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写小说的日子(19)
刘老板听完张四郎的话之后笑了一声,然后转身走了。
张四郎看到刘老板那个笑,冷汗立马就下来了。
第一书局是京城名正言顺的第一书局,如今得罪了刘老板,他估计连京城都待不下去了。
“快走,不要等我赶你,不好看。”管事说完话后就上楼了,木质的梯子咚咚咚地响。
只留下几个手脚粗壮的仆人看着张四郎。
张四郎一介书生身体也不好,搬东西手脚也不利索,搬他自己的东西不一会就打碎好几个,心疼得脸都扭曲了。
平日里张四郎也看不起这些做粗活的仆人,就没给过好脸色,现在众人看到张四郎搬地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也没去帮忙,只是在一边看着。
富贵书局这边,小报卖地正好,可谓是人声鼎沸,把街道都围地水泄不通,后边还是刘义山带着兄弟们维持了一下秩序,才得以不扰乱街道。
有不少不识字的人等在外边,等着人念。
赵大壮也在列,他还有些好奇姜怀雪怎么写他呢。
陈珍平日里和这些街坊关系也好,也不吝啬那点小钱,于是就帮着大家念起来。
【陈珍馐靠着卖包子攒了钱,租了铺子准备先开个小饭馆。他招了一个手脚麻利的汉子做驴肉火烧。这汉子勤勤恳恳,近日来却总是走神,陈珍馐询问过后才知道那汉子老母亲病了,汉子却不在身边照顾,只是起早贪黑地干活,留那母亲一个人在病床上。得知内情之后,陈珍馐只是让那汉子再提早一些来酒楼干活……】
看完的人:“???”
这是什么情况,母亲病了却不在身边照顾?
老板怎么还让他早点来酒楼干活?
众人激烈地讨论起来。
“啊?这是怎么回事,天大地大都没有母亲大啊。”
“这样狼心狗肺的东西,陈珍馐就该赶了他出去!”
“不对啊,为什么陈珍馐反而让那汉子提早上工?”
赵大壮听完之后冷汗都下来了,他之前看到张四郎来找姜怀雪麻烦都没这样心慌过。
书里怎么把他给写成个不孝之人了?
这样还有人买他的驴肉火烧?
他擦擦额头上的冷汗,弱弱补充一句:“说不定是有什么缘故呢?”
陈珍也附和:“去问问姜兄弟吧吧?上次咋们好奇,也跟我我们说了。”
他看了最新一卷心里也是颇有感慨。
他当年带着母亲来的京城,刚刚盘了一个小饭馆下来,眼看着就要喘过气来,母亲却病倒了,夹在在开店和母亲的病情之间,他那时候愁地睡不着,还是遇到了现在的夫人,由夫人照看母亲,这才缓过气了。
姜怀雪早就知道众人会来找她,早就准备好了。在看到人群里的赵大壮的时候对着赵大壮笑了一下。
人群里的赵大壮:“……”
心情复杂。
陈珍捏着小报询问:“姜小兄弟,最新一卷里卖驴肉火烧的大汉为什么是这样安排的?若是为了突出家业和母亲之间的矛盾,恐怕要引起大家不满了。”
姜怀雪看着人群里的赵大壮:“不,我并不是为了突出这个。话本里,卖驴肉火烧的大汉有原型,就是街口赵大壮,你们不妨去问问呗。”
众人兴奋点头。
又能参与书中情节了呢!
上次他们一股脑地涌去王顺的包子摊就被姜怀雪写到话本里了。虽然写的是“一群好奇的食客兼读者”,但也是他们啊!
姜怀雪看着还愣愣地站在原地的赵大壮。
“你不去卖驴肉火烧吗?”
赵大壮如梦初醒,脸色一变立马跑了。
他早上刚刚来,就听隔壁卖面的那人唠叨,之后又不放心地跑过来,火烧和驴肉都还没准备好。他可能比王顺还手忙脚乱。
第15章
现在正处于早晨和中午的交接点,吃小吃的客人较少。
“我就说,话本子和小吃怎么联系在一起啊?”卖面的小贩从担子里捡出发黄的菜叶子,切碎之后倒进碗里。
“这赵大壮这次要吃亏了,”小贩看着赵大壮冷冷清清的摊位,又笑容满面地迎接从赵大壮空着的摊位过来找吃的客人。
“客人您这边请”,买面的小贩引着客人在他这边坐下,还不忘给赵大壮抹黑一把,“我隔壁买驴肉火烧的那人居然让一个写话本子的人来给他宣传,现在也不顾摊子上的生意了,跑去书局看去了,这不是逗人笑话呢?”
那客人没见过话本子和吃食有什么联系,和卖面的小贩笑着聊天。
是啊,他们谁也没见过话本子和吃食有什么关系。
赵大壮正在努力地跑,上次他跑这么快还是在他娘突然生病的时候。
驴肉火烧工序复杂配菜极多,必须在客人们到达之前开始准备配菜和驴肉。
好在街口离小吃摊不远,赵大壮不多时便跑回了自己的小摊,他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气喘吁吁地开始切菜切肉。
“怎么样?看过了?”卖面的小贩忍不住讥讽,“还切肉呢?不会那什么写话本的真的给你带来客人了吧?”
赵大壮继续手上的动作,把切好的菜分门别类放好,没理会卖面的。
虽然过来的一大部分人都是带着好奇来的,并不是来买驴肉火烧的,但是他做出香喷喷的火烧之后,总有那么几个好吃的想吃吧?
他的驴肉火烧一直卖得很好。
赵大壮回来后,已经准备给隔壁面摊付钱的好几位客人,转而到了赵大壮摊上。
还在问赵大壮刚刚为什么不在,搞得他们只能吃面凑合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