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九零捡垃圾(84)
末了,她摇摇头,又点点头,很有些手脚无措的说:“真要是成了,咱们家岂不是有个大房子了?”
卫蘅笑了笑,说:“外婆,你肯定还不知道拆迁是怎么回事,县城要0要扩张,它为了规范,是绝对不准乱采乱建的,咱们这村子的土地,都要规划的整整齐齐的,所以到时候房子、田地等,都要合理安排利用,自家的房子肯定是要拆掉的,那要拆掉,村里人住哪儿呢?这就是个问题了。”
颜秋香静静听着。
卫蘅道:“政府会给你们安排临时住的地方,然后等这边房子建好后,才让你们搬到建好的房子里。”
颜秋香:“免费的?不花钱?”
卫蘅摆摆手,道:“花啥钱?国家还得一次性给你们补钱呢,毕竟你们房子没了,田地没了,以后也不能种田种地了……”
颜秋香:“不能种地了啊?”她这种耕地耕种了一辈子的人,突然听到以后没有田地了,祖宅也没了,就有点不太舒服。
卫蘅道:“是啊,田地都用来扩建,搞开发啦。”
喜悦减了一半,颜秋香道:“我得想想。”
卫蘅笑道:“外婆,你想什么呢?这是县城扩张,发展需要,这样的好事儿,有些人想也想不到呢,要不是这个村子离着县城近,位置又特别好,可轮不到这边呀。”
颜秋香笑道:“那倒也是。”
卫蘅道:“我们松阳村,既不靠河,用水不方便,交通也不发达。背靠着的一座大山,又没有铜铁等矿产……想发展都没地方发展呢。”
直到十几年后,松阳村,还是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
颜秋香道:“恩。也是。”
卫蘅突然一脸正色道:“外婆,这件事情就是这样,你可一定要坚持住,谁来问你买地,你都一定不要卖,你相信我,这事情肯定会成的,最多不用3年,必成。”
颜秋香点头:“恩,我知道。”
上辈子,外婆家的田地,全被周达发一伙人给坑蒙拐骗弄走了,后来家里的老房子,也在一次大雨过后,崩塌了——
没地方住,表哥周彬将外婆接到了打工的地方,因此也导致周达发说想要买这宅基地,给的价格还非常高,给了1万块,在92年这样的年代,1万块可是很大一笔钱了,表哥周彬也不晓得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也被周达发诓骗后,卖掉了。
这也导致,村子拆迁后,外婆家没获得一点好处,拆迁款?没有。
拆迁房?
更不可能。
因为这件事儿,外婆与表哥都抑郁的不行,表哥更是因此抑郁了几十年。
卫蘅道:“外婆,你一定要记得啊。只要你们这边不松口同意,不点头,不收钱,周达发这事儿就做不成,他要是再敢强买强买,政府对这件事儿管得严,你就去法院告他,他肯定不敢的。”
颜秋香道:“我知道了。”别的不说,自己的孙子周彬可还没有成家立业了,要真有这样的好事,也算给孙子攒下家业了,不为自己,也得为了自己的孙子着想,所以这地是绝对不能卖的。
卫蘅这才放心。
天色已经开始晚了。
这心情起起伏伏的,颜秋香也没心思做晚饭了,直接就下了面条,煮了几个鸡蛋,让卫蘅姐弟三个吃。
卫蘅吃过后,阁下碗筷,就想出门。
卫菡突然拉着妹妹,小声问:“阿蘅,你说外婆家要拆迁的事儿,是真的吗?”
卫蘅道:“应该是真的。”
卫菡道:“要是真的,那可好了,到时候这里还建小学,外婆家就发达了。”
现在,大家对于土地价值,以及房子的价值,认识还不清,但是呢?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把泥土房子推了,改建火砖房子。
这红砖房子,刷上白色的墙,又结实,又敞亮,楼顶还是平的,可以晾晒稻谷与蔬菜,站在上面,看得清整个村子的景象——
总之,房产还没有多热,但普通的农户人家,已经开始攀比着建造红砖房子了。
拆迁后,不仅能有免费的大房子住,还有拆迁款补偿,怎么看,这都是一桩好事儿啊。
卫菡遗憾道:“可惜,咱们家那里没这样的好事儿。”
卫蘅道:“也是天时地利,缺一不可的。”
想了想,卫蘅道:“姐,我要去柳爷爷家一趟,你要跟着我去吗?”
卫菡疑惑:“哪个柳爷爷?”
卫蘅道:“就是外婆后面不远处的那户人家,柳爷爷以前是村里的教师,现在退休了,帮着儿子媳妇带孙子呢。
他之前教过我写作业,我去看看他。”
卫菡:“好吧,你去吧,我不去了。”
卫蘅独自一个人走出门,绕了几道弯,就拐到了柳家。
柳家门口有一棵大石榴树,一直到卫蘅与柳行云结婚后,这棵大石榴树,还好端端的存在着,总之卫蘅记忆深刻。
据说,这棵石榴树的树龄,已经有一百多年了,枝繁叶茂,本来是要纳入拆迁的范围的,
这棵树正挂果,一个个的,白里透红,看着就让人觉得喜庆,后来拆迁的人于心不忍,没当场挖掉。
后来呢?
负责规划、设计的人过来一看,觉得反正这里也是规划成一片休闲、娱乐的小公园的,干脆就不挖了,直接让大石榴树继续留着。
然后——
大石榴树每年结果,都要吸引一批批的人过来围观。
每次回家,经过大石榴树旁,柳行云就总是很得意的指给卫蘅看,说这是家里老房子的宅基地呢,他小时候经常爬到树上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