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今朝(244)
书斋老板浑然不觉,只沉浸在一锭银子的喜悦之中。
*
另一边,李意清吃完最后一颗葡萄,才看见元辞章回来的身影。
“怎么去了这么久?”
“夫人的书一书难求。”元辞章将书递给李意清,语气带上了几分笑意。
李意清有些激动地伸手接过,细细描摹着书封上的竹林。
是思明轩。
顺着一老一少对诗向上,她看见了落在“周灵运”旁边的三个小字。
“漱尘。”
她一字一句,轻声念着。
元辞章轻吟:“漱水清心净不染,尘埃落定见真颜。洗尽铅华归自然,涤荡俗念觅桃源。”
最后朝着李意清轻轻一笑:“是个极好的名字。”
李意清的睫毛微微颤抖。
元辞章等她慢慢平复心绪,才主动出声询问:“可要提笔回信?”
“回,自然要回。”李意清将信抱在怀中,笑意盈盈看向元辞章,“还请知州大人帮忙研墨。”
元辞章:“自当从命。”
等笔拿到手上,李意清反而有些犯难,不知道该从何写起。
外面天色渐深,元辞章一一点燃案上的烛火。
灯光摇曳中,李意清看着元辞章颀长的身影,忽然福至心灵,落笔如有神。
元辞章坐在对面,单手撑着头,目光温和地落在李意清的身上。
李意清一口气写了三页纸,才堪堪停笔。
最后署名,漱尘。
完美。
李意清对这封亲笔显然很满意,将三页纸递给元辞章。
她不主动,元辞章绝对不会多看一眼。
李意清双手托腮,眸光满是星星点点的笑意:“你看我写的怎么样?”
元辞章面容沉静,淡淡看望第一页后,抬眸看向她。
李意清浑然不知危险已经来临。
“如何?是不是很流畅,很丝滑?”
元辞章嗓音低哑:“你是指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李意清:“不是,你看仔细了,我写的是——纵徒不往,师宁不嗣音。”
“所以呢?”
李意清被他平静的语气无端弄得有些心虚。
“夫人高才,想来不会不知道这首《郑风》所言何物吧?”
李意清伸手去够书信:“好啦好啦,我把这一句划掉就是了。”
顶着元辞章的视线,李意清将这一行字划掉。
“真是的,周太傅是先生,这都不可以吗。”李意清小声嘟囔了一句。
“不可以。”元辞章垂眸看着那一行被划去的字迹,终于满意了。
他压低了声音,轻声道:“以后只可以写给我。”
李意清愣了一下,转头去看他。
元辞章凑近了些,几乎是靠近就能接触到的距离。
他把头搭在李意清的肩上,丝毫不觉得自己方才的行为有多幼稚。
“好不好?”
好,怎么不好。
他都这么说了,李意清还能说什么。
鼻尖萦绕着元辞章身上清幽的竹香,李意清只觉得他靠的太近,几乎不能呼吸。
她伸手推了推元辞章的肩膀,纹丝不动。
“你,你起开点。”李意清小声道。
元辞章闭着眼睛,唇角微微向上勾起。
不过他此刻头靠在李意清的肩上,她看不见他的表情。
“你还没有答应我。”元辞章故意放轻了声音,微微在李意清的耳边吹风。
好痒。
李意清浑身战栗了一下,忍不住微微往后躲开一些。
“我在心底答应你了。”
元辞章:“我没听到,不作数。你说给我听。”
李意清小口小口地喘息。
既然抵抗不动,那就不抵抗了。
她伸手抱住元辞章,忽然很轻地在他耳畔道:“卿卿伯怀,悠悠我心。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元辞章的呼吸明显粗重了几分。
“我这样说,夫君可满意了。”
“……继续说。”
“还要听,我想想,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山有木兮木有枝……”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第136章 琼花酥
昨日闹到半夜,李意清没能第一时间看到《童蒙启智录》的详编。
现在回想起来,只觉得临时想先秦情诗,并不比编纂蒙书简单。
李意清穿戴好走出去,正好看见毓心将菜端上桌。
“殿下,”看到李意清,她自然地招呼她坐下,“刚好吃饭。”
李意清一想到昨夜自己大脑空空却还是被哄着念诗的场景——虽然是自己先起的头,但是看见元辞章一脸闲适的坐在对面,还是下意识地避开他,坐到了对面。?
真是稀奇。
许三和茴香同时去打量自家主子,前几日不还是如胶似漆,怎么今天突然分开坐了。
茴香用眼神询问许三:“你家公子又怎么惹到我们殿下了。”
许三无辜耸肩:“我怎么知道。”
两人你来我往,被毓心的声音打断。
“你们还吃不吃饭?”
茴香拨弄着筷子,“吃吃吃,要事元尧臣在的话,就更好了。”
元尧臣的厨艺真没夸大,山珍海味,北味南鲜,就没用他处理不来的食材。
毓心道:“你既然现在看不上我烧的饭菜,不如以后早起去仁清堂吃饭。”