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今朝(122)
海棠院中,元辞章已经从大工山回来。
李意清看见他,收拾好自己一路上的复杂心绪,目光认真地看着他。
“此行可还顺利?”
元辞章颔首,目光落在李意清憔悴不少的面容上,眼底闪过一丝心疼。
站在李意清面前,他从来都是笨嘴拙舌的。
茴香看出两人彼此间的担忧,主动开口道:
“殿下,驸马,茗禾已经备好晚食,可以随时开饭。”
李意清微微颔首,澄澈的眼眸看向元辞章,嘴角扬起一抹温和的笑。
“先吃饭。”
精美的膳食摆上了桌,中间的新笋焖腊肉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茴香上去两步,盛了一碗放在李意清的手边。
李意清用的很安静,她不说话,席间只有碗筷轻微碰撞的响动。
期间外面数次有人想走进来禀告府上来人的消息,但是都被洛石拦住了。
今日殿下奔波一日,滴水未进,好不容易驸马回来一道陪着用晚膳,什么要紧事都得往后挪挪。
等李意清吃饱,早已停下筷子的元辞章伸手,轻轻用帕子擦去李意清嘴角的汤汁。
他的动作很快,几乎几息之后,就又从容地收回了手。
“今日之事,我都已经听闻。好在并未造成什么大祸。”
李意清看向他,“可是孟氏盘踞颍州,却能将手伸得那么长。元辞章,我很担心。”
元辞章看出她眼底掩藏地极好的担忧,轻声问道:“我不在的时候,还发生了什么。”
李意清对上他关切的视线,默了默,低声道:
“皇宫。”
已经有人将主意打入皇宫,可是她回宫之后,没有人提起这件事。
顺成帝和皇后不约而同地瞒住李意清,为她构造一方看起来水火不侵的宝地。
元辞章则是怔了片刻。
顺成帝如今不到五十,正是沉稳守成的年纪。
称不上春秋鼎盛,但是也算精力正好。
大庆平静了太多年,潜伏在暗处的那些人,已经迫不及待想看这座鼎盛的国朝,再度掀起腥风血雨。
第68章 抱我【糖】
元辞章道:“殿下不必忧心,陛下登基多年,定然不会毫无防范。”
他的声音温和、有力量,像是某种虔诚的许诺。
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
李意清抬眼看着他的面庞,微微点头。
元辞章见她眉心舒展开,忍不住走到她的身边。
李意清看着他忽然靠近,还没弄清楚他要做什么,就感受到一阵天旋地转,落入元辞章的怀中。
李意清下意识环住元辞章的脖子,见自己被他牢牢抱在怀里,视线上抬,刚好看见元辞章低垂的目光。
元辞章的动作利落,抱着李意清也看起来轻轻松松,见到李意清眼眸中的疑问,他不自觉地更用力将人带到自己的怀里。
他的眼神很沉静,像是雪山脚下千年不化的湖水,深幽而包容。
“殿下。”
他嗓音温柔,似哄似叹,轻声道:“你该好好休息了。”
李意清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很快。
她有些不敢看这样的元辞章,只能将头往他的怀中更深埋了去。
本白皙的皮肤上一点点染上薄红,露出一侧的耳朵,从耳根开始,直到整只耳朵都红透。
毓心和茴香早在元辞章抱起李意清的那会儿,就懂事地离开了房中,还顺手关上了房门。
此刻烛火摇曳,熏香撩人。
李意清感觉全世界都是她的心跳声。
她感觉到元辞章抱着她走到床边,然后轻柔地被他放下。
李意清微微犹豫,没有松开环住他脖子的手。
元辞章任她抱着,伸手帮她取下头上的发冠。
因为李意清抱着他的姿势,他微微弯腰,重心前倾,需要极好的腰力才能稳住这个状态。
元辞章神色如常的用一种并不方便的姿势帮李意清卸了发簪和步摇。
已经做过不少次,他处理起来得心应手。
等最后一个盘发的暗扣被取下,元辞章才出声道:“殿下,容微臣将这些放在桌上。”
李意清垂眸看向了他手中零零散散的发簪,慢慢松开了自己的手。
元辞章在她放手的那一刹那,还有些不习惯。
不过脸上仍旧淡然。
手臂后的垂下来的发丝随着他直起身子的动作重新回到背后。
李意清默默看着元辞章将从她头上取下来的发簪和步摇放在梳妆台前,而后轻轻出声道:“元辞章。”
房中安静,连烛花掉落的声音都能听的一清二楚。
元辞章听到动静,回头看向李意清,而后听到她轻软的声音。
“抱我。”
去掉满头金银玉石的李意清看起来虽然不如锦衣华袍那般明艳惊人,却更有一种沁润婉约的娇态。
可是她的眼眸仍旧那么清澈,似乎一切的风霜,都没办法让这枝凌霜而开的傲梅折断。
元辞章没有任何犹豫,走到李意清的身边,将她紧紧抱在怀中。
李意清感受到衣袍下温热的身躯,忽然鼻尖发酸,仿佛流浪很久的人终于找到港湾。
这一夜,李意清很主动。
她主动亲吻元辞章的眉眼,以及他形状漂亮的锁骨。
情至浓时,李意清意识不清,却还在昏昏沉沉地想着。
好像在哪里出现过这样的场景。
哦,是在《几时魂梦与君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