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九零捡垃圾(358)

作者: 花开常在 阅读记录

更叫人惊讶的是金宪,同卫蘅同桌后,本来不爱学习的,结果硬是不知道着魔了还是咋的,每天搞体育之余,就剩下学习了。

接着,金宪的学习成绩,也成功提升了十几个名次,本来她属于班级下游的水平,现在成了班级中游。

金宪的妈妈知道后,还特意跑过来感谢卫蘅,说以后啊,就让金宪跟卫蘅玩。

对此,卫蘅也是满脸的囧,在她想来,这都是金宪自己努力的结果,跟她可真没啥太大的关系。

除了这三人,卫蘅的前后桌,临组挨得近的学生,成绩都有不小的提升。

反正,只要是爱学习的人,就愿意跟卫蘅接触。

班主任也乐见其成,本来嘛,班主任要接手的是125班,可临开学前,突然被通知换成了126班,班主任心里是非常不乐意的,因为125班级才是最受重视的班级,里面的尖子生最多……

教导这样一群学生,容易出成绩。

126班的学生质量,是差125一截的,可没想到的是,突然杀出一个卫蘅来。

卫蘅升学考试成绩,确实不错,但并不是前几名,因此班主任原本也没有把这个学生放在心上的。

结果?

就是这样一个学生,给了班主任一个大大的惊喜,今年每次考试都是稳定的年级第一,且与第二名拉了不少的分数,可谓是大大给他出了风头啊。

125班的班主任,每次成绩一出来,脸都要气紫了。

更叫人嘴都要笑歪的是,受着卫蘅的影响,跟她要好的人学习成绩都直线上升,班里原本就成绩好的几位尖子生,也是奋起直追,然后,就导致整个126班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升,整个年级每次大考的排名,126班都是名列前茅的。

班主任真的实在是太惊喜了,甚至都想要将卫蘅调成学习委员,为此还找卫蘅去谈话,不过卫蘅这孩子很有主见,主动给拒绝了。

……

新学期,在愉快中开始,卫蘅也特意给自己买了一辆自行车,方便上学放学。

柳行云也没住校,被柳爷爷要求每天跟着卫蘅一起上学放学,因为卫蘅比较有稳重,办事让人放心,如果柳行云每天自己往返学校与家里,他还不放心,但把人交给了卫蘅后,柳爷爷是比自己看着还放心。

然后呢?

卫蘅买了自行车,本来决定要载柳行云的,柳行云觉得自己都长大了,干嘛要让一个女孩子骑车带着啊?

那他多没面子啊?

柳行云不愿意,跟柳爷爷墨迹了好一会儿,也买了一辆自行车。

对此,卫蘅没什么意见。

卫蘅不用载柳行云了,就改成载卫锦,每天载他上学,放学后又去一小那边把卫锦带回家,柳行云也跟着去,现在的卫锦,俨然成了柳行云的小弟,跟在他屁股后面跑前跑后,柳行云也很满意这个小弟的表现,经常带他一起玩。

……

平静且普通的学生生活,还是一如往日,卫蘅依旧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劲,并带动班级的其他学生一起,套用后世的一句话,这就叫做内卷。

咳咳……

当然了,现在的学生们,还不知道这种新奇的词汇。

……

这天,卫蘅跟柳行云带着卫锦回了家,刚将自行车推进屋里,就发现隔壁的外婆家气氛有些不同寻常。

卫蘅立马扔了车子,从围墙的侧门进去,一看,发现原来是家里的三个姨与姨夫都回来了,说是颜秋香要找他们开个家庭会议。

卫蘅一共有四个姨,一个舅舅。

舅舅常年不归家,在外面混,实在没有钱了,才会跑回来,等从外婆手里掏出了钱,就立马出门,一刻都不让人安生的那种。

大姨、三姨、五姨都嫁安山这边,四姨却嫁去了外省,说到四姨的事情,颜秋香就恨自己儿子恨得牙痒痒,因为四姨是被儿子骗走卖掉的。

还好,四姨夫人还不错,对四姨也好,且等颜秋香知道这件事时,四姨已经跟四姨夫生了孩子了,木已成舟,加上四姨自己也愿意跟着四姨夫,这件事也就这样算了。

但颜秋香与儿子的隔阂,就这样产生了,原本儿子再怎么混蛋,她也觉得只是不争气,但现在做出这种混蛋事,母子俩就生了间隙,这也导致家里拆迁的事情,在颜秋香三令五申之下,没有一个人告诉对方。

家里除了远在外省的四姨,其他几个姨都回来了,妈妈周凤也在,卫蘅瞧着几人的脸色都很严肃,心里不由咯噔一下。

卫蘅走到妈妈的身边,小声问:“妈,发生什么事情了?”

周凤三言两语,将情况简略说了一遍,最后道:“你大舅在外面惹祸了,人家要赔偿钱,你大舅拿不出来,让你外婆跟几个姨凑钱呢。”

啥祸事?

是大舅跟自己女朋友在夜市摊吃饭,结果跟隔壁的人因为一点小事情,起了摩擦,最后升级成了斗架。

双方都受了伤,但受伤最严重的是对方,因为大舅失手把人家的腿给打折了,现在要给对方赔偿。

别人张口就是要10万,一分不少。

否则,就不接受调解,要让大舅去坐牢。

消息是大舅现在的女朋友传回来的,因为大舅现在躺在医院,没法挪动,就委托女朋友打电话回来。

颜秋香是急得团团转,虽然气恨儿子,可毕竟是自己肚子里出来的,哪能真看着他去坐牢啊?

于是,颜秋香就把周凤,以及自己其他的几个女儿、女婿给叫了回来,让帮忙想个注意。

五姨是脾气最冲的一个,当即道:“妈,你让我怎么凑钱?10万块可不是小数目,就算把我们称斤轮两,我们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