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今朝(177)
“我虽和盛蝉不得见,却同淋一场雪,若是有你相伴,围炉煮酒,彻夜长醉,该是有多美妙。”
李意清看信抽的是编书的闲暇时间,看见周太傅朝这边望来,立刻悄悄将书信压到了最低端,若无其事地拿起一本古籍翻开。
周太傅被她这副样子逗笑了,“你如今又不是学生,而是与我一道编书的同僚,友人的书信,早回才是。”
窗外的雪顺着大开的门吹到了屋里的碳盆上。
“太傅,又取笑我,”李意清笑嗔了一句,抬头看向外面下了雪的竹林,忽然道,“我记得当初园中,有两棵梅花。”
“是,不过那两棵梅花有些碍事,被移栽到了叠翠湖边。你要梅花做什么?”
李意清道:“虽然比起北地晚了一些,但是雪诉长歌,梅花凌雪而开,夕年肯定懂我的意思。”
她说完,就跑了出去。
周太傅看着她风风火火的背影,“哎”了一声,见人影都没了,才叹气:“外头还下着雪,就这么跑出去,当真不把自己身体当回事。”
周太傅身边的老仆道:“您呐,就是想的太多。您老一把年纪,可公主不一样,身强体健,淋点雪又能怎么样。您还是坐在火炉边,不然老寒腿犯了,可不好受。”
*
落雪的叠翠湖上仿佛结了一层薄薄的冰,看着就冷得让人直打哆嗦。
两株梅花红得似火,在万物枯萎的水天之间显得十分打眼。
李意清不费什么力气,就摘下了一枝梅花。
她没有左挑右选,而在摘下的瞬间,感觉自己手里的这枝,是最漂亮的。
李意清捧着这束最漂亮的梅花回到思明轩,站在门口抖落一身的风雪。
周太傅体虚受不得寒,等身上寒意驱散了些,李意清才走回屋中。
有了对比,才显得此处温暖如春。
周太傅看着她如获至宝一样捧着一枝梅花,念叨:
“就这么一枝花,颠簸半个月,到了西北,还能有什么样子。”
李意清握着梅花的手紧了紧。
“太傅有办法吗?”
“临形墨于纸。”
“不妙,不妙。”李意清摇摇头,这枝梅花上有些已经绽放到极致,有些还是含苞待放,这样的花枝,如果只是一页纸,该显得多单调。
“元辞章聪慧,我回去问问他。”
周太傅笑而不语。
李意清将梅花放在桌边,继续完成手上未写完的注解。
她一心一意,没有注意到周围的动静,过了午时后,周太傅家的马车已经到了书院门口。
昨日天象不对,就歇了蒙童的课。
今日他们来碰运气,也没能看见一个大晴天。
雪天难行,天又黑得早,路上难行,如果不早早回去,怕要耽误不少功夫。
谁知道这雪什么时候才能停呢。
周太傅没急着出门,他招呼李意清坐下,摩挲着手心道:“天越来越冷,从明日起,就不必再来了。刚好到除夕还有十日,等过了十五,再来书院。”
李意清有些意外,但似乎又是在意料之中。
她朝周太傅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不过在家也不可荒废了此事,业精于勤,打铁趁热,你晓得这个道理,”周太傅又嘱咐了一句,看着愈演愈大的风雪,“你府上马车还没到,可要我顺道送你?”
他话音刚落,一道月白色的身影走了进来。
元辞章里面穿着绯红的官袍,外面披着月白的斗篷,毛领上托着碎雪,看着清冷非常。
李意清:“不用,有人来接我了。”
周太傅啧了一声,不再打扰两人,在仆从的搀扶下离开了屋子。
等他离开,李意清才问:“你今日怎么有空过来?”
元辞章:“雪势太大,户部散值提前,左右无事,便来顺道接你一起回家。”
李意清点点头,看着他身上的雪,伸手简单拍了拍。
“你稍等我一下。”
简单拍去肩头的落雪,李意清转身拿起拿一枝梅花,和一册未完成的书卷,柳夕年寄来的信放在了夹层中,她手不够用,一股脑丢在了元辞章的怀中。
清点完没有落下的东西后,她浇灭了屋中点燃的炭火,确认没有留下火星后,朝元辞章展颜一笑:“走吧。”
元辞章颔首。
两人回去后,用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冬笋腊肉浓汤,而后一同钻进了书房。
梅花在一路颠簸下掉了几片花瓣,再久拖下去,估计只剩下一根光秃秃的枝桠。
李意清:“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保存住这一枝梅花?”
元辞章有些意外,微微沉吟。
“没有也无事,画成丹青也是可以的。”李意清见他陷入思考,主动开口缓和气氛。
虽然在她的心底,总觉得差了点意思。可是千里迢迢,想送一朵不会凋谢的花,太过强人所难。
元辞章看着李意清手里的梅花,心中闪过两个方法。
其一以水凝冰,将梅花冰封在冰层之下,可这样一来,用的冰块过多,吃力不讨好。
其二,制作成干花,不求娇艳,但求长久。
李意清看她若有所思,“你……想到办法了?”
元辞章颔首,“一为冰封,二为干花。”
冰封很好理解,可是干花是什么,李意清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