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八零靠吃瓜致富(275)

作者: 尹家老六 阅读记录

读书是他自己选择的道路,纵然当初亲戚曾经劝说他不要读书,留在家里照顾父亲,顾红卫都没有动摇,他知道,他们这样的穷苦家庭,不读书几乎是没有出路的。

父亲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以后生病住院都要花钱,靠着家里二亩地根本不行,他只能靠着自己的努力,给自己和父亲谋一条出路。

从顾红卫今年上了大学之后,家里田地就给亲戚种了,一年给两袋大米,三十斤红薯,虽说不能维持生计,但也比荒废着要好很多,顾红卫去京都上学之后,顾父根本无法下地种田了。

还好他在学校找到了工作,如果明年运气好,能拿到奖学金,家里日子就会更好过一些了。

想到这些,顾红卫心里舒服了一些,活了这么大,总算有了一种未来可期的感觉。

看他在生火,顾父慢悠悠到厨房把馒头拿了出来,“还热乎着,你快就着咸菜吃,我再去给你盛碗稀饭。”

“你坐着烤火暖和一会儿,我去。”顾红卫放下火钳,跑到厨房盛了两碗红薯稀饭出来。

在火车上就吃了三个肉包子,下火车便直接回来了,顾红卫肚子早就饿了,拉过凳子坐下之后,大口吃起了馒头,旁边火盆冒出一些青烟,顾父面容在烟雾映照下下更显沧桑,但他脸上的笑容却一点也没消减。

还以为儿子在学校日子会过的很苦,谁知道去大学半年回来,人好像还胖了一点,脸色看起来也比在家时健康。

顾父心里踏实不少,还是担心问道:“你在学校过的咋样?同学有没有因为咱们家庭不好欺负你?出门在外不比家里,遇到啥事能忍就忍着点,别跟人家起冲突,咱家穷,万一跟人打架伤了人咱们赔不起。”

说着说着,顾父便咳嗽起来,顾红卫将粥碗递到他手里,见他喝了粥没再咳嗽,才闷声回答道。

“爸,你别担心,没人欺负我。”

(本章完)

第256章 父子谈心

顾父道:“你是我娃,我咋可能不担心你。”

顾红卫从口袋里拿出二十块钱递给父亲,“这是我勤工俭学的钱,你拿着用。”

“我在家里用不到钱,你留着在学校当生活费,我身体不好,没办法供你上学, 也拿不出生活费给你,以后还得靠你自己。”说起这些,顾父只觉得十分惭愧。

儿子有本事,考上了京都大学,可惜他没本事,甚至没能拿出一分钱。

“爸,你不用自责。”顾红卫见父亲不收, 顺手把钱放在桌上, 又端起碗喝了一口粥, 浑身暖和了不少,他继续道:“学校每月有生活补贴,加上我在佟瑶店里上班的工资,根本花不完,还能存下来一些,我身上还有钱用,这些是留给你平日生活的。”

说起佟瑶开店的事情,顾父脸上笑容逐渐散去,皱眉道:“我之前就想和你说这事情,当时觉得电话里不好说, 就没说。”

他又咳了几声, 板着脸道:“你明年不要在她店里上班了,既然学校有补贴, 你就好好学习,要是能找到别的工作就做一下, 找不到苦点就苦点, 家里你也不用操心,我能顾住自己。”

顾红卫拧眉,放下碗筷道:“爸,我在店里上班不影响学习。”

“那也不准在她店里上班。”顾父态度坚决道:“她在村里做出那些事情,你不是不知道,跟她长期混在一起能当什么好人?你如今好不容易考入大学,我不能看着她毁了你。”

顾父脾气执拗古板,最看不起那些像潘金莲一样的女人,如果等到儿子被佟瑶蛊惑,到时候再后悔就晚了。

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儿子上当。

顾红卫听出父亲是对佟瑶有意见,眉头都皱成了川字,“爸,村里那些传言不可信,你别以讹传讹,他们家资助我上学的钱最多,对我们有恩。”

儿子维护佟瑶的行为,让顾父很是恼怒,脸色气的通红,想着儿子是第一天回来, 他终是压住了怒气,只是语气从最开始的慈祥变成严厉。

“她资助的钱都有账, 等你以后毕业赚了钱, 双倍还给她。”

顾父的口气,似乎认定儿子毕业后一定会有大出息,这点钱根本不算什么,村里上初中的人都能接替父辈工作在隔壁村教书,他儿子上了京都大学的人,肯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工资不会比司辰低。

欠村里那几百块钱,半年就能还清。

要不了两年,家里就能盖上新瓦房,村里瞧不起他们的人,日后都会对他们家刮目相看,媒婆能踏破门槛。

想到这,顾父又补充道:“你在学校不要学别人整日就知道情爱,现在学习第一,一切都要以学业为重。”

顾红卫不认同父亲这种看待事情的态度,但他也不想和父亲争吵,回答道:“我不会谈恋爱,这些你放心,其他的事情我心里有主意,你也不用多操心,这钱你拿着生活用,我以后还会寄钱回来。”

在顾父眼里,顾红卫就是执迷不悟的态度,手里拐棍把地面戳的咚咚响,怒道:“我是你爹,我不会害你,我不想知道她是啥样的人,我就是不想你跟她走太近,你要是觉得生活费不够,可以找别的工作,实在不行,我去帮你借,我就是不允许你……。”

顾红卫皱着眉打断父亲的话,“爸,大城市不是你以为的那么好生存,佟瑶也不是别人口中那种不安分的人,她跟司辰在黎城正正经经开奶茶店,赚的都是干净钱,别人是念及同村情分上,才让我在那里工作,我们不能再以怨报德,以后村里别人怎么说他们闲话,我管不着,但我不希望这些话,是从我们家里说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