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改嫁首富(174)
“哦, 对了,支书说还可以换地。就是将我们现在的地收回大队, 然后大队的地由咱们随便挑。”
给出了这种解决方案,看来这价格上大队肯定不乐意给太高。八百, 也许浮动空间有两百。也就是一千。
“你们的想法呢?”
大哥举手:“我的我乐意征用, 我以后不种地, 我就上班挺好。”
苏安也举手:“我也愿意跟着姐干。不过,没地……”
他没有将话说完, 但大家都明白,老农民没了地,那肯定心里不踏实。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未来国家会朝着工业化进军,再过二十年,农民种地已经养活不了自己和孩子,全都得背着铺盖打工去。
苏禾开口表明态度:“反正我的就让征收了拉倒,你们的你们自己决定。”
本来是不想多管的,可说完了还是忍不住再补充一句:“爹娘,我觉得你们年纪大了,地就别种了。”
老太太叹口气:“可这一次性补了钱,谁知道我们还能活多少年。要是钱花完了人没死,那不是……”
“还有我们呢。”
这话是她和大哥一起说的,他俩说完苏安这个不爱吭声的也举手,说自己跟哥哥姐姐一个意思。
“养儿防老,有我们在呢。”
老两口老怀安慰啊,刚说养老孩子们就大包大揽。他们如今跟小儿子在一起过,旁的不敢说,但这孩子绝对是孝顺的。一天天忙完回家就会挑水、和煤,夏收割麦子在地里忙到半夜。这孩子不爱说话是不爱说,可绝对是个靠得住的。
“要不这样、我们老两口的地就让征收了。留着你弟弟一家三口五亩,我现在还能动,种这点儿我自己就能行。一年收的粮食够家里人吃。”
老大原就不爱种地,这回态度明确。“我的全征收去,我是不爱种地的。”
他媳妇有些没底。“那没地了,我干啥啊?”
“煤场打扫卫生,比你种地不差。”
“可是、”
说到最后,其实老农民还是手里没地心里没底。也就苏平这个胆肥的,这回这机会绝不错过。他压根不喜欢种地,要是媳妇在家里种地,那春播秋收忙的时候他就得下地,这不是一个女人能干了的活儿。
“那一片如果全占的话,大队预留土地根本不够大家置换。”
苏禾这话一出口,一家子顿时明白。如果想要地,那决定得尽早下。否则等旁人家换完,大队没地了你想换也换不了。
苏禾的确定不换,大哥两口子回家为此争吵了一通,最后觉得各占一半。留三亩地,种麦子够一家人吃。
苏安和老父亲商量后的结果也是如此,这刚改革开放,大家还没有那个胆儿。要放弃所有的耕地,虽然他们保证以后可以到煤窑上班,但他们依旧保留了一部分土地。
下煤窑,他们还愁个下煤窑的活儿嘛。他们如今跟着苏禾两口子做事,挣的远超种地。如此做,只不过是老农民思想在作祟。
最后保留了六亩地,兄弟俩一人三亩。地里大队种着玉米,等秋收后他们自己收拾地,想种什么种什么。
“那面地根本不长麦子,只能种玉米。”
“玉米就玉米。省事、自己留一部分吃,剩余的卖给舅舅养猪。”
老汉一下子从十几亩变成了三亩,而且得等秋收后才能弄,顿时清闲下来。一天天的他也闲不住,看苏禾他们每天往矿上送干粮,他就将这活儿给揽了下来。
“我闲的难受,这些活儿我都能干。”
苏禾也不拦着,老父亲腿脚好,蹬三轮不比年轻人差。如今这时代路上车又不多,骑车送个东西不是问题。
大部分人选择的都是置换,还是舍不得土地。隔壁大娘家仨儿子去年一个跟着钱宝贵干,没挣到多少钱。最小的在洗煤厂跟着苏平干,本来好好的,可昨儿也辞工了,说要去那新开的煤矿。
“说是那边工资高,一个月一结,绝不拖欠。人家投资的老板有钱,不差钱。”
“人各有志,那缺人了你再招吧。”孟宏志如此回。
“是,知道了。”苏平摸摸脑袋,摇头感叹:“挣钱不要命了,刚开始打井,那是多危险的活儿。他们居然三兄弟全去。”
“旁人的事儿,由他们去吧。”
话是这么说,可多少代的老邻居,苏平还是忍不住要多言两句。晚上下班去了父母那边,正赶上隔壁大娘眉飞色舞的坐在炕上炫耀。
“人家这工资比公社煤矿高,我儿子挣两年,全都盖新房。哎呀,仨儿子都盖新房。到时候我们老刘家可是咱大队独一份。”
“你儿子在那儿干的啥活?咋能挣这么多钱。”
“说是打立井。哎呀,这活儿可得有技术的,我儿子这两年干的也是行家。”
苏平开口:“打立井很危险的。咱们这里地质结构特殊,斜井还稍微好进一些,立井却是不好打。其实少挣一些不如干别的。”
“哎,呸呸呸、你可别咒我儿子。人家这回请的是市里的技术人员,比你们厂子里挣的多。”
“呵、”苏平冷冷清哼一声,这真是良言难劝该死的鬼。就算想挣钱也别仨都一起,这么危险的事儿你们就只看钱。
苏禾那边晚上进入了收尾阶段,院子里她老公带着孩子在玩。她跟帮厨大姐在收拾,手上忙着嘴上闲聊。
“也不想想多危险,这简直是要钱不要命。”帮厨大姐摇头感叹,“我家男人就不敢下井,说是黑咕隆咚的他害怕,浑身冒冷汗。哎,如今好多人都下煤窑挣钱,他除了种地就是种地。但这样也好,不用给他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