鼓作气,便可以直接将路修通到镇上。
但这时,也遇到了一年中最忙的季节,那就是要收稻子了。黑山这边一年是可以种两季稻子的,只要时间安排恰当,就不成问题。
收稻子是大事情,修路这事儿,就暂时停下来。
不过,谢大全私底下找了许宏达、许强、许秀芳等人商量,觉得修路这件事不能停,因为如果不抓紧,修路这事儿就要拖到年底了,年底天气寒冷,也没法修路,就必须要安排到年后。
可怎么行?
谢大全着急啊,他认为修路这件事,跟收稻子这件事,完全可以双管齐下嘛。
许宏达道:“你说的有道理。我想了想,咱们还是将人手分出来,我跟你专心安排人修路这件事,铁牛跟福贵叔他们两个,就带着人去收庄稼。其他的村子也这么安排。”
谢大全笑道:“还是你想得开,这事儿我找铁牛提前说了,你猜他怎么说?”
许宏达问:“怎么说?”
谢大全比划着,笑道:“铁牛那家伙说修路哪有收庄稼重要?庄稼收不及时,可是要耽误大家的饭碗的。”
许宏达闻言,笑了笑,道:“这话说的也没有错。”
谢大全道:“我哪里不知道庄稼重要呢?可修路这件事,完全可以两边一起来嘛。”
接着。
谢大全转而问许秀芳:“秀芳,农资社这段时间怎样?我们可就抽不出人手来帮忙了。”
这里的人手,指的是青壮年。
许秀芳笑着道:“没事的,我们妇女也可以顶半边天啊,还有老人跟小孩帮忙呢,完全没问题。”
许宏达最担心的是生产,就问:“不耽误生产吧?咱们那些蜜饯跟果脯、果酱,现在在供销社可好卖呢,每次一上架没几天,就销售空了,咱们也答应过了每个月固定要给供销社提□□品的,这事儿不能耽误。”
当初为了要将产品在供销系统上架,许秀芳与谢溧、还有公社的李书记等人,都是出了大力气的。
许秀芳与谢溧还亲自跑了县城一趟去详谈,最后面才谈妥。
现在,整个县城的供销社,都能买到坝谢农资社的农产品,广大的群众也非常喜欢,对于农资社来说,整个县城的供销社,已经是他们非常稳定的销售渠道之一了。
除了县城外,市里也开始少量的供货。
再一个就是J省军区了。
J省军区这边,最受欢迎的是茶叶,老首长跟老政委两个尤其喜欢,不仅是他们,还有不少他们那些退休的战友、领导,都特别喜欢。除了年纪大的人,年轻的战士们,也喜欢啊。
这茶叶十分神奇,只要坚持喝一段时间,就可以感觉到身体素质明显有了大的改善。
老首长与老政委等人,为了保险起见,是将茶叶与果酱等,都送去了研究、检验的。
经过一遍遍研究,与验证,最后发现,这些产自黑山山脉的农产品,对身体没有害处,只有益处。
既然没有坏处,那自然是要经常饮用啊。
老首长大手一挥,就想要将谢溧那边的所有茶叶,给全部包圆了。后面这家里事,被M省的领导层知道了,自然是不愿意的。
因为M省的领导层们,现在对于黑山产的两款茶叶,也是寄以厚望的,这两款茶叶能够销售到国外,赚取大把大把的外汇券,现阶段哪里都穷啊,就算是省城那也是急缺外汇券的。
因此,M省这边的领导层,就没答应J省军区老首长包圆茶叶这件事,黑山现阶段每年产的茶叶是有限的,都给包圆了,用什么来赚取外汇券?
在M省与J省的领导层,为了小小的茶叶过招时,蜜饯与果酱、果脯这些都还没有出来。
并且,蜜饯与果脯、果酱……这几样产品,才是被许秀芳寄以厚望的赚取外汇券的重要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