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今朝(15)
李意清佯装无奈,“本殿哪是不讲理的人?”
“是奴婢说错了,殿下最是和善不过,”毓心连忙纠正,后诚恳道,“若是族兄真的喜得良人,我也会祝福。像族兄那般好的人,就该顺遂安康,儿孙满堂。”
茴香听得牙酸,“毓心,倒是看不出你如此宽宏……也没事儿,总归你在殿下身边,我们都陪着你。”
毓心说完,脸红了大半,也不敢再看李意清的神色,站起来就往外跑。
“殿下回来,还没用饭,我去催一催茗禾。”
*
用过午膳,李意清去了一趟司绣署。
司绣署的人月初就眼巴巴等着公主,不过公主去了太子府,她们也不好催,不过距离大婚的日子越来越近,她们也都紧张,生怕哪里出了差错。
见到李意清,管事的姑姑忙不迭迎上前。
“殿下,可算把您盼来了,快请快请。”
大婚婚服自然不可能已经完工,今日要试的只是内衫。
李意清换衣时,只有茴香和管事姑姑在。
管事姑姑多年经验,一眼就看出需不需要改动,立刻拿了笔墨,一一记录。
李意清换回原来衣裳的时候,茴香悄摸摸凑上去看了眼管事姑姑记录的册子。
诸如“腰身可再细一寸,更妥帖些”。
茴香本觉得已经无可挑剔,却还是看到管事姑姑一脸正色,写了满满当当一张纸。
看完,茴香按捺住心中激动的情绪,前去帮着李意清整理衣裳,顺道小声附耳将她看到的内容说了。
李意清听完,笑着伸手点了点茴香的额头。
茴香不解其意,却也不多问,扶着李意清就出去了。
管事姑姑写完有待改进的地方,便将纸传了下去,看到李意清出来,眼睛滴溜溜一转,笑道:“殿下,过去内衫通常把线头放在内侧,虽然美观,但是难免穿着不舒服。鹊娘心思灵巧,用双面针法,将线头收进去了,正反两面一样平整。”
她一说完,李意清才发现这件内衫的不同寻常。
管事姑姑拉着一脸局促又兴奋的鹊娘,眉飞色舞道:“奴婢在司绣署多年,一直没什么本事,只不过说些不出差错,故而不敢居功。”
说着,伸手将“功臣”鹊娘往前推了推。
李意清微微笑道:“你有心了,这种收线方法很好,我会代为向皇后请赏。你可愿将此种方法教授出来?”
鹊娘脸上一喜,却又怕自己喜意太过明显,惹得主子不快。
她砰地一声跪在地上,把头死死地低下去,“奴婢但凭殿下做主。”
“有技而不藏私。茴香,将我今日出行佩戴的玉珏赐给鹊娘。”
李意清吩咐完,似笑非笑地看了管事姑姑一眼。
管事姑姑不知所以,见到李意清笑,也一个劲儿的陪笑。
第8章 蚕丝妙手
李意清先是去了坤宁宫,被告知皇后在太后宫里,转道去了慈宁宫。
坐在殿内的太后和皇后一听到她要来的消息,只在殿里等了片刻,便忍不住起身,走到殿门口望着。
下午日头炎热,热浪扑面而来。
李意清看到站在门口太后和皇后,连忙走过去。
“皇祖母、母后,如今天气渐热,怎么在外堂等着。”
皇后拿出帕子擦了擦李意清的额头,拉着她进了内殿,笑着道:“方才太后也说,近来天热,是时候免去妃嫔的晨昏定省、请安事宜,免得过了暑气。”
待三人落座,太后令人送上茶水。
又问道:“你匆匆忙忙而来,是有什么事情?”
李意清放下手中茶杯,让茴香将带来的衣裳呈给太后和皇后瞧。
太后和皇后翻看一遍,便立刻看出这件衣裳的不同。
太后笑了笑:“倒是有巧思,你是来给宫人讨赏的?”
“是,”李意清没有隐瞒,“清儿打算将这法子传播出去。绫罗绸缎还好,但是平民家的粗布麻衣,线头在内甚是扎人,若是能推广此法,倒是能好受一些。”
她在熙州的时候,为了御寒,也穿过麻衣。
麻衣粗糙,即便隔了一层布料,也仍旧无济于事。
皇后道:“母后,臣妾觉得清儿的想法很好。”
太后沉吟片刻,微微颔首,“皇后身为国母,掌天下桑蚕。推广一事,便全权交与你了。”
皇后起身行礼,道:“臣妾领命。”
推广一事定下,剩下的便是该给宫女封赏的事情。
李意清来往慈宁宫的路上,便有底下的小太监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清楚。
司绣署管事的姑姑,是鹊娘的亲姨母。
收线的法子,虽然是鹊娘头一个想到,但是调整的细节,却都是管事姑姑一步一步整改过来。
两人筹谋了两年,管事姑姑能在司绣署待的时间已经不长了,所以便一门心思等待一个机会让自己的外甥女得到重视。
苦等两年,总算盼来了机会。
对于管事姑姑一门心思为外甥女铺路的心思,李意清不置可否,也不打算追究。
总归成果出来,能派上用场。
司绣署的下一任管事是谁,对太后、皇后来说并没有什么分别。
太后显然也是这样想的,吩咐身边的萧嬷嬷,“这个法子虽然算不上造福万民的新变动,但多少有些进益。传哀家懿旨,封宫女鹊娘为二等女使,赐白银三百,‘蚕丝妙手’匾一块。”
“蚕丝妙手”为桑蚕编织的嘉奖之一,仅次于最高等级的“丝韵华章”和次等的“桑礼锦绣”。
“丝韵华章”颁布极少,本朝也只在圣祖皇帝年间,江南织女刘氏改进织机,并且率先与工匠商讨,研造出多综多蹑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