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浮世俗情(5)

作者: 夜雪湖山 阅读记录

翠柳斜倚着门看了半天,见静临未生火便往锅里倒油,不禁发出一声响亮的嗤笑。

静临被吓了一跳,回头看过来,认出是她来,只皱皱眉,并没有说话。

她早就发现,翠柳这丫头脾气古怪,对主家,尤其是对戚氏,说起话来很不客气。自然,对她这位新寡的媳妇也没什么好脸色。

静临不想节外生枝,也无心与一个莫名其妙的丫头理会,权当没听到她那声笑。

翠柳却存心不想教她安生。

“我还当咱们家娶回来个什么神仙,啧啧,原来是个中看不中用的!不知道娘子从小到大是没吃过饭,还是你们徽州人与咱们不一样,喜欢喝生油啊,哈哈哈!”

翠柳放肆地倚着门框大笑,静临不怒,反倒对她更加好奇,奴才敢对主家如此嚣张,实在罕见。

见静临一副波澜不惊的看戏模样,翠柳反倒先恼了,“我和你说话呢!”

“我不会做饭。你会的话,劳烦你教教我。”

翠柳一愣,本是存心来找茬吵架的,不想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胸口闷得慌。

“这有什么好教的?”翠柳没好气,“生火,和面,炝汤,下锅——听明白没?”

静临诚实地摇头,“怎么生火?”

翠柳气笑了,“你说怎么生火?用火折子,先烧纸,再烧柴,点着了再加煤!”

静临:“我不会用火折子。”

翠柳:“……我来吧,你给我打下手。”

翠柳是一把干活的好手,做事有条理,干活极利落。静临旁观,只觉若是内宅活技也算技艺,那翠柳真可谓是神乎其技了。

“水要开了,你去揉面。”

翠柳发出简短的指示。

静临:“加多少水,多少面?”

“一碗面,水适量。”

“……几碗适量?”

翠柳:“……娘子站远点吧,别在这里碍手脚。”

亏了翠柳相助,静临好歹将一家三口的饭食端上了桌。她吃不惯北方饭菜,也看得出翠柳手艺不错。柳平只尝了一口便赞,“嫂嫂好厨艺。”

戚氏本想借这顿饭给新妇一个下马威,儿子这样说,她倒不好说别的了,心里只管窝火。柳茂缠绵病榻几年,人不成了,她心里早就有数,伤心难受总有限度,毕竟还有个前途无限的小儿子柳平。她气不过的是,柳大郎竟然为了这个狐媚子吃春药,提前送了命不说,要紧的是丢了读书人家的体面!

戚氏一个内宅妇人都能看出柳大郎死状不对,仵作岂能不知?多亏了柳祥,人家才没有声张。戚氏越想越恨,看静临对着眼前一碗汤饼只小口慢喝,更是恨得牙痒痒。

“冉氏!”

戚氏脸一沉,将碗重重放在桌上,汤水溅出一小片。

静临心神不定,此刻回神,见戚氏如此,本能地起身垂手而立,声如蚊蚋,“母亲息怒。”

戚氏十分满意她这个反应,调门便又提高了两分,“你知错吗?”

静临本就心虚,虽不知错在具体何处,思及母亲教诲,“孝顺姑舅,勿要顶嘴”,便垂眸颔首,“儿媳知错。”

“既然知错,便去大郎的灵前跪一个时辰,好好反思自己的过错!”

柳平觉得有些不妥,“母亲……”

戚氏瞪了他一眼,“吃你的!”

柳平看了静临一眼,面露不忍,终于还是没说什么,低头继续吃饭。

静临本就没有胃口,与这一家人更不相熟,她满心都是柳文彦,巴不得找个清净处独自呆着。灵前蒲团上刚跪了一会儿,柳平却又来了。

他是个读书人,长得斯文清秀,说话行事也带着读书人特有的含蓄和腼腆。

静临感觉到他是在自己身后踟躇了一会方才开口的。

“嫂嫂,你别怪母亲,她也是因为思念大哥,这才迁怒于你,说了气话。天气寒凉,别跪伤了身子,快请起吧。”

静临不禁悄悄扬起嘴角。

她对柳平的感觉很微妙。他的长相、身量都与柳文彦有几分相似,嗓音更是足以乱真。徽州娘家相看之时,两人隔着纱帘问答,她恍惚间竟觉得他就是柳文彦。

若嫁不得表哥,嫁一个与他十分相似之人也好。她便是怀着这样的心思嫁到宛平的,哪知到了新婚之夜方才晓得,自己以为是退而求其次,却被人玩了一把移花接木、换柱偷梁!

按说冉静临该恨柳平骗了自己,可不知为何,也许是因他与柳文彦有几分相似的缘故,又或许是她身上已经有了他兄长的一条性命,面对柳平,她竟然是一点都恨不起来。

特别是他站在身后她说话的时候,她竟然又分不清他和柳文彦了。

柳平见静临默然无语,顿了顿又道:“段大官人请看戏,街坊四邻都过来,母亲怕是招待不过来,还要劳烦嫂嫂相助。”

静临心中一动,“段大官人?是大郎从前的朋友么?”

“倒是没听兄长提起过。此人是京城的生意人,商户,想来也是存了攀附的心思。既然相送,领受便是。”

静临微觉此话不妥,又问:“宛平人?”

柳平摇头,“相熟的都称他段平阳,想来是山西平阳府人。嫂嫂相问,是与他相识吗?”

“只是记下,往后有机会还人家的情罢了。”

柳平不置可否,快步往房间去了。

山西平阳府人……那人说一口北方官话,究竟带不带山西口音?静临心中反复琢磨,直觉这位段大官人,十有八九便是那日所遇的无耻之徒。

戏连唱了三日。

静临本就爱看戏——女子消遣不多,看戏已经是其中最有趣的了,鲜少有人能不爱。因着惦记着那位“段大官人”,她于看戏时更十分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