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今朝(230)
“你们先去写衣裳尺寸。”李意清说完,从袖中取出两张银票,“老板娘,等衣裳好了,将结余和成裳送到城东梨花弄堂?你知道那块吗?”
“知道知道,都是在这府城住了三十多年的人了,哪有什么不明白的。”老板娘拍着胸脯保证道,吩咐小厮拿来纸笔,写上凭证,画押后交给李意清。
“等到时候东西送到了,您啊,就将这条子给她,咱们也有有个凭证。”
李意清伸手接过,朝着老板娘点头。
洛石他们三个此刻都已经写完,李意清最后一个提笔。
她写的很快,字迹灵动飘逸,将尺寸大小和样式写完后递给老板娘。
老板娘接过看了一眼,笑着点头。
“好,等衣裳做好了,我给你们送过去。”
茴香这才注意到李意清挑选的那一块布料还不是给自己买的,有些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李意清:“好啦,时候不早了,该回去了。”
出了布坊的时候,已经半只脚踏入深夜,街道上只剩下零星的店铺。
原先买汤面的老板也打了烊,只剩下一张写着吃食的幡旗随风摇啊摇。
三人回到清风居的时候,特意在隔壁两户院子前停步倾耳,确认没什么异样后,回到了院子。
李意清回到寝屋,伸手点了一盏灯。
细弱的火苗在夜风的吹拂下摇曳不休,光影绰绰,她取出纸笔,将药膳堂的细则一一写下来。
偶尔划去一条,又补充几条,写写停停,累了就放下笔杆,单手撑着侧脸。
她的视线在看那一束快要干瘪的荷花。
也不知道元辞章今夜回不回来,什么时候才来。
不知不觉,等到半夜。
子时过后,屋外的蛙叫声在静谧之中格外明显。李意清一只手抵在桌上,托着侧脸,好几次睡过去,又晃动着醒过来。
烛光掉落,李意清再一次被灯光晃醒,看了一眼高悬夜空的明月,满身困意地站起身,准备上床休息。
忽然,皎白的月光下,窗户被人从外拉开,元辞章动作利落地翻墙进来。
李意清立刻停住脚步,原先的困意消散大半。
她小声道:“我以为你今晚不来了。”
“抱歉,今日去了临峰县,路上耽误了些时间。”元辞章从袖中拿出一个油纸包,“他们说这时当地的特色,花团,多是在暮春之时采集鲜花制作而成,你尝尝好不好吃?”
李意清接过油纸包,打开后,里面是三个粉红色的糯团,上面沾着一层细细的粉。
或许是因为一路的颠簸,原先圆润的外表受到挤压,一个个奇形怪状。
但是因为外面的那一层粉,三个花团并没有粘连在一起。
在元辞章期待的目光下,伸手拿起一个,咬开后,里面的流心甜糯香软。
她的眉眼弯了起来,朝元辞章点头。
第128章 翻窗
元辞章静静地看着她,一半身体沐浴在月光下,一半在阴影中,身上沾着赶路而来的潮湿气息。
看见李意清微弯的眼眸,眉宇之间淡淡的疲惫被一扫而空。
他伸手擦去沾染在她唇角的粉末,然后道:“你若是喜欢,我下次多带一些。”
李意清连忙咽下口中的花团,“不用不用,这三日你只会走得更远,来回一趟太过辛苦,你可千万别再回来了。”
顿了顿,她放轻了声音:“我也是会心疼的。”
元辞章眸光温柔而安静地看着她,闻言,眼眸中极快地闪过一抹情绪。
他哑声笑了笑,轻声应道:“好。”
李意清将最后一枚花团送入他的口中,然后牵着他的手,走到了书案前。
元辞章顺从地跟着她,语气带笑:“不是困了吗?”
“你来了,就不困了。”
元辞章身量高,李意清踮脚抬头,示意他坐下来。
等元辞章坐下后,她绕到元辞章的身后,一只手搭在他的肩膀上,另一只手将她勾写的纸张拿起来。
“你看看?”
她低头的瞬间,柔顺如绸缎的头发自然垂落,散在元辞章的耳侧。
耳根被发丝轻触,有些痒意,鼻尖萦绕着皂角和桂花的香味。
元辞章定了定神,一页一页顺着纸张看下去。
“药膳堂?”
李意清“嗯”了一声,“正好我今日在忧心温胆汤怎么保存,杜掌柜说了此事之后,我才突然想到这个点子……你觉得可行吗?我总觉得有哪里缺少了些什么。”
元辞章:“杜掌柜?”
李意清:“……嗯?对啊,杜掌柜杜于泉,就是乌梅汤合作的那家药铺的掌柜。他叔父准备收走做别的。”
元辞章小声“唔”了一声。
李意清将脑袋自然搭在元辞章的肩膀上,“啊,好难啊。”
元辞章的动作十分小心,像是生怕自己稍微一点动作就会吓到掌心的蝴蝶,以至于显得有几分僵硬。
他感受着肩上清浅的呼吸,沉吟片刻,轻声道:“掌柜之事你不用担心,元家在江宁铺面多,有不少从小培养的能手,我明日便修书一封,请人过来帮你。”
李意清闻言,嘴角忍不住绽开一抹笑容,用手晃动着元辞章的袖子。
“至于铺面,等我问过府衙主事,选出地方再告诉你。你看这样好不好?”
李意清在他的肩膀上点头,又摇了摇头,声音轻软:“好的掌柜才是可遇不可求,你帮我解决了这么大一个麻烦,剩下的事情,我自己能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